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考历史复习:1.2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3909849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1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中考历史复习:1.2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湖南中考历史复习:1.2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湖南中考历史复习:1.2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湖南中考历史复习:1.2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湖南中考历史复习:1.2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中考历史复习:1.2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中考历史复习:1.2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2讲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及繁荣开放的社会,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以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汉末主要军阀势力,东汉政府在镇压黄巾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地主武装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强占地盘,从而形成军阀割据,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

2、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官渡之战,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南征,和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展开激战。孙刘联军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

3、著名战役。,曹军约20万,孙刘联军不足5万,火烧赤壁,刘备(161223),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三国的建立,【例1】(2017年临沂)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曹丕,【解析】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国,定都建业。故该政权的建立者是孙权。 【答案】A,中 考 名 题 例 析,1.(2017年青岛)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

4、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孙权称王,国号吴,考 点 针 对 训 练,A,西晋(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西晋为时仅51年,共5位皇帝。 如果从灭东吴开始算起,则仅立朝37年。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史称东晋。 南北朝 (420年589年 )南朝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繁杂,东晋十

5、六国,南北朝并立,淝水之战,战乱频繁 ,北方动荡不安,五胡乱华,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汉书,战乱起,人南迁,衣冠南渡最初指的是西晋末,晋元帝避乱渡江,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的事件,当时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衣冠南渡,牛 耕,瓷 器,丝 绸,南方农工商的发展,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北方人口继续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2)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4)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表现,(1)农业:广种水稻,推广麦豆,围湖造田,兴修水利 (2)手工业:织锦,制瓷,矿冶,造船

6、技术有很大提高 (3)商业兴旺和城市繁荣:建康(南京)成为大都会,【例2】(2017年赤峰)读图说史:读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解析】题目给出的是人口南迁示意图,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这期间人口的大量迁移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中 考 名 题 例 析,2.(2017年青岛)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

7、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国家统一 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 B C D,考 点 针 对 训 练,D,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398年,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标志着北朝的开始。,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的建立,拓跋宏(467499),又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元 宏,孝文帝假借“南征”之名,达到迁都的目的,迁都洛阳,实行均田制,按人口分给农民土地,以农业为本发展生产。抑制了地主豪强对土地的兼并,增加了国家的财

8、政收入。 实行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实行俸禄制,孝文帝制定了俸禄制和地方官吏任期制。凡贪污帛满一匹及枉法者,一律处死;官吏按政绩的好坏来决定升降。 改革官制,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分正、从两级。正从为北魏之首创。,改革制度,说汉语,禁用鲜卑语。 穿戴汉族服饰。 改鲜卑姓氏为汉姓氏。 鲜卑族和汉族通婚。 学习汉族礼法、尊孔兴办学校。,去胡汉化,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鲜卑

9、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并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同时汉民族也从中吸收了鲜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使自己的发展更为完善。孝文帝的改革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例3】(2017年邵阳)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 A.长安 B.洛阳 C.应天 D.燕京,【解析】为加强统治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494年,北魏孝文

10、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并实行一系列汉化措施,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答案】B,中 考 名 题 例 析,3.(2017年滨州)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 ) A拓跋宏 B苻坚 C李世民 D忽必烈,考 点 针 对 训 练,A,北周末年,继位的周静帝只有八岁,大权落到其外祖父杨坚手里。581年,杨坚废北周小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建立与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

11、刘毅传,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西晋左思咏史诗,社会的政治经济权利长期被门阀士族垄断,使得寒门有才之士埋没。 门阀士族生活腐化,导致吏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科举制的诞生和完善,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将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隋文帝时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这就是科举制的源头。,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扩建学舍,增加学员。参加科举考试者多达千人,而录取者,仅百分之一二,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12、。 武则天:开殿试,她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从而开创了殿试制度。设武举,她同时还开创了武举制度。 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八次面试科举应试者,由于皇帝的提倡,唐朝的诗歌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唐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科举制的完善,登 科 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矣,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例4】(2017年黄石)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称

13、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 A中央集权制 B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解析】 据题干“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尔杜兰特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隋炀帝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答案】D,中 考 名 题 例 析,4.(2017年青岛)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晋惠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考 点 针 对 训 练,C,唐太宗李世

14、民(598649),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617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魏征,贞观名臣,唐高宗:唐太宗逝世后,唐高宗延续了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经济持续发展。 武则天:开殿试,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开拓边疆,史称“贞观遗风”。,武则天(624-705)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

15、例5】(2017年怀化)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解析】 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劝谏”,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重用魏徵等,出现了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故选B。 【答案】B,中 考 名 题 例 析,5.(2017年盐城)“载初元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 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考 点 针 对 训 练,C,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措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改革(军事、财政、漕运);重视农业生产。 作用: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