马航事件,思想汇报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926122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航事件,思想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马航事件,思想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马航事件,思想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马航事件,思想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马航事件,思想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航事件,思想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航事件,思想汇报(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航事件马航事件, ,思想汇报思想汇报篇一:对马航事件评论的总结及自己的看法所有权威媒体的评论大致分成以下几项内容:首先是关于马方工作。在这一点上,所有评论无一例外都表达出了不满与谴责的态度。马方在这次事件的处理上可谓问题百出,不仅消息发布太慢,信息内容也是前后不一,甚至给出的持假护照者的照片有明显的 PS 痕迹;对于乘客家属也丝毫没有认真负责、安抚赔偿的意思。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作为事故责任方对于整个事件及后续处理所采取的态度。但无论如何,马方的敷衍与不负责任给事故的后续处理和救援工作的开展都带来了麻烦。作为全球仅有的 6 家五星级航空公司之一,马航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显然没有尽到其应有的担当,

2、缺乏面对灾难的人道主义,这无疑是让人们失望和不满的。有不少评论也表现出了对于机场安保工作的担忧。两个持假护照的人轻而易举就通过的机场的安检,无疑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各航空公司与海关必须加大安检力度,确保万无一失。我知道这可能会无形中增加相关人员的工作强度,但在和平年代,他们是责任无比重大的国门的第一道捍卫者。 其次,关于后续救援。对于中国的救援行动,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部分评论认为,中国此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当机立断,令人满意,体现出了一个负责任打过的形象(eg.中国) ;但也有人认为,中国在此次事件上反应过慢,顾虑过多,采取的救援行动不够有力。孰对孰错姑且不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马航问

3、题的救援工作,其复杂程度远超我们想象,绝不仅仅是下道命令派人救援这么简单的事。原本就有国际搜寻救助公约的限制,再加上出事海域地缘政治因素复杂,而各国的救援行动又往往掺杂着政治军事因素,致使救援行动中人道主义难以成为唯一的考量,中国的行动效率自然也被大大拖慢。当然,民众认为国家行动过慢也没有错。作为一个普通民众,在这种时候能做的,只有寄希望于我们的国家,焦急的民众对于国家的苛求与稍显过分的责难正是他们对于这个国家的依赖,应当给予理解。中国也确实应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救援能力。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南海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机制急需建立。 最后是关于媒体的。媒体的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在这次重大事

4、件上暴露无遗。一是谣言和假消息。如今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已然成为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而在此次事件的传播中,微博微信可谓谣言泛滥成灾。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对于信息的真假缺乏理性地分析和判断,尤其是在社交平台上,重感情清理性的特质更加明显,而是只顾着把信息传播出去。这已不是简单的“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所能解决的,严重的信息匮乏与言论无责使得人们往往既辨别不了也无心辨别,或者更进一步讲,缺乏对于事件的严谨态度,造成了真假不辨的消息不断转发。尽管有辟谣小组不断努力,但辟谣终归有滞后性,影响已经无法避免。相比之下,专业媒体的报道要好很多,这得益于他们更多更权威的信息来源以及更好的职业素养

5、。但大多媒体本身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为此就会追求有吸引眼球的新闻,逐利心理与其职业操守相抗衡,致使有时会触碰到新闻道德的底线(eg.北京电视台的纸包子) ;除此之外,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也会不可避免的带上主观的痕迹(包括判断失误) ,我们获知的事件有时只是一部分,片面的信息也会使我们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与情感(eg.我爸是李刚)。因此,为了获知事实真相,媒体从业者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必不可少,于此同时普通民众也应该加强自身对消息的判断,要理性分析而不是全然拿来。媒体只是在我们面前摆出了一条条道路,真正去接近真相,还要靠我们自己不断向前。第二点是情感代言。事件发生后,无论是专业媒体还是社交媒体上都出现

6、了许多代乘客家属流泪的心灵鸡汤,这也遭到了不少评论的抨击。这些东西无疑出自某些人的好心和同情,似乎是显示了我们的团结与爱心。但这些东西,那些家属或许根本无心去看,而只是感情丰富的旁观者发起的因当事人而起又与当事人无关的情感。人们在谣言中挣扎、咒骂,累了的时候就喝点怪怪的鸡汤而感动、流泪,洗洗睡了而睡不着的,是聚集机场的家属。个人发起这些尚可理解,但官方媒体代言他人的新闻抒情则让人不能接受了。我们需要的是事件的准确报道和真相,而不是这种没有任何成本的抒情。第三点则是关于对乘客家属的采访。究竟是否应当对其进行采访各家评论各有不同,许多人呼吁不要对家属进行采访甚至对记者进行谩骂,但也有人认为有必要准

7、确全面的记录事件,且家属并没有太多反感。人伦道德与新闻价值,一个是我们不可逾越的底线,而另一个是新闻工作者的毕生追求,究竟何者更重要?在这里我想以曾经的一场辩论赛的辩词作结: 在常态意义下,人伦道德和新闻价值的诉求并不必然冲突,我们今天关注的焦点恰恰在于-新闻人,他作为无冕之王,他有独特的历史使命,但这种历史使命是不是赋予了他们在极端的状态下可以突破底线的权力? 我们来看一下,在阿富汗战争的期间,有一个 88 岁的老太太她失去了儿子,美军的记者长枪短炮的冲到了她的家,现场宣布了这个消息,非常的震撼!但是这种震撼是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我相信这中间, 饥饿的苏丹的作者也是在做这样的考虑,他觉得牺牲

8、了这个小女孩可能换取全世界对这个国家的援助。 这就是新闻价值,对方辩友所说的,我们面对黑暗的时候可以启蒙、可以呐喊、可以曝光!我们如果作为无冕之王,我们以笔为剑,以刀为枪。我们可以不受这个世俗条条框框所约束,我们挑战一下人伦,挑战一下道德又有何妨?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嘛!可是,这个伟大的目标是什么呢?求真吗?求真是为了什么?拯救大众吧!为什么以伤害的方式可以拯救大众?为什么一定要以牺牲这个小女孩的方式去援助一个国家?为什么要以一个牺牲老太太的方式去反对一场战争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们作这样的理解,是不是有一些过于自信,有一些过于狂妄?有一些不够清醒呢?我们心中还有没有对底线的定位呢?即使是新

9、闻人,他并不能超脱于这个世俗,他最多作为无冕之王,我们承认他的历史使命,他可以不拘于世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走极端,我们要让这个世俗的世界为新闻价值让步。到底应该谁尊重谁?篇二:马航事件阶段性总结马航事件阶段性总结:一、马航失联事件发生的国际背景:XX 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局势风云变化,美国盛极而衰,转嫁危机希腊破产遗祸欧盟;多次量化宽松,透支信誉,世界怨恨;XX 年欲打击叙利亚,扭转局面,被俄罗斯强力制止,从而暴露出美国外强中干的虚弱。中国领导人毫无避讳喊出实现中国复兴的中国梦的强音,给美国带来挑战。XX 年美国挑起乌克兰内乱以求一逞,俄罗斯奋力反击占领克里米亚-对美国自苏联解体以来主导建立

10、、苦心经营20 多年的政治上以美国为首,意识形态上以“普世价值”为标准,经济上以美元为贮备货币的国际体系,当头一棒。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天量债务,产业空心化,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向何处去-生死存亡之秋也。美国必须有所作为。二、马航事件的动机:美国前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出现在基辅街头反政府示威伍里,赤膊上阵,公然干涉它国内政,挑起纷争,制造俄欧矛盾,为美国重整旗鼓制造头绪。俄罗斯强力反击,夺取克里米亚,直接打美国耳光,挑战美国权威。众目睽睽,美国如何应对必须给出答案。美国处置俄罗斯的选择:1、舆论谴责。2、军事打击。3、经济制裁。 选项 1 不痛不痒,俄罗斯不怕。选项 2、面对俄罗斯,美国缺乏勇气

11、。选项 3 最为理想,若想实施,独缺中国支持(以中国的能力足以使美国领衔的对俄制裁落空) 。在此背景下-马航失联横空出世、石破天惊!三、马航事件发生时间:XX 年 3 月 8 日。正是联合国就克里米亚举行投票之前,中国态度最为关键(投票是形式,后边是行动):1、中国站在美国一边,共同实施对俄罗斯经济制裁,俄罗斯难以承受,终将屈服,美国重整旗鼓,再展雄风。中俄关系受损,狡兔死走狗烹-俄罗斯完了,中国是下一个挨揍的。2、中国站在俄罗斯一边,违背中国“尊重它国领土完整”的一贯原则,自打耳光。引起众怒,使得中国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给美国制造抹黑中国的借口。3、中国弃权中立,最佳选择。下一步即不会参加美

12、国主导的对俄制裁,也不损害中俄关系,又不授人以柄,自毁形象。 (正像事实发生的那样) 。然而,中国的弃权票对美国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等于表明中国不会参与对俄制裁。从而导致美国对俄罗斯束手无策,吞下被俄罗斯阻击、打脸的苦果,美国失信于世界,威严扫地,只有衰落。 (对于一个领导来说,威信很重要。 )知道了联合国投票的意义-关乎美国国运,极端重要!美国怎么办?必须使出超常规手段逼迫中国就范-马航失联了。四、元凶-美国军事、情报部门(幕后黑手是手眼通天的美国利益集团)美国总统有时就是个摆设。五、马航失联事件中 美国的目的:目的 1、在关乎美国国家命运的重要关头,美国铤而走险,实施马航事件(美国战略部门

13、把剧本早已编排好,待机实施) ,对中国政府进行恫吓,期待中国屈服,站在美国一方。从而重整旗鼓、重振雄风。目的 2、对中国的实力、勇气、意志进行战略试探,对中国实力进行评估,摸中国底牌,而后采取相应的对华政策,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否无奈调整自己的第一强国地位(心有不甘,无法战争解决) 。目的 3、对世界各国反应进行评估,确认中美双方的外交实力和世界影响力。六、马航事件的策划:飞机是马来西亚的,事发在马、越空域,飞机是美国生产的,乘客大部分是中国人。火候拿捏正好。开始就称“失联” ,不是劫机,不是失事。 “失联”可转化为劫机、失事, “复联” ,也可永远“失联” 。遣词造句相当高端、大气、上档次。可

14、发展为多种可能性。整个事件必出自高人之手,经反复酝酿,左右推敲,多次推演,多个预案。事情实施的滴水不漏,全世界找不到,谁干的?此次事件既要引起中国注意,又似乎不是直接针对中国,毕竟是阴谋,一旦败露,世界哗然,甚至可能引起战争,风险极大。既要中国陪着“玩” ,又不要“玩”过了火。七、马航事件发生、发展中的一些细节:1、飞机失联 5 个小时后通知中国,美国有足够时间处理飞机和乘客。2、美国情报部门警告在场无关路人闭嘴(印度军方雷达坏了,当事人马来西亚吞吞吐吐,新加坡、泰国一言不发) 。释放各种烟雾弹、假消息混淆视听。3、中国洞若观火,对整个事件反应迅速,第一时间派出舰船飞机下南海,调集 10 卫星

15、监视,查看。俄罗斯小弟越南热情洋溢来帮忙,开放领空给中国。4、事态扩大:战场转到印度洋,中国增加卫星数量,增派舰船、飞机、人员扩大搜寻。美国抛出向北的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航线和向南的澳大利亚航线-试探中国的战略方向。中国毫不犹豫地否决了北航线,表达了对中亚属于自己势力范围的自信心;直接出师南航线美国的势力范围(澳大利亚) ,摆出进攻姿态:告诉美国,你敢挑衅,中国不会防守,而会反攻倒算。要玩就玩大的。各国站队情况:站中国一边的:越南(给中国军机开放领空) 、巴基斯坦、中亚各国(按中国意思否决北航线) 、缅甸、老挝、柬埔寨。站美国一边的:菲律宾(岛礁闹事) 、泰国(否决高铁换大米) 、英国(放消息

16、、派核潜艇) 、新加坡、北约一些国家.中立的: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尼、印度等大部分亚太国家。中国以开挖克拉地峡相要挟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泰国是墙头草。中国也顺势试探了如果中美对决,谁会站在自己一边,谁会中立,谁会与自己为敌。整个马航事件过程中,大部分国家一声不吭,安静的出奇-包括新加坡、日本、韩国、印度、印尼等,都在装死。不想暴露自己。八、马航事件中中国的策略和中国高层的反应:1、中国的应对策略A、全力以赴应对美国的挑衅和挑战:调集 21 颗卫星监控,规模远大于汶川地震,相当于一场小规模战争。调集大批飞机、舰船、人员、设备投入搜寻,展示能力、意志、决心、勇气。B、坚决否定澳大利亚总理、马来西亚总理“结束游戏的建议” , “中国提供假信息误导搜寻” , “蛟龙号称病装死” ,摆出打持久战的姿态。C、进行舆论宣传,给对手压力,逼迫对手。D、看不到的外交战、情报战(马来西亚女游客) 。2、中国高层的表态A、习近平会见出席军队代表:“中国不拿核心利益交换” 。-军委主席没必要和下级说这个,只能说是给有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