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训练教案[1000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33280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4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写作训练教案[1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记叙文写作训练教案[1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记叙文写作训练教案[1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记叙文写作训练教案[10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记叙文写作训练教案[10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写作训练教案[1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写作训练教案[1000字](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写作序列化训练教案亮出独具一格的形体魅力学会谋篇布局同样的布料,衣服款式新颖,就会招人喜爱;同样的材料,文章的结构精巧,必然会受人青睐,获得高分。那么,结构是什么呢?简而言之,结构就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 如果文章的主题是“灵魂”,材料是 “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 了。有了坚实的骨架,其他一切才有依附;如果没有这个“骨架”,文章的材料便立不起来,主题也就无处寄托。可见结构对于文章至关重要。要安排好文章结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构必须为主题服务。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作为文章骨骼的结构,当然要听令于主题,为主题服务。结构的作用就是通过材料详略的处理,段落层次的划分,开

2、头、结尾的巧妙设计,伏笔、照应的精心安排,使文章形成一个匀称而完整的有机体,以便深刻、完美地表现主题。(2)结构必须完整。 文章的结构形式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的发展又有其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缺少哪部分,都不符合客观规律,都是不完整的。因此,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其结构也必须是完整的。(3)结构要适应不同文体的需要。文章的体裁不同,其结构也不相同,因为不同文体的文章,有各自不同的结构特点。换言之, 文章的结构是受文体特点所制约的。(4)结构要富于变化。 各种文体的结构虽然大致有规律可循,但是同学们写作时不能一成不变地去套用各种文体的一般结构形式,而应该根据已经选定的题材的自身特点

3、,综合思考,力求避俗避滥,从而设计出有特点的、精巧而新颖的、表达效果最佳的篇章结构。一谋篇布局的误区:1拟题平淡,千篇一律。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应当简洁醒目、准确生动、 富有个性,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对表现文章主题,增强文章魅力,提升文章品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再加上近年来中考作文自拟题目类试题的增多,拟一个好题目成为作文夺魁的关键一步,然而有不少的考生所拟标题平淡乏味,千篇一律,甚至不伦不类,使文章为此黯然失色,令人望而生厌。具体体现在:(i)题文不符,即题目与文章要表达的内容缺少必要的关联或题目与所选的文体不一致。(2)过于宽泛,大而不当。比如以“环保”为话题,若拟出“

4、谈环保”之类的题目,那么就大而且空,不易写出切实、真挚、有感染力的作文。(3)平淡乏味,了无新意,如“读xx 有感”“从 xx 谈起”“xx 给我的启示”等,皆平淡如白开水一样,寡然无味。2入题太慢,漫无边际。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内容、文体、风格的文章开头纵然千姿万态,异彩纷呈, 却总要以能领起全文,表现主题, 不落俗套, 激发兴趣为宗旨。的确,文章的开头就像一个人的脸面,会给人们造成至关重要的第一印象。开头面目较好,引人入胜,读者自然急看不舍;开头面目可憎,则令人望而生厌,难以下读。因此,写好开头是作文的第一关键,而历年来我们有些考生往往开篇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或是漫无边际

5、,不入正文的开头,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3结尾粗糙,收束无力。结尾和文章的开头一样,也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表现主题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华章尾占半”之说。考场作文的结尾,不管是自然收尾、呼应篇首、卒章显志,还是抒情结尾或发表议论、点石成金,都要做到水到渠成、简洁有力,既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之功, 又有余味无穷、 增强文章感染力之妙。如果结尾不佳, 等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在考场作文中,考生在处理结尾上经常犯的毛病有:一是草草收场,拖泥带水;二是粗糙浅露,平淡无味;三是画蛇添足,人为拔高。同学们写作时要切忌。4衔接生硬,文意阻塞。考生在行文过程中,要由始至终把握整体,用整体去统率局部。过渡

6、是材料的黏合剂,是段与层结合的桥梁。凡是思路转折、叙事更迭、人物转换、论点变化、总分起始以及表达手法转化,都要注意用关联词、过渡句或过渡段,争取做到自然、鲜明、精巧。另外,还要注意必要的照应。一些考生的作文给人“支离破碎”“不知所云”之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注意层与层、段与段、事与理、人与物之间的联系,缺乏必要的过渡和照应。5 陷入三段式的窠臼, 也即“开头一中间一结尾”之类的呆板性结构,使文章显得程序化、一般化。二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详写和略写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

7、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详略不当,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读者无法把握中心。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

8、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证明农村需要来个变革,为下一代开辟一条新出路”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例如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开头只用了七十四个字,接着便详尽地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2段落和层次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划分段落要根

9、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同学们习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3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照应是说写文章要瞻

10、前顾后,前后应衬, 首尾呼应。 例如 一件小事 ,文章的开头写道:“但有一件小事, 却于我有意义, 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 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文章的结尾写道: “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为了显示文章的脉络,在文章的中间也要有必要的照应。例如,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反复四次描写,让大衣成为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精心设计的“道具”。4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开头的方法很多, 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 的写法, 或 “

11、落笔入题” ,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 另一类是 “形象化” 的写法, 或描写环境, 以引出人物; 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三谋篇布局的创新策略:(一)冰糖葫芦法葫芦本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这种果实两头粗,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小买卖人为了招徕顾客,把冰糖着色

12、加工成葫芦状,并以小棒穿插成串,这种东西既是可吃的食品,也是可供观赏的手工艺品。借用这个名称用于快速作文的构思,意思是说,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这种方法之所以快速,是因为构思时思维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需要多层次、多角度思维,就能把全文的布局安排好。线索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一是以时空为线索。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或以时间、空间交错转换作为线索,如孙犁的荷花淀就是按时间与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线索的。二是以问题为线索。指按事物的不同内容或问题的不同性

13、质为顺序来安排线索。三是以因果为线索。按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安排线索。或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如鲁迅的小说药写华家小栓因痨病得不到正确冶疗难免一死的结果。从深层看,写夏瑜等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由于没能发动群众,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之因,而导致牺牲失败为其结果。这是双层因果关系的层次安排线索。四是以情感认识为线索,按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认识发展为线索来组织叙事写人。杨朔的荔枝蜜是很典型的按作者情感和认识线索来叙事的。运用本法还要注意:(1)用作线索的连缀物应该是美的、有意义的, 能体现文章主旨和段落之间内在联系的。(2)线索既要一以贯穿,又应注意虚实明暗,连续间断, 使文章有起伏变化。例文:一片

14、心形的叶儿打着旋儿,在秋风与夕阳谱成的旋律中轻轻飞舞,飘进车窗,落在我的身旁。我把它捧在手心,这片泛黄的可怜的叶儿,轻轻地颤动着,在夕阳的余晕中闪着金色的光 ? 端详着这片落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不用照镜子,都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表情与神色。是的,仅从路人的目光中就可略知一二。多像啊,叶儿和我,同样的孤独,同样的无助。我踉跄地下车,扑进路边的树林中,又到这里来了! 清幽依旧,但心情还能依旧吗 ?风起了,吹着叶子漫天遍地飞。忽然有一行泪就流下来了! 我想继续上学,我不想打工 ! “我要上学 ! ”我歇斯底里地喊。远处传来一阵阵回音。我无力地靠在树下,悄悄地坐着。手中还攥着那片叶儿,像攥着我自己的

15、心,我自己的命运。可是,我知道,叶儿之所以飞舞盘旋久久不愿落下,是因为舍不得离开大树。只是,只是无力回天啊! 而我,真的能把握自己的命运,真的能回到学校吗?我想老师, 想同学们, 想学校的一草一木。可是, 我怎忍心看着爸爸皱紧眉头,忍心看着他们伤心呢?爸,为什么每次想到您我都会难过地止不住流泪呢?您会说我没出息吧 ! 看到只有四十三岁的您却老得像五六十岁,我就禁不住鼻子发酸。 您为了我和两个弟弟,为了这个家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又起风了,树奏出一曲凄婉的歌,如同我的心情,无助而又无奈。我静静地坐着,任凭心里像排山倒海地翻腾。就这样,终于平静了下来。想着家,想着父亲,我仔细反复地想着父亲留给我的两

16、条出路:要么打工,要么种地,家里再也供不起你上学了?经过痛苦的思考,我仍然那么渴望上学。可是我明白,生活不会尽如人意,你必须学会放弃,学会割舍。就像手中的落叶,尽管不舍,尽管留恋,但它必须离开大树,微笑着看来年春天新绿萌发。夜开始笼罩着大地。我起身回家。风依旧,吹乱了我的头发,似乎对我不舍。我微笑,坚定地向前走,不再回头。是的,既然选择了放弃,就决不后悔。我轻轻松开手中那片心形的叶儿,让它在秋风与夜色谱成的旋律中继续飞舞 ? 简评: 全文以秋风中飘落的叶儿为线索,抒发了自已失学的无限伤感、而又不得不扮演的心灵选择。开篇,叶儿“落在我的身旁” , 于是触景生情, 仿佛看到了自己。中间,我“手中还攥着那片叶儿”,想到父亲的难处。结尾,“我轻轻松开手中那片心形的叶儿” ,喻示了我将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向前。(二)照应圆合法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 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 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 ”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技法呢?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