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音韵平仄简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41675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音韵平仄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歌音韵平仄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歌音韵平仄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歌音韵平仄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音韵平仄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音韵平仄简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律中国古代的诗歌都是有一定的韵律规则的,但不同时期的诗歌对韵律的要求不同。诗经、楚辞都有一定的押韵规则,其中楚辞一般是隔句押韵,诗经要复杂一些,有的隔句押韵,有的句句押韵,还有奇句跟奇句押韵,偶句跟偶句押韵的交韵;有的诗只押一个韵,有的诗可以换韵;一些诗用虚词结句,虚词不算押韵,由虚词前的字作为押韵字,叫句中韵,等等。除了押韵以外,其他方面的要求不多。诗经、楚辞时代以后,汉魏开始,汉语诗歌由四言、六言形式,进入五言为主的时期,七言诗也开始发展起来。汉魏六朝的诗,被称为古诗 ,其中包括乐府诗和文人诗。诗和歌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古今不同。文心雕龙乐府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乐辞,即配乐的

2、辞(话) ,就是歌辞;诗声,即为诗文所配的乐曲,就是音乐。乐府 ,本是采集歌辞并配曲的官府名称,后来称这个机构采集的诗歌,指带音乐的歌辞,后来专称用这种风格创作的诗。魏晋以后,出现了大量文人仿拟的乐府作品,乐府与音乐的关系疏远了,作为一种创作形式,人们重视它的文辞,而不注意跟它相配的音乐。六朝诗选读。(1383页 ) 六朝诗的特点:用语通俗,口语性强。句式结构,四字句以二二为主,五字句以二三为主,七字句以四三为主。这种节律有时跟句子的结构不一致,节律占了上风,如:以觀滄海/若出其裏/水何澹澹 /各在天一涯/ 而無車馬喧/且共歡此飲/問子為誰歟六朝诗押韵比较自由,五言诗隔句韵,首句可以入韵或不入

3、韵,有时可换韵。汉魏时期的七言诗句句入韵,又称柏梁体。六朝后期,出现了隔句韵的七言诗。文人诗避重韵,乐府诗不避重韵。重韵 ,是指在一首诗中,用同一个字重复押韵。唐代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对诗歌的形式有更为具体和细致的要求,它反映了人们对诗歌创作手段和技巧更深刻的了解,由此带来了诗歌创作的空前繁荣。当时的人们把唐代出现的这种形式要求更为严格细致的诗体,称为“近体诗 ”或“ 今体诗 ” ,而把从汉代以来形成的诗体称为“古体诗 ”或“ 古风 ” 。在格律上明显区别的两类诗歌,在唐代都很流行,但后人通常把近体诗称为律诗 或者格律诗,与古风或古诗相对。其实,古风或古诗也有自己的格律,但要求比较宽。唐代的诗

4、,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加上古风和律诗的区别,形成以下几个小类,包括:五古 ,五言古体诗。七古 ,七言古体诗,以及兼用三五七言的杂言诗。五律 ,五言律诗,每首诗八句为限。七律 ,七言律诗,每首诗也以八句为限。古风不限句数,律诗一般为八句。不符合这种情况的有:长律 ,排律 ,一般是五言,超过八句。绝句 ,四句。所谓的绝,就是截取律诗的意思,是取律诗的一半。分为:五绝 ,七绝 ,古体诗写成四句的,称古绝 。律诗最大的特点是讲究平仄,诗的平仄有很强的规律性。平仄通常以两个音节为一个单位。四言句的平仄有两种组合方式:五言句是二三组合,即在四言句的基础上加一个字,这个字加在句末或句中,形成以下四种组合方式:

5、()或()()或()其中,后三字的平仄不能完全相同,就得出了四种句式。按开头字和末尾字的平仄排列如下:仄起a平起b平收仄收用这四种平仄句式,组成一首五言律诗。律诗的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一首诗有四联: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每一联两句,前一句叫出句 ,后一句叫 对句 。在组合过程中,要遵守“对”和“黏”的规则。对 ,指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类型要相反;黏 ,指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平仄类型要相同(但不能一样)。判断“对”和“黏”主要看诗句第二字的平仄。在上列 A、a、B、b 四种句式中,平行的句式,形成“黏”的关系;上下两组句式之间,形成“对”的关系。律诗押平声韵,因此,每联的对句都用平

6、收的句子,即、句式。据此组成四种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仄起仄收a)首句入韵仄起(仄起平收A)首句不入韵平起(平起仄收b)首句入韵平起(平起平收B)(结合课本中的五言律诗作平仄分析)律诗的避忌失对失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孤平三平调拗 ,一般说来,五言诗句的第三字、七言诗句的第五字是可平可仄的,但当这个字的平仄改变后,会出现一些律诗不允许的平仄组合,这就是拗。救 ,对于拗句,可以通过改变相应诗句中其他字的平仄来弥补,这就是救。判断拗句,主要看诗句的后三字。后三字可能的平仄组合:,后三字中有两平或两仄连用的情况,正符合诗律的要求,不存在拗救的问题。后三字连用三平或三仄,是律诗的忌讳,

7、遇到这类情况,诗人通常会采取措施来作补救,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补救后的形式。补救后的形式通常是后三字两平夹一仄,或两仄夹一平,因此,诗句后三字平仄交杂的,就是可能有拗救的诗句。(1529 页) b 型句 ( )的拗救,第三字拗(句末连仄 )、本句第四字救。B 型句 ( )的拗救,第一字拗(句中孤平 )、本句第三字救。a型句 ( )的拗救,第三字拗(句中只有一平 ),对句 (B 型)第三字救。七言律诗,句子是四三结构,即在五言前加两字:()a()()b()四种组合: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它的拗救规则也比较五言后移两个字。古风的平仄本无定规,但因为有律诗作比较,所以有一些特点:古风诗句的后三 字多用 近体诗 不用或 少用的 形式, 以示区 别。因 此, 一般不 采用两 平或两 仄,多为:,。采用叠平叠仄的形式,即第二字和第四字或者都用平,或者都用仄; 七言还有第四字和第六字叠平叠仄的。入律的古风用近体诗的格律写古风,但是:句数不定;换韵;平韵和仄韵交替。唐诗的用韵切韵平水韵宽韵窄韵出韵通押唐诗的对仗一般颔联和颈联对仗首联也常对仗,尾联偶或对仗但四联都对仗或都不对仗的极少对仗与否,跟写作技巧有关。绝句的对仗特殊的对仗形式字面对流水对借对:借义、借音唐诗的句式节奏变例省略倒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