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范畴下社会性软件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833537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道德范畴下社会性软件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道德范畴下社会性软件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道德范畴下社会性软件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道德范畴下社会性软件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道德范畴下社会性软件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道德范畴下社会性软件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道德范畴下社会性软件隐性知识显关于道德范畴下社会性软件隐性知识显 性化研究性化研究(1)(1)论文摘要本文对道德范畴下的社会性软件的隐性知识进行了现状分析,指出社会性软件在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提供上存在严重的问题,造成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重道德标准,并以开源软件为例指出价值标准的差异是现今隐性知识显性化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论文关键词社会性软件;隐性知识;显性化;价值1 社会性软件包含道德范畴下的隐性知识现状信息时代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够加以处理、分析的能力,这种社会化的学习形式中就有在社会性软件中进行的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社会性软件不仅在显性知识传播上开

2、创了一种知识传播的新途径,另一方面社会性软件还在最大限度内激发隐性知识主体的灵感、直觉、想象思维,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隐性知识的传播。社会性软件中的隐性知识的特点是主体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传播或巩固已经拥有的隐性知识,从而导致隐性知识传播的低效能,并且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据新闻报道一男子因迷上网上偷菜游戏,想在现实中体验一下,上邻居家屋顶偷摘辣椒,因而被抓。这件事对成年人造成如此影响,那么对于未成年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孔乙己的“偷书不算偷”是旧社会生活困顿的书生的尴尬行为,在物资丰富的今天,如果我们每天都在虚拟世界接受“偷菜不算偷”的隐性暗示,那么在现

3、实生活中的道德标准可能就要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负面变化。这是一个在社会性软件普遍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后,在道德范畴内,提出的隐性知识设置的系统研究,而隐性知识只有在显性化后才得以引起重视。2 以学习理论为基础分析道德范畴下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在社会性软件中学习即网络创建,学习就是链接形成的过程,通过网络创建学习者的认知系统,社会性软件提供了与现实相似的虚拟环境,而这种环境正是进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前提。在使用社会性软件时,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对人的影响相似,也会对人的认知过程产生影响。现实生活中我们坐公交车主动给老人让座,那么社会隐性知识就表现为让座是遵守道德标准,而现在流行的网上偷菜游戏,隐含着可以对好

4、友进行小型的“顺手牵羊”的偷拿行为,并且这种行为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谁偷的菜多谁的收入多,这就是在社会性软件的环境中给予的隐性道德引导,这种引导如果不加干涉,任其一直发展下去,最终会浸透融入到现实世界,这将是一个可怕的值得深思的问题。3 社会性软件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特点31 社会性软件隐性知识的潜伏性、缄默性社会性软件的隐性知识依赖于编程人员、发布单位、用户个人或用户群体的承载,这种承载担负着责任与义务,但却因为这种隐性知识的潜伏性不易被察觉,更不易被有效地执行和遵守。虽然,社会性软件被广大网民普遍使用,但因为隐性知识的缄默,隐性知识的正负导向作用也容易被忽略不计。因此,对隐性软件中的隐性知识设置也

5、较少有人通过一定方式进行主动监督和纠正。32 社会性软件受个体主观性的控制主观意志控制着隐性知识的获得、形成和运用。主观意志具有一定的判断性,主体在确定的时间、地点,以确定的方式有目的地运用,主观可以使隐性知识以灵感、诀窍、习惯、信念等个性化的方式显性化。33 隐性知识的产生依赖于特定的情境情境的创设是由编程设计人员创新完成的,但这部分的创造工作却缺乏立法干预和道德规范。社会性软件发布公司强调的是社会性软件的接受度,却很少关心社会性软件设计本身是否会引发隐性问题。使用者本身沉浸在与现实相似的情境中,娱乐就是目的,很少进行隐性知识是否与现实道德标准一致的思考。而在长期进行这种社会性软件的参与后,隐性知识最终被显性化,显性化的结果堪忧。34 社会性软件隐性知识的长期性、不稳定性和多变性社会性软件中知识的发布是存储载体网络服务器,直接接受的是个体人脑意识或群体意识。由于网络服务器提供服务的长期性,因此隐性知识的存在也是长期的。而隐性知识由于是在传播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会受到网络虚拟环境和物理环境的双重影响,所以隐性知识具有多变和不稳定的特点。随着社会性软件系统的升级,软件功能上、技术实现方式上的进步得以实现,但隐性知识的自动重组或组合升华却很少受到关注。这些都导致了隐性知识传播的不稳定性。(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