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探源------中华上古五帝新论(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3583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探源------中华上古五帝新论(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华探源------中华上古五帝新论(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华探源------中华上古五帝新论(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华探源------中华上古五帝新论(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华探源------中华上古五帝新论(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探源------中华上古五帝新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探源------中华上古五帝新论(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探源 -中华上古五帝新论(Chievin.2006.3) 谈及光耀古今的中华文明,我们总能引以为豪 ,而当我们去追溯他的源头,去寻找中华民族的始祖的时候,不论古人的经史记载还是民间的口耳言传乃至当今的考古探究都会给我们一个共同的答案-“三皇五帝”也就是说中华文明上启“三皇五帝”下开“夏商 周”三朝 ,从而有了后世文明的源远流长 .那么作为中华民族先祖的三皇五帝具体指谁?他们又是怎样推动中华文明向前发展的呢 ?古人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而统一的答复。有的只是各类古籍的不同论述。以三皇为例,就有“燧人,伏羲,神农” ( 尚书大传) “ 燧人,女娲, 神农 ” ( 风俗演义 ) “ 伏羲,神农,黄帝

2、” ( 古微书)等多种说法,但好在都有“伏羲,神农” ,然后根据历史探究就不难得出另一皇为“燧人” , 由此也得出了相对肯定的三皇组合-“ 燧人,伏羲,神农” 。但统一“五帝”说的认识就不那么简单了。与三皇类似,五帝在古人的经史记载中也存在多种组合,不过经过后人整理,尤其是徐旭升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中的研究成果将五帝说归为东西方两大学派。东方学派以齐鲁儒家学派为代表尊“黄帝轩辕氏,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 为五帝。但帝颛顼为黄帝世孙, 帝喾是帝颛顼的侄孙也是黄帝的世孙,帝尧是帝喾的三子,帝舜怎么讲也是帝尧的女婿更不是外人。所以这个五帝全是黄帝后世子孙,我们不妨称

3、之为“华夏五帝”。而西方五帝就与此不同,西方五帝学说以秦人(西周至西汉)为代表尊“炎帝,黄帝,太嗥,少嗥,颛顼”为五帝,但“颛顼”纯属吕不韦的宾客为凑够五帝之数而加。其实一直以来秦人仅尊四帝。而在这四帝中,以炎帝黄帝为代表的是华夏部族联盟,以太嗥少嗥为代表的是东夷部族联盟。而中华文明正是这两大联盟携手连同生活在黄河流域以外的部族共同创建的。因此不妨将这种说法称为“中华四帝”。但在田晓岫先生著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田先生将“五帝”看作了一个时代的标志,但从行文中可以看出田先生也更倾向于“华夏五帝”但他又不可避免的重点讲述了蚩尤部族, 太嗥部族,少嗥部族,以及共工氏,祝融氏等中华上古时期的重要成员,

4、由此可见单靠华夏部族是不能创建完整的中华古文明的。但这些部族, 除了共工氏是炎帝后裔其他都于华夏部族没有血统关系甚至与华夏部族战事不断,即便是共工氏也因与帝颛顼,帝喾争夺帝位而受到华夏部族的排挤。除此之外,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九黎族,三苗族等成员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难道我们能够视而不见。 一下子把华夏黄帝的后世子孙册封为帝, 其他部族的贡献就这么一笔抹杀了么?何况即便炎帝的后裔也没一个被封为帝。 这种氏族血统偏见难道要一直延续下去吗?既然是帝,是收后世子孙景仰膜拜的先祖, 我们又怎能单单把黄帝世家的成员供奉在那,而其他先祖却不受祭拜呢?更何况中华民族并非全系黄帝华夏部族发展而来。要

5、给子孙一个公正客观的民族家谱,给他们一个公正客观的上古史,我们就要走出“华夏五帝”的局限,站在全民族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因此,既然是帝, 既然是一个神圣的尊位,就应该册封给为中华民族作出突出贡献的先祖,这就要走出历史偏见,恢复太嗥,少嗥,炎帝甚至蚩尤的帝位。 因为他们也是与黄帝享有相同尊位的部族首领,部族先祖! 同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为了能更有利的澄清五帝的概念与意义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下“华夏五帝”的由来。历史上“华夏五帝”进入正史是太史公的史记,而在此之前,五帝一直未有定论。例如在夏商周(夏商周皆为黄帝后裔华夏族血统)朝拜先族炎黄的时候,秦国人祭拜先祖少嗥, 太嗥。后来迫于周室宗法制的压力加

6、上了炎帝,黄帝。这也是秦人 “四帝”的由来。而楚国人却不祭拜炎帝黄帝,而是祭拜先祖祝融,屈原就曾承认自己是祝融氏后人。而祝融氏又是少嗥东夷部族的一支。而且只到周室王朝建立。位于山东西南安徽北部的东夷后裔建立的大国徐与周王室多有战事。当时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尊的就是华夏正统,攘的就是旁支杂系。因为齐国姜姓,祖系炎帝(炎帝姜姓),自然师出有名!孔夫子整理史籍组合五帝也会更多的考虑华夏族帝王。因为孔子祖系商汤, 又是周室子民,地道的炎黄血统。而且在那个宗法制严密,“礼”教浓厚的时代。也为“华夏五帝”出笼创造了文化土壤。这样,儒家学派的“五帝”自然会把非华夏部族视为异类排除在外。 到了太史公时代,

7、大一统的思想初步深入人心。而太史公笔下的帝王又都是血脉相承,功勋卓著。因此,太史公笔下的“五帝”全为黄帝子孙就不足为奇了。更何况在那个注重血统,正统礼教思想浓厚的朝代,在“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观念影响下。我们不能强迫太史公把“战败的蚩尤,南迁的太嗥,归降的少嗥”放在帝位上。即便炎帝也因“炎帝世衰”而被排除在五帝之外。在太史公的正史史记和占据正统思想的儒学影响下,“华夏五帝”自然成了正统!但秦人不会这样,我们先看秦人的发源,秦人赢姓,与位于东方的少嗥同姓。也就是说秦人与上面提到的徐同为少嗥后裔,秦人先祖蜚廉在商纣军中服役,商亡后西迁到西垂(今天甘肃天水县) 发展成秦国。所以秦人祭拜东夷部族首领

8、少嗥为祖,后增加太嗥,炎帝, 黄帝从而祭拜四帝!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吕不韦的宾客根据为凑五帝增加了“颛顼”从而有了秦人的 “五帝”说。但秦朝的迅速灭亡也注定了秦人五帝的短命。而西汉初期汉高祖询问秦人宗奉炎帝,黄帝,白帝(少嗥),青帝(太嗥)。那么另一位帝王是谁呢?(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由此可知,即便到了西汉确立,五帝仍未有定论!但到了西汉中后期,尤其是太史公史记的问世以及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华夏五帝”便以不可动摇的地位成了正统。而其他五帝说自然受到“罢黜”。但华夏五帝的狭隘性又迫使其他五帝说的存在。尤其是一些非华夏族的人们在尊奉黄帝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加上自己的先祖。凑出另

9、一个五帝。但这在封建时代,尤其是这种有违于儒学有悖于正统的言论便成了异端邪说受到压制。因此五帝的其他形式艰难的存在着,但也就是他们的存在,恰好证明的中华民族的源头并非华夏一家!今天,我们不仅解除了儒学思想的枷锁,也摆脱了大民族主义的禁锢。完全可以公正客观的对待那段历史, 以平等的地位对待上古时期的各部族。站在中华全民族的角度还历史以真面目! 因此根据上古时期各部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我们将个部族的首领排在一起从新整合出“中华五帝” ,他们是: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 (青帝)太嗥伏羲氏, (白帝)少嗥金天氏,黑帝蚩尤(九黎,三苗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炎黄的华夏部族上承三皇“神农氏”,两嗥的东夷部

10、族上承三皇“伏羲氏” ,而蚩尤就是黄河流域之外九黎氏,三苗氏等部族而才是真正的中华五帝。但这一学说也并非我的凭空捏造,因为秦人的四是两大部族集团合并,根据秦人的“红(炎帝),黄(黄帝) ,青(青帝太嗥) ,白(白帝少嗥)”排列,古人按无行学说拼凑五帝便知仅差一帝“黑帝”。而黑在五行八卦中代表“邪恶” 。这样看来黑帝非蚩尤莫属。但这对于古人是不能接受的。蚩尤本身就是暴君的化身, 而且被黄帝打败。 古人不可能让这样一个帝王作为自己祭拜的对象,因此秦人宁拜四帝也不愿把蚩尤加上!但今天的我们已经抛开了古人的成见与迷信。就完全可以让蚩尤归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中华民族完整的“五帝”。这才是中华先祖的全

11、家福。这样才能完整的解释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下面就可以得出五帝共创中华文明的历程了:神农氏后期,神农氏后裔炎帝与轩辕氏黄帝组成了华夏部落联盟,他们先是同九黎族首领蚩尤大战涿鹿, 后与由伏羲氏后裔太嗥,金天氏少嗥大战,最后太嗥战败,少嗥归降。最后黄帝与炎帝为争夺统治权大战阪泉之野,炎帝战败。 从此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族问鼎中原雄霸天下。 也就是从这时起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进入“华夏文明”时代。即“华夏五帝”时代。但其他部族并未从中华的舞台上消失。而是为中华文明的进程继续做着自己的努力。炎帝被黄帝打败后,出现了分化,一部分融入到了华夏部族主体之中。其中炎帝后裔共工氏曾先后同黄帝后裔高阳氏,高辛氏争

12、夺帝位,战败之后被发配到北部边疆。后人椐此创造了“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故事。另一部沿陕西四川湖北男迁,开发南方。太嗥战败后一部分东进山东, 一部分沿河南南迁。 留在故地(河南淮阳)与东进山东(山东济宁等地) 后与华夏融合, 南迁部分形成后来的苗族, 壮族,瑶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少嗥归降黄帝后成为东夷部族首领,使得东夷族与华夏族并存,共同进行着民族交流与发展。例如“华夏五帝”之二帝颛顼就曾寄养在少嗥氏族中一段时间, 而且帝颛顼与少嗥氏大巫重共同统一了北方宗教。少嗥氏后人伯益,皋陶,伊尹等为华夏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少嗥东夷族中的一支祝融氏南迁湖北荆山发展成了春秋霸主楚国,一部在

13、商亡后西迁形成战国七雄之中的秦国,赵国。即便留在故地(山东曲阜)的一部也在同周王室战争中沿山东南下安徽形成东周大国徐。蚩尤九黎族战败后一部北逃内蒙古地区,一部南逃到长江流域与三苗融合继续着同华夏族的战争。另一部西迁到山西地区。而且从文化交流来看,华夏族继承了炎帝神农氏的农耕技术。 沿用了太嗥伏羲氏的龙的图腾以及无行八卦占卜方法并使之发扬光大。而且帝颛顼原始宗教的统一也离不开少嗥东夷族的贡献。因此中华文明是以华夏族为主体,各部族共同参与创造出来的。而且“中华五帝”的后世子孙们也为开阔中华民族的疆域促进中华文明的进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只到秦灭六国,秦汉大一统时代,中华原始的部族界限才算弥合。同

14、宗共祖的思想才深入民心!因此,我们在承认“华夏五帝”为中华文明作出的突出贡献时,万不能忘记其他的先祖。没有他们, 华夏文明永远不会发展成大中华文明。永远不会有今天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和辽阔广袤的疆域。所以我们尊他们为“中华五帝”。这样,不仅有利的证明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而且可以说明即便在上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何等波澜壮阔,气势恢弘!这样一幅完整的中华上古画圈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远古的燧人氏钻燧取火,中华进入“三皇”时代。神农氏发明五谷把人类带进了农业文明,从此中华进入了群雄争霸的“中华五帝”时代,黄帝的一统天下,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中华从此进入“华夏五帝”时代!禹接过帝舜的帝位以家天下开启“夏,商,周”三朝。从此中华历史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