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3905845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社会学概论第六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第六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第六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第六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自考社会学概论第六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社会学概论第六章(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养老保险,第一节 养老保险及其特征,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一、养老保险的概念 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体制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老年有生理意义和社会意义。社会保险中的老年是社会意义上的老年,是从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承担义务的能力角度出发,在其达到一定的年龄界限,承担社会劳动义务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进入“老年”。 养老保险属于国民收入在外分配的范畴。一般是通过离休、退休制度来实现的,并以国家立法加以保证。,退休制度主要

2、由两个方面的内容: 1)退休条件,即享受退休待遇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工龄(或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年龄和身体状况等条件 2)退休待遇,即符合法定退休条件的人,在退休后享受的待遇。 按规定,退休待遇主要包含:退休金、医疗待遇、死亡丧葬和供养遗属抚恤待遇、易地安家补助待遇,以及各种补贴等。,二、养老保险的特点 1)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必须参加。 2)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不是全由政府资助 3)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管理,三、养老保险的原则: (一)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同时解除劳动义务的原则(同其他险种基本原则的显著区别之一) (二)切实保

3、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 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1)要保障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2)退休金要与职工退休前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工资收入的多少相联系;(3)要考虑与物价的关系,要做到不使退休人员因物价的上涨而影响生活。,退休人员的实际退休金待遇水平,主要受货币退休金水平和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 (三)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四)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退休金的给付要与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状况相联系,即与缴费工资(数额、时间)相联系。这一原则一方面增强劳动者的自我保险意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一致性。,四、养老保险与商业人寿保险 商业人寿保险简称“寿险”,是商业人身保险的一个重要内容。

4、它是以人的生命为保险标的,以人的生存或死亡作为保险事故,一旦发生这类事故,保险公司要按契约规定对被保险人给予经济补偿。 商业人寿保险的类型 1)死亡保险,分为终身保险和定期保险。死亡寿险的受益人主要是依靠被保险人为生的直系亲属或其他由被保险人指定的代理人。 2)生存保险。受益人是被保险者本人,目的是预防日后生活困难。 3)生死合险。,养老保险与商业人寿保险的共同点和区别: 共同之处:承担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养老费用 区别:养老保险是为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基本生活需要提供物质保障,根本目的是解决由此而形成的社会问题,切实起到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安定社会秩序,稳定职工队伍,调动劳动者积极

5、性的作用。 商业人寿保险是一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只考虑缴纳保费的多少,而不管是否能维持持股投保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也不和劳动者曾经做出的社会贡献相联系,只负责按契约发放保险金。,养老保险与商业人寿保险在具体办法上的区别: 1)受益人的范围和享受待遇标准不同。养老保险的被保险人只能是法律规定实施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商业人寿保险是为全体公民开办的,只要有缴纳保险费的能力,都可以自愿投保。 2)保险的实施方式不同。养老保险是由国家强制实施的;商业人寿保险是在国家法律保护下由公民个人自愿参加,3)养老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在达到规定年龄后继续生存为保险给付条件,一旦死亡,给付即行终止;商业人寿保

6、险除此之外,还有死亡保险和生死保险等其他险种。 从保障劳动者老年丧失劳动能力的生活需要的观点出发,商业人寿保险只能作为养老保险的补充,但两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五、养老保险的意义 (一)养老保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养老保险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的迫切需要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一方面要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其得到生活保障的问题,即生存问题;另一方面要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加重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即发展问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1)人口老龄化带来劳动力结构的老龄化 2)人口老龄化使退休人数和退休费用增加,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 3)人口老龄化要求提高社会服务工作的水平,第二节 养老

7、保险资金筹措模式,在养老保险费问题上,收支平衡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一项基本原则。平衡既有短期或称静态的,又有长期或动态的。 静态平衡或短期平衡,是指使得正在履行缴费义务的投保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总额与正在接受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者所需的养老金总数大体相等。,动态平衡或长期平衡,是指每个投保人晚年有权享受的养老保险待遇,应和他在履行缴费职责的年份所缴纳的保险费总额基本平衡。 世界上,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制、基金积累制、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累积制相结合的部分累积制。,一、现收现付制(静态平衡模式) 概念:是指从全社会角度来说,把今天的缴费用于今天社会保障的养老、失业和医疗需求,

8、今天具有从事经济活动能力的人为今天那些不能参与经济活动的人提供经济支持,而不必对未来进行储备积累,虽然终有一天他们也会不再参与经济活动,但在这种社会保障制度下,那时会有正在参与经济活动的劳动者,按法律的要求提供给这些曾经为社会保障体系做过付出的人以经济支持。 特点:以支定收、收支平衡,搞好现收现付制需要解决的问题:1)对可能支付的养老金的准确预算;2)确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投保人应缴纳的保险费标准。两个环节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共同完成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活动。 (一)测算养老金的支出 退休人员应享受的养老待遇:1)维持退休人员本人的生活费用;2)退休人员的医药费以及必

9、要的健康保护费;3)死亡安葬费;4)遗属抚恤费,(二)应缴纳的保险费标准 1、缴费人员:一是法定劳动年龄内实际参加社会工作的人;二是在法定劳动年龄下限提前就业的人。 2、计提养老保险费的基数 究竟是用标准工资还是采用工资总数作为计提养老保险金的基础,还有待商榷。 3、计提比率 每个养老保险的参加者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在绝对数量上不能平起平坐,只能在提取比率这个相对数上做到负担程度一致。,就是说,在同一个收入档次内,按同一比率提取养老保险费,而在不同的收入档次内,采用有差别的费率。 综合平均法,即用当年所需养老保险费支出总数,除以负担这部分费用的劳动者的工资总额来得出。 养老费计提比率=(估计的

10、养老金支出总额/工资总额)*100%,在计算出平均的计提比率后,再结合收入的档次,上下浮动一定的百分点,分别作为不同收入档次的缴费比率。 这种办法比较简单,直观,但较为粗糙,特别是浮动一定的百分比,没有具体原则可依。,(三)对现收现付制的评价 优点:比较直观,用起来简单。也无需考虑资金的价值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 缺点:1、用眼前的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缺乏长远规划。如果参加养老保险的就业人口变化不大,退休金就会有保障。相反,则可能导致养老金支付成为无源之水,失去依靠。,2、没有将个人缴付与其退休后的养老金直接挂钩,不利于鼓励人们积极参加养老保险,造成代际之间的矛盾。 3、因为时间差异,导致收取的

11、养老保险费与支付的养老金之间有出入。 4、如果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资金统一,就会阻碍劳动者在各行业间的流动。,二、基金积累制 基金积累制或称个人账户制度,是指社会成员在具备劳动能力的时候,从参与经济活动创造的财富中,按法律的要求拿出一部分,为自己将来的退休养老、医疗保障和失业等积累后备金。 实行完全积累制最大问题是确保养老金的“含金量”。,比起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在收缴和支付两方面都复杂得多。 需要准确预测的指标:死亡率、利息率、生活消费指数、生产增长率、人口预期的平均寿命、劳动者的平均预测寿命、劳动者平均开始工作的年龄。,三、部分积累模式 部分积累模式不是独立的模式,是介于现收现付和完全

12、积累两种模式之间的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模式。它可以兼顾两者的长处,又可以回避两者的短处。 对已退休人员,实行现收现付模式,对新参加投保的劳动者,实行完全积累模式。,优点:1、吸取了现收现付的长处:对已退休人员及时付出养老金,求得社会安定;回避了现收现付没有资金积累的短处。 2、吸收完全积累的长处,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不致人口老龄化高潮到来时措手不及;回避了完全积累的弱点,不致被难以预测的通货膨胀摧毁,因为积累的资金毕竟少得多。,3、同时消除了频频调高总投保费率这一弊端。 部分积累模式也被称作“阶梯式模式”,即总保费率周期阶梯式的调整。,四、退休年龄及其趋势 迄今为止,世界各国政府规定退休年龄的变动都

13、是往后推延的,而没有提前的。 退休年龄后移的原因: 1)几乎所有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都是刚刚推出养老保险制度时的产物,至今,为时短的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历时最久的已近一个世纪。 2)劳动年龄下限实际上移也是退休年龄推延趋向的原因之一。,退休年龄后移的意义: 1)缓解劳动力不足; 2)缓解退休基金不敷给付的困境。 然而,如果一国的劳动力十分充裕,甚至过剩,平均寿命已大大延长,同时,退休年龄已经显得偏低,则要慎重考虑退休年龄是否也要向后推延。,第三节 我国的养老保险,一、养老保险的历史沿革 1)初步建立阶段(1951-1957),在这个时期,建立了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养

14、老保险制度 2)修订、发展时期(1958-1966),缩短了工龄要求、提高了退职金标准 3)基本停滞时期(1966-1978),4)恢复和发展时期(1978年以后),针对原有制度的弊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规定了退休金下限(2)变企业保险为地方保险(3)延长了部分劳动群体的退休年龄(4)开始向职工个人提取养老保险费(5)对城镇一切所有制的企业,实施模式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即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险制度(6)开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二、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 (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1991年6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揭开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彻底改革

15、的序幕。 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围绕几个方面来进行:1、建立多层的综合养老保险制度。,分为3类,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1)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险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部分,其作用是保证人们老年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基本养老保险的特征:1)待遇水平相对较低2)覆盖面广3)待遇标准全国统一,经费实行社会统筹,建立基金制度,管理以社会化为主4)由国家统一立法,强制实施,体现了政府的社会保险职能,以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及社会的稳定。,(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根据自身经济能力,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养老保险。它可使劳动者在基本养

16、老保险之外获得补充性养老收入,以改善其退休后的生活。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特点:1)水平因企业而异;2)办法可有较大的弹性;3)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所需资金,可从企业自有资金中奖励、福利基金内提取,实行预筹积累办法。,(3)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完全根据个人自愿,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或向国家保险公司投保,保险水平由投保人根据本人经济情况而自定。投保者退休时,保险机构可将储蓄的养老金,本息一次性或分期支付给投保人,使其退休后可生活得更好一些。,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区别: 1)从管理角度看。基本养老保险是法定强制保险,实行一体化原则;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由企业内部决定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完全是个人自愿参加。 2)从基金模式角度看。基本养老保险的筹集基金采取部分累计方式;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采取完全累计方式,形成个人账户。,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险,既能保证广大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有利于安定社会,又能适应不同经济条件的企业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因此,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兼顾了公平和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