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国际化研究(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82231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的国际化研究(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会计的国际化研究(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会计的国际化研究(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会计的国际化研究(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会计的国际化研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的国际化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的国际化研究会计的国际化研究(1)(1)【摘要】本文从研究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角度,对会计国际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回顾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历史进程,分析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原因、会计改革以及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途径与措施和注意的问题。【关键词】经济一体化会计国际化会计准则差异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状况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早在建国之初吸收前苏联的会计模式就初现端倪,并为早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我国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过渡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发展到现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国际化已取得了重大进展。首先,通过“三步曲”使在制定会计政策及其规范内容上与国际惯例接轨。

2、1985 年颁发了“两外会计制度”,吸收许多诸如“资产=负债+资本”的会计平衡式,在存货、应收帐款和固定资产计价中偿试运用稳健原则等国际会计惯例。1988 年成立会计准则研究组,开始着手研究西方会计准则和制订我国的会计准则。1992 年颁发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上接受了西方国家通用的会计惯例,逐渐把国际会计惯例推广入我国一般企业。其次,1993 年 7 月正式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建立了以会计准则为核心,以分行业会计制度为补充的会计规范体系,此后又逐步颁发了若干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1997 年 5 月颁布实施了第一个具体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实现

3、了在会计实践中普遍以会计准则和以之作为依据制定的行业会计制度来操作会计实务,使我国的会计规范惯例趋同国际会计惯例,会计信息更加规范和可比,基本能满足我国参与国际经贸和进入国。二、我国会计惯例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1.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有关法规尚未健全。2.未建立与企业会计体系及其准则相配套、相协调的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和准则,行业会计制度在会计实务中仍起主导操作规范作用等。3.加入和参与诸如 IASC、ICA 等权威性国际会计组织及其活动不够,阻碍我国与国际会计界的交流及其会计国际化的发展。4.许多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与国际惯例存在差别,如加速折旧法、成本与市价孰低等都与国际惯例有差别。5.会计管理

4、体制尚存在差异:一是会计事务的行政管理过强。二是会计人员的“二重性”地位未能完全转变等。6.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和在实务中推广使用。7.会计理论发展滞后,研究方法单一,会计教育模式与国际惯例尚有差别等等。三、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措施1.依靠法制无论是会计准则,还是会计计量理论等内容的国际化,也不论是通过什么途径,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和调节。会计准则等的国际化是为了增加会计信息的对称性。本人认为,既使会计准则、会计计量理论等内容国际化了,但是,由于企业财务虚假,则使国际化功亏一篑,所以还必须加强法制。2.依靠科技要加速会计信息化进程,就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将会计

5、电算化发展成为会计信息化,这是中国会计加快国际化进程的主要措施之一。3.依靠人才为培养适应加入 WTO 后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必须改革现行教育体制。改革高等院校的教育体制,调整教育层次,重点培养适合国际竞争的高级会计人才。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改变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调研、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后续教育,使会计人员及时了解最新法规、制度,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建立激励机制,促使员工经常给自己充电,提高其业务素质。请进来、走出去,使企业与企业、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交流学习,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