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发展分析(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822285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电算化发展分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会计电算化发展分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会计电算化发展分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会计电算化发展分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会计电算化发展分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电算化发展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电算化发展分析会计电算化发展分析(1)(1)论文关键词:会计 电算化 作业 问题 分析论文摘要:会计核算系统的实施更有利于上级会计管理机构借助核算系统以统一的核算标准实施集中监督,增强监督力度,有效提高风险揭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违规违章操作发挥了严格控制的作用。同时,风险点的有效揭示,也为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加强管理、调整制度、优化系统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1 会计电算化反映的问题 高素质核算人员缺乏 会计核算模式的改变,使会计核算作业集中到后台的核算中心统一处理,核算业务范围变大,达到专业核算水平的人员配备明显不足。另一方面,部分由会计人员转变的核算人员,由于其在业务处理层面或工作范围的限

2、制,较多的核算人员往往只偏重一方面的业务(如对公、对私) ,综合素质不高,在后台大核算的模式下,对各类综合性业务的核算作业容易形成核算空白点。会计核算作业方式落后 计算机会计核算降低了人工核算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整体的核算效率,但由于集中核算,部分系统无法自动处理,需人工核算的工作量还是较大。而传统的核算作业采取交易机构或核算机构为单位的平面核算方式,尚不能依据核算事项风险程度或业务条线进行分类的纵向专业核算,不同业务能力的核算人员核算相同的业务,缺乏专业化分工。在这种核算业务综合性、复杂性很强的集中作业模式下,原有的平面核算方式对会计核算、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每个核算员需要掌握和熟悉信

3、用卡、储蓄到信贷业务各经营政策制度,工作难度很大。因核算人员不熟悉业务而查阅相关的制度文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甚至可能因忙于应付工作量,忽视对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分析。所以,这种基于分散机构的平面核算方式的核算作业效率非常低下,核算员只忙于完成每天核算作业量指标,容易忽视对核算事项的深度、细致分析,更多地停留在纠错层面。 核算作业不够精细化 尽管各企业会计核算业务的主要核算内容已经统一,但核算作业的核算步骤、审核要点、判断尺度、整改要求等仍需要进一步明确与统一。核算人员大多凭借经验和能力,识别和判断核算事项,操作判断尺度不一,且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出现遗漏、疏忽,影响了核算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标

4、准缺乏精细化也造成对核算人员的作业质量无法进行合理评价监督,不利于核算责任的认定。再一方面,标准缺乏精细化增加了核算人员岗位轮换的适应时间和工作难度,增加了核算中心支付培训的成本。 核算风险预警机制缺乏 首先,我国企业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会计核算系统风险预警方面仍处于原始的数据处理阶段,部分预警模型设置条件单一,易产生海量信息,并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或者筛选条件过高,条件组合不合理,漏掉真正的风险事件。其次,预警模型设置风险覆盖面较窄,尚局限在账务性业务,且没有将各项业务前后关联,缺乏对业务事项的整体监督。第三,部分业务信息缺乏趋势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的频率、方向和周期性等缺乏规律的研

5、究,影响了核算系统的风险发现能力。 系统功能发挥不够 会计核算系统在会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管理决策作用,让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司职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了解业务运行的状况,跟踪业务发展的动态,发现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的成因,做出相应的决策。目前,核算工作重点更多地集中在核算作业,偏重于对核算问题的简单反映,面面俱到,但对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基本动因、隐含的风险点、风险源缺乏深度分析,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的风险防控建议,风险揭示能力有待提升。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企业会计业务的正常发展,而且使会计工作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核算工作,强化核算监督,提高核算作业效率,以更好地完善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操作,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水平。(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