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74文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40741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练习74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歌练习74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歌练习74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歌练习74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歌练习74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练习74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练习74文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 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 分)(2)请从 “ 景” 和 “ 情” 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 分)(1)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2 分)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2 分)(2)渲染凄寒孤儿悲凉的环境气氛,(2 分)衬托诗人孤独寂寥悲凉思乡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2 分)或写:雪落竹林的凄声、回归故里的寒蝉梦、晓角残漏的悲音、掉落灯花的孤灯,(2分)暗示抒情主人公长夜难眠、孤儿

2、悲凉、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2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 9 题。题郑防画夹五首( 其一 ) 黄庭坚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 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8 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 分) 9 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 太过 ” 、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

3、,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答出画境的, 给 2 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 2 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 分。意思答对即可。9. (5 分)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答出诗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妙的,给2 分;能简要说明的。给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作者简介】黄庭坚( 104

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进士。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在党争中,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罪名被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 “ 苏门四学士 ” 之一,其诗宗法杜甫, 并有 “ 夺胎换骨 ”“ 点石成金 ”“ 无一字无来处” 之论。风格奇硬拗涩。他开创了江西诗派,在两宋诗坛影响很大。词与秦观齐名,少年时多做艳词,晚年词风接近苏轼。有山谷集,自选其诗文名山谷精华录,词集名山谷琴趣外篇(即山谷词)。又擅长行,草书,为“ 宋四家 ” 之一,书迹有华严疏松风阁诗及廉颇蔺相如传等。【赏析】题郑防画夹共有五首,是作者题咏郑防画夹中作品的诗,这

5、是第一首。郑防是藏画的人,画夹大概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类。这首诗题惠崇的画。惠崇是僧人,能诗善画。图绘宝鉴说他“ 工画鹅、雁、鹭鸶” ;图画见闻录说他“ 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 。正因为惠崇的山水、花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王安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苏轼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黄庭坚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画境。画中景物并不止“ 烟雨 ” 、 “ 归雁 ” ,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诗中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

6、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第三句中的“ 唤” 字,有的版本作“ 买” 。“ 买” 字不如 “ 唤” 字灵活。这三句不仅笔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 虚旷之象 ” ,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思归之情。第四句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 这是丹青! ”才恍然省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这样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诗歌可再现画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境,变成了山水景物诗,不成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之

7、长,容易写得呆滞而无生气。沈德潜说杜甫题画诗“ 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发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 (说诗晬语)他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便从画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画景。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甫题画诗的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生交流。三.(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 )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8、4 分)(2 )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 分)答案:( 1)( 4 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 )“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四、(新课标1)阅读下面这

9、首宋词,完成8-9 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 这三句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蒙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8. 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 分)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9. 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答:用来含蓄的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