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生死朗读》后的思考和收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29331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影《生死朗读》后的思考和收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观影《生死朗读》后的思考和收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观影《生死朗读》后的思考和收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观影《生死朗读》后的思考和收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影《生死朗读》后的思考和收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影《生死朗读》后的思考和收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观影生死朗读后的思考和收获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 The Reader 都给我们展示了人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面临特殊的爱情纠结时, 人性在本能选择和社会理智控制的双重影响下的生长轨迹。是人本能性欲的极端释放, 是爱情面前与同学做爱都会浮现出你的画面,是忘年之交的黑发壮年面对白发皱纹时的退怯, 抑是法律在铁面之下对人性、宽恕、理解的漠然 , 当电影结束时,字幕拉下,音乐响起, 唯独黑色的屏幕给读者留下的是百味杂成,千万种思考,此刻也许只有眼睛木呆呆的盯着 “黑色”,闷得慌, 思绪从何捋起?正如15 岁的 Michael 在读书时讲台上的老师这样说道: “西方的文学作品是一种神秘感的集中体现,一

2、个人时而卑鄙, 时而高尚”。The Reader正是这样一部“神秘”的作品,它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面,而是一个活生生、 有血有肉的人, 一段历历在目、 真实客观的历史是如何正反两面性的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从来不相信圣人的存在,也不相信历史的单轨解释,就像孔子杀过人和“红色飞地”的“贱卖”一般。当思绪回复下来,我静静的回忆电影的细节,冷静的思考那些光与影,声与乐背后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爱情“爱情” 是一个亘古不老的话题,因为爱情的存在才使相互吸引的男人与女人得以非友谊的关系交往。 这部电影一点不夸张的说,就是以爱情为抒写主旋律所展开的故事,所有情节的展开、 推进都是以爱情为基础的

3、延伸。因为 Michael对 Hanna的爱, 他才会在 8 年后看到她的庭审而落泪,最终帮她保守了秘密;Hanna在监狱里, Michael 将自己朗读的磁带送到监狱里唤醒了她爱的萌芽。人们都说,“爱情”是无私的,因为这样的“无私”, Michael情愿自己委屈,难受,也揣摩着Hanna的想法,换位思考的替她着想,因此才有了Hanna那年不辞而别之后的电影情节的延续。恋爱的人,尤其是恋爱过后的人, 总会有这样一种疑问,“我是从什么时候爱上他的呢?”这样一个问题就如“鸡先生蛋还是蛋先生鸡?”一般, 绝大多数人无法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答案。1958 年一个大雨瓢泼的日子,Michael在 Hanna

4、家楼下呕吐, 这个机遇的起点是彼此不曾交轨的不平行的线的交叉;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Michael 患猩红热养病三个月,也仅仅是对这位热心阿姨的感激之情催生了他送上一束花以表感谢;1958 年那个夏天的四个星期里, 他们尽情的释放了自己的性欲;, 但是,直到 Michael 问 Hanna “What is your name? ”时,我们才真正的知道Hanna这个 35 岁的单身妇女让15 岁的 Michael 堕入了爱河。可是,Michael到底什么时候爱上Hanna的呢?也许在某一个特别难忘的做爱之后,也许在一次特别难忘的她帮他洗澡之后,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或者他根本不知道,因为爱从何开始

5、本身就是一个过程。2 我们习惯用“相爱”来形容恩爱的情侣或夫妇。所谓“相”,即“相互”的意思,两人彼此都爱着对方才叫相爱。Michael 和 Hanna是相爱的吗?我想说“是的。但绝不是1958年那个夏天, 而是 1966 年 Hanna在监狱里第一次收到Michael寄来的朗读磁带开始。 ”还记得 Hanna不辞而别的前一天,她赤身裸体的泡在浴缸里,下垂的乳房和松弛的皮肤衬托下是一颗复杂的内心和饱经内心折磨的脸颊。Michael 问道“ Do you love me ?” Hanna 毫无犹豫之情,但她只是坚定而缓慢的摇了摇头,浴缸里的水没有荡起一丝波纹。我这样认为的,那种单方的爱不叫“爱情

6、”,只是“单相思”或者“暗恋”而已。这种爱本身就不怎么值得歌颂,因为没有相互怜依。电影中,直到Hanna在监狱里收到了磁带,那一刻她的眼神出卖了自己,爱意横生。可是这种“忘年交”“姐弟恋”是多么的有悖当时的社会常伦啊! 田间地头, 两个年龄相差悬殊的人愉快的骑着自行车,在夏末景色协调一致的原野里显得格外的不协调;教堂外小餐馆的餐桌上,Hanna看着桌旁小朋友的嬉笑打闹,又看看对面坐着的15 岁少年,心里百味杂成;临走时,老板娘很客气的道别说“祝你和你母亲旅途愉快! ” 此时 Michael 很有勇气地亲吻了一下Hanna,老板年当时的表情就是最大的讽刺, 可是 Michael你到监狱里见到了白

7、发苍苍,迟暮之年的Hanna时,怎么连握着她的手的勇气都没了呢?忘年交、姐弟恋本身不违法,但普遍上认为有悖于道德。法律上违法与否的标准在于自己的行为是否主观上对他人造成了实际的心理上或者经济上的损失,但是道德与否的评价标准显然更复杂、多变,局限于一定的社会范围和阶级构成。对于忘年之交,随着社会对于爱情观变化、性观念解放、 自由思想的盛行,道德上的约束是否显得已越来越不合时宜了?无可否认,Michael 和 Hanna是相爱的,庭审时落下的泪水,法庭外一根又一根的烟,还有一箱又一箱的朗读磁带和刚学会写字的三言两语的无数字条, 笔者很愤懑的认为,凭什么任何一切现实的原因能够阻碍相爱的人走到一起呢?

8、现实中爱情在考虑了是否有房, 是否有车,存款多少时就很有可能戛然止步,铩羽而归,纯粹的爱情因为人类的社会化而愈走愈远。人性“人性是有弱点的! ”1958 年那个充满了性欲释放的夏天,我想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看到那样的画面都会血脉膨胀,荷尔蒙急剧释放:4 个星期,每天下课之后,都是赤裸着全身在床上或者浴缸里。Michael , 你透过了门缝看到35 岁成熟的妇女正穿着性感的丝袜时就注定这场肉体之间的关系拉开序幕。洗完澡后,两个赤身裸体的人隔着一条蓝色的浴巾,当它一点一点的被拉走,Michael一点一点的的转过身来,Hanna说“我知道你再次来到我这里就是为了这个!”这场肉体的接触中间,没有谁是输家

9、,也没有谁是卑贱的。15 岁的少年性成熟的过程中,好奇的尝试充盈了他的血液之中,那血液之中的些许害怕,看到 Hanna正视着自己, 背着门缝而落荒而逃阻挡不了“性”的膨胀。Hanna 一个独自一人久居的中年妇女,不认识字,没有朋友,只有每天相伴的机械售票器,那种压抑的孤独怎能不一点就爆炸,一触即释放。“我知3 道你再次来到我这里就是为了这个!” 或者更贴切的说,“我也想要的就是这个!” 换做是你,Michael也好, Hanna也罢,这场肉体的戏剧可能同样的上演。当“走肾”的戏剧不断推进时,要么升华为“走心” ,要么只有落幕。后者或许将这场戏剧称为“闹剧”,充其量最令人欣慰的不过是这场戏剧中有

10、那么个别演员特别用心罢了,所以 Michael 时隔四个星期回家后,父亲扶了扶眼镜框,意味深长的说道“我知道你会回家的。”“自卑”也是人类社会化后竞争的“影子”。因为有了竞争就有了成功者和失败者,自信是成功者的阳光,自卑是失败者的影子。当Michael手捧鲜花走进Hanna的家,他说“最近很无聊,除了读读书之外”,此刻 Hanna的眼神中充满了对他的敬仰和自我的否定。多么具有讽刺的是,Hanna因为“写”了一些报道而被晋升,坐在办公室工作。可以她并没有从“自卑”的阴影下走出,从始至终都没有,法庭上隐瞒了自己“文盲”的情况招致了终身监禁,直到人生的最后关头,满是皱纹的双手遭到了筋脉清晰的双手拒绝

11、时,她再也承受不住自卑的煎熬, 毅然选择了脚踩着用20 年积蓄的卑微 “自信”, 那些书仍然是她死亡的垫脚石。一个人走出“自卑”是相当不容易的,就如电影开头的1995 年, Hanna死去的第九年后,Michael和一个陌生的女人似乎玩了一场“一夜情”,或许这仅仅算是他从对Hanna爱情的自卑中走出来的缩影, 那时他们一晚上睡在一张床上,而在大学时她的前妻也没有这个待遇。人的一生怎么不犯错误,怀着愧疚去生活可能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也可能是阻力,关键在于这种负面的“愧疚感”能否通过自己正面的引导转化为自己的正能量。Hanna一生都在为自己身为纳粹一员的罪行而赎罪,当Michael 朗读时, Ha

12、nna躺在他怀里时常哭泣,这种痛苦源于朗读的小说的感人情节,更源于 Hanna内心的愧疚感。 在法庭上, 当法官追问到那些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悲惨的细节时,Hanna未免全身微小而剧烈的颤动,那痛苦的中年妇女用坚强的脸部肌肉的伪装强行的锁着了泪水于双眸。我想 Hanna是怀着愧疚感的,也是想将这些愧疚感转化为正能量的,要不怎么会在那个滂泊的雨中帮助了Michael 这个少年, 法庭讯问之初诚实的交待更是一种虔诚的赎罪,但是就是太笨, 那些倔强的 “自卑”和“愧疚”束缚了自己,谁能保证这位诚心悔过的纳粹女警卫不能改过自新,造福社会吗?爱情里总是有畏缩的因素,否则人们只要恋爱就可以一辈子。这些因素千千

13、万万,但它们正是这个社会化的产物, Michael的例子就是道德和世俗的牺牲品。试想一下,Hanna在法庭被审判的时候,Michael 之所以没有揭露她所隐瞒的事实,一方面是假如他揭露了事实, Hanna也就无异于在这个社会上变相的死亡了,另一方面,读者大胆的猜测,一旦揭露了事实, Hanna也就不会终身监禁,而此时Michael 会和她走到一起吗?显然不可能,因为Hanna并没有爱上他,并且他已经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这个已经人老枯黄的妇女,庭审中他未与 Hanna说过一句话,服刑时也没有去看望过Hanna,更没有勇气写信回复便是最好的佐证。 Michael 的内心受到他对Hanna的爱的极大

14、的感性操控,但绝不是丧失了理智的操控,Michael和 Hanna最终见面了,但他没有握住Hanna伸来的手,不是不爱,只是爱怯懦。法律4 有时候我们会感叹西方法律高度发达的今天正是他们人情冷漠的时代,的确没错,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这种趋势都是显而易见的,法律的主旋律是证据、行为、法条等,那些人性的方面只是作用其次的音符。电影中Hanna的主观情节,悔过心里并没有被法庭所揭示,更提不上原谅。 其实,仅从电影的情节来看, 我认为法律程序在其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过失,一方面是由于Hanna自身的故意隐瞒所导致其法庭印象极差,只要是旁审的正常人对于她都没有一丝同情, 另一方面是因为她不懂这些法律运行

15、的“游戏规则”, 她的律师也形同摆设,最终导致了她的冤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当你无从提供给法律这台巨大的机器以运转的动力,包括证据、 悔过心里、 犯罪动机等, 它自然无法给予你相应的对价,法律不是万能的。同时,法律所揭示的“真相”不是自然科学或者我们常理所一般认为的“真相”,它仅仅是通过证据推倒出来的“法律事实”,有时候这种“法律事实”与“事件真相”相矛盾的。通过 Hanna不会写字, 自然知道她不可能完成报告,也不可能是警卫的骨干成员,但是假想你是法官,我想你也同样无法得出“事件真相”。当然,我们在诟病现成法律制度时,也必将看到法律在前行的力量,那些关注犯罪人内心的声音越来越高涨,极力寻求事件的真相,乞求以犯罪人的赎罪换取法律的宽恕的改革也正逐步展开,“恢复性司法”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