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253文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40771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练习253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歌练习253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歌练习253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歌练习253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练习253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练习253文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菩萨蛮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子年轻秀媚的特征。“幽恨

2、”既写曲中情绪,又含弹者心声,“细”字连结二者。 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 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下阕后两句收束全词, “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情推向高潮。“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 题。柳梢青 春 感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注 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辇下:京师。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

3、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1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5 分)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答案 1 (5 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1 分)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2 分)。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2 分)。2(6 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2分); “山中岁月” 指自己身

4、之所在, 表现身在山中、 报国无门的憾恨 (2 分);“海上心情” 则是自己志之所向, 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 2 分)。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8-19 题。山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18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雨”的,请简要赏析。(5 分)19这首诗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在写景之中,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主要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语言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请概括回答(6 分)【答案解析】18 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答烘托、虚写、联想想象也可, 2 分;答对比 1 分);a作者写“山雨”省去了下雨的过程,正面不着一字。b

5、前两句写雨前景象:星月皎洁,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 c 后两句写雨后,溪深流急,诗人感受;d诗人用雨前、雨后和诗人感受侧面写出昨夜他山下了一场阵雨。(3分)b具有表现力。( 2 分)19事件:诗人在夜里、山间,看天空晴朗;一觉醒来,清晨忽见溪流暴涨,知昨夜他山下了一场阵雨。(答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过程。)(2分)情感:惊异。( 2 分)语言:朴素自然(或“平白如话”、“无华丽辞藻”都可,“形象生动”给一半分);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 送客之江西郑锡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更有高唐处,知君路不迷。注:轺:使者乘坐的车

6、辆。紫泥:古人用泥封书信,泥上加盖印章。皇帝的诏书用紫泥,这里即指诏书。九派:长江流至湖北、江西九江一带,分成九条支流。高唐:指父母。(1)这首诗里有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为什么?(3 分) 答:_ _ (2) “九派春潮满, 孤帆暮雨低 ” 描摹了怎样一幅图景?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答:_ _ 答案: (1)没有。因为对于行人来说,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奉命出使江南,无疑是一次游历的好机会,况且又可以顺路探亲,一举两得,实乃好事。故这首诗里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2) “九派春潮满, 孤帆暮雨低 ” , 描摹了友人在大江中孤单行船的情景。春潮涌动,江水浩渺; 而在这浩瀚无边的水的世界里,一叶孤舟正在暮雨中缓缓前行,江面的阔大正衬托出友人的孤单。诗歌鉴赏: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即将出使并省亲的友人所作。首联说明友人此行的使命和去向, 说他是奉朝廷之命出使, 到那遥远的水乡泽国去。 颔联设想友人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融入“ 春潮 ”“孤帆”“暮雨” 这些景物中。 颈联注重细节描写, 状物入微, 通过“ 草深”“花落”“莺断续 ”等细节描写, 进一步突出了江南春光的美丽。 尾联说到友人此行尚可顺道省觐父母,当不致因流连风光而耽误行程。全诗写得轻快明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