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 财经法规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3828286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19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从业资格  财经法规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会计从业资格  财经法规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会计从业资格  财经法规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会计从业资格  财经法规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会计从业资格  财经法规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从业资格 财经法规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从业资格 财经法规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1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考情分析】本章在本书中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点比较集中。主要涉及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由于税法涉及税额的计算,因此,各种题型均会涉及计算问题。主要考点为:税收的特征和分类,税法的构成要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和税收法律责任。,第一节 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和分类 (一)税收的概念和作用 1、税收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国家职能,凭借公共(政治)权力,按照法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2、税收的作用 (

2、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3、税收的特征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1.强制性。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政令来进行强制征收。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国家强制性的税收法令,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2.无偿性。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将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收归国家所有,国家不向原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也不再直接偿还给原来的纳税人。3.固定性。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预定的标准

3、征收的,即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义务人、计算纳税办法和期限等都是税收法规预先规定了的,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适用期限,是国家的一种固定的连续性收入。,【例题多选】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特征的有( )。A.强制性B.灵活性C.无偿性D.固定性正确答案ACD,4、税收的分类,【例题 单选】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不属于财产税类的是( )。A.房产税B.车船税C.契税D.车辆购置税 正确答案D,【例题多选题】按照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以将我国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有( )。 A.增值税 B.土地增值税 C.企业所得税 D.个人所得税 正确答

4、案ACD,【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流转税的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C.营业税D.所得税正确答案D,【例题单选题】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属于行为税类的有( )。 A.营业税 B.房产税 C.车船税D.印花税 正确答案D,二、税法及构成要素(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1.税法的概念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力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1)税法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授权机构(2)税法的调整对象:税收分配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不直接调整税收分配关系。,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联系: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的主体内容;税收依据

5、税法的规定进行,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保障。区别: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属于经济基础范畴;税法是一种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税收反映经济利益关系,税法则反映权利与义务关系;二者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二)税法的分类1.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1)税收实体法针对某一具体税种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2)税收程序法不针对某一具体税种,而针对税务管理程序。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 3.按照税法法律

6、级次划分,分为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 (1)税收法律(狭义的税法)法 (2)税收行政法规条例,暂行条例 (3)税收规章办法 (4)税收规范性文件 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务部门规章,不属于本办法所称的税收规范性文件。 效力排序: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例题多选题】根据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可以将税法分为( )。A.税收实体法B.税收法律C.税收程序法D.税收行政法规正确答案AC,【例题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属于税收程序法。( )正确答案,(三)税法的构成要素(11项)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

7、、减免税和法律责任。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税率是构成税法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1.征税人“征税”主体 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权的各级税务机关和其他征收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和海关。 2.纳税义务人“纳税”主体 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包括个体经营者)、法人 3.征税对象征税客体,课税对象 纳税的客体,也就是对什么征税。征税对象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4.税目 税法中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规定了征税对象的具体范围。 制定税目的目的有两个:(1)明确征税的具体范围;(2)制定不同的税率。 税目制定方法:(1)列举法;(2)概括法。,【例题 单选】我

8、国税法要素中,用来明确征税的具体范围,确定征税对象适用不同税率的要素是( )。 A.税率B.计税依据C.征税对象D.税目正确答案D,5.税率 指应纳税额与计税金额(或数量单位)之间的比例,它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反映了征税的深度。 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1)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金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如增值税基本税率17%等;营业税基本税率3%、5%等;企业所得税25%等。,(2)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是按纳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的税额,而不是规定纳税比例。目前采用定额税率的有资源税、城镇土

9、地使用税、车船税等。,(3)累进税率,是指按照纳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一般多在收益课税中使用,有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和超倍累进税率四三种形式。我国现行税法体系采用的累进税率形式只有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如工资、薪金所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指将应税所得额按照税法规定分解为若干段,每一段按其对应的税率计算出该段应交的税额,然后再将计算出来的各段税额相加,即为应税所得额应交纳的税款。例如目前我国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执行5%至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即以征税对象数额的

10、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例题 单选】我国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A.比例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C.超率累进税率D.全额累进税率正确答案B,【例题单选题】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形式是( )。A.累进税率B.定额税率C.比例税率D.其他税率正确答案C,6.计税依据。计税依据也称计税标准,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虽然同样反映征税客体,但两者解决的问题不同。征税对象规定对什么征税,计税依据则在确定征税对象之后解决如何计量的问题。计税依据可

11、以分为从价计征、从量计征、复合计征三种类型。,(1)从价计征。计税金额是从价计征应纳税额的计税依据,主要包括收入额、收益额、财产额、资金额等。其计算公式为:,(2)从量计征。计税数量是从量计征应纳税额的计税依据。计税数量因征税对象不同,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同,有重量、容量、面积等。其计算公式为:,(3)复合计征。征税对象的价格和数量均为其计税依据。其计算公式为:,7.纳税环节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按照纳税环节的多少分为两类:(1)一次课征制:税种纳税环节单一,如消费税。(2)多次课征制:税种需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环节征税,如增值税。,8.纳税期限。纳税

12、期限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应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纳税期限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按期纳税。如增值税的纳税期限根据纳税人的生产和经营情况与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为1天、3天、5天、10天、15天、1个月、一个季度为一期,逐期计算缴纳。二是按次纳税。如进口商品应纳的增值税,是在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按次计算缴纳。,9.纳税地点。纳税地点是指纳税人依据税法规定向征税机关申报纳税的具体地点。通常,在税法上规定的纳税地点主要是机构所在地、经济活动发生地、财产所在地、报关地等。如销售房地产,其营业税纳税地点为房地产所在地。,10.减免税 国家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1)减税和免税

13、减税是对应纳税款少征一部分税款; 免税是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2)起征点 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则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3)免征额 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免征额的部分不征税,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提示】注意区分起征点和免征额,不达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交税,但是一旦超过起征点是全额征税,超过免征额是只对超过部分征税。,【举例】某类税种起征点为1000元,超过起征点税率为10%。纳税人A、B、C、D的征税对象数额分别为A:999元,B:1000元,C:1001元,D:2000元。纳税人A,应纳税额=0(元)

14、纳税人B,应纳税额=100010%=100(元)纳税人C,应纳税额=100110%=100.1(元)纳税人D,应纳税额=200010%=200(元)假设上例中,1000元为免征额,则:纳税人A,应纳税额=0(元)纳税人B,应纳税额=0(元)纳税人C,应纳税额=(1001-1000)10%=0.1(元)纳税人D,应纳税额=(2000-1000)10%=100(元),【例题判断题】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应当征税的数额起点。计税依据数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的,则对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正确答案,【例题判断题】如果税法规定某一税种的起征点是800元,那么,超过起征点的,只对超过

15、800元的部分征税。( )正确答案,【例题判断题】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此处的3500元就是工资薪金所得的起征点。( ) 正确答案,11.法律责任 违反国家税法规定的行为人采取的处罚措施。主要包括 (1)违法行为:违反税法规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2)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第二节 主要税种,一、增值税 (一)概念与分类 1.概念: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企业和个人,就其货物销售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计税依据而课征的一种

16、流转税 征收范围:销售货物、提供劳务及进口货物 征税对象:增值额,【例题 多选题】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有( )。 A.进口货物 B.出售自建房屋 C.修理汽车 D.服装加工劳务正确答案ACD,【例题单选题】增值税是对从事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 )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流转税。A.销售额B.营业额C.增值额D.收入额正确答案C,2、增值税的分类按外购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不同 (1)生产型增值税,是以纳税人的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减去用于生产、经营的外购原料、燃料、动力等物质资料价值后的余额作为法定的增值额,但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及其折旧均不予扣除。 (2)收入型增值税,对于纳税人购置用于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允许将已提折旧的价值额予以扣除。 (3)消费型增值税,允许纳税人将购置物质资料的价值和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税款,在购置当期全部一次扣除。 2009年1月1日增值税暂行条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