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村教师的感人事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22200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位农村教师的感人事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位农村教师的感人事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位农村教师的感人事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位农村教师的感人事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位农村教师的感人事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执着追求,无怨无悔1111,夏张镇中心小学教师。“教育事业就是我生命的根,学生的心田就是我耕耘的土壤,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一生清贫、一世辛劳,我无怨无悔!”这是她奉行的格言。她热爱教育这一行。为此近30 年来,她一直执着的追求着,默默的奉献着,她以顽强的信念,超人的毅力守护着这方纯洁而又贫瘠的圣地。在这平凡的讲台上,她把感情化作温暖,把知识化作乳汁,把心血化作春雨,培育着一粒粒种子,滋润着一棵棵幼苗。她以踏实肯干、一腔热忱的作风在师生的心目中树立着自己的形象。一、志坚如铁,安心从教。有人说女人难,做一个事业有成的女人更难。1111 跟所有的农村妇女一样,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家务她不敢浪费一分

2、钟,良师、贤妻、慈母她不肯放弃任何人生角色。1989 年以前, 她的家庭是幸福的,虽然公爹、 婆母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但他们能承担起家庭的重任,照顾好两个孩子。由于丈夫勤劳,地里的农活根本不用她惦记,偶尔跟丈夫打一次柴、拔两把草,只不过是她的特殊享受。那时虽说收入微薄,日子过得苦,但一家人和和睦睦,她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觉得很快乐。1989 年 3 月 24 日,祸从天降,一直关心疼爱她的婆婆得了脑溢血不幸去世,公爹因此患了神经分裂症,没昼没夜的哭唱,丈夫又要东奔西跑为人看病,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到了她的肩头。当时两个孩子大的9 岁,小的才3 岁,她又要做好工作,又要孝敬公爹、照顾孩

3、子。真是“祸不单行”,没过多久, 3 岁的儿子又被人撞折梭子骨,那时她蒙了。 以前家里的事她不用操心,这一下老的、 小的一家人都需要她来照顾。 有人说她还能教学吗?了解她的人心理明白:她离不开学校, 离不开她热爱的事业。确实,她爱家庭,但她更爱她从事的教育事业。每天早晨为了赶7 点以前到校,无论春夏秋冬, 5 点前必须起床,生火做饭,侍候老小吃饭喝药,然后匆匆赶往学校,上好每天的早自习。每天晚上,总和学生、同事一起回家,从未早退过。她把每天的工作安排的满满的,学大纲、钻教材、备课、设计课堂环节、辅导、批改作业、考察知识漏缺, 她就像一只上足发条的表,不停的转动,硬是把那段艰苦的日子挺了过来。1

4、111 是一个勇于挑战的女性,喜欢自我施加压力,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严要求、高标准。1995 年 8 月,她家正忙着翻盖新房。备料、施工、管饭、雇工,丈夫一手忙不过来,要她请几天假把房盖儿忙下来再上课,她坚决不肯。 一排六间房子盖下来,整整用了六个月,她从未请过一天假。她既要忙好家务,又要教好学生,只好起早贪黑爬半夜。由于过度劳累,年轻力壮的她也免不了疲乏。一次,她正忙家务,突然感到头晕,身体支持不住,一下子滑倒在地,膝骨脱臼,经医生诊治,骨头合位,可韧带拉伤,膝盖淤血,肿了起来,腿不能伸直,脚不能着地,三天没过炕沿。她惦着学生,心急如火。经打针、吃药、输液,病情稍稍有些好转,她硬要丈夫搀扶去上

5、班,丈夫早上送,晚上接,中午还要送药、送水、送饭,不耐烦的说:“像你这样请几天假总算可以的吧!你图个啥?”她只是对丈夫微微一笑,照样我行我素。亲戚、朋友、邻居多次劝她:“家里条件好了,快别受这份苦,家里真需要你挣那两钱?”她说: “我不需要钱,但我需要人生的价值,要让自己活得充实而有意义。”是的,人生可以平庸、腐朽,也可以燃烧、发光。怎样才能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呢?她总是这样想: “教师是平凡的,平凡的事业需要一颗淡薄名利的心。”她站在学生面前,看着十几名学生眼巴巴的等着学知识,她不忍心耽误一天,不忍心耽误一时,不忍心耽误一秒。她拄着拐杖艰难地站着讲课,疼的她汗水顺着脸颊直往下流。学生看在眼里,

6、疼在心上, 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老师,您就休息几天吧!我们会好好自学的。”听着孩子们的热切的呼唤,深情的话语,她一向坚强的心一下子软了下来,眼泪不由的流了出来。丈夫的支持,亲戚、朋友、邻居的关心, 学生的安慰, 成了她一心从教的力量,她带病坚持工作了多少日出与日落。由于没有充分的休养,膝骨韧带没有恢复好,现在走路一不小心膝骨就脱臼,她不敢爬山、不敢跑步、不敢蹦跳,但她无怨无悔。二、爱生如子,细雨润物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要当好一个老师, 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1111 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学生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牵动着她的心,哪个学生生病了,她

7、给买药、端水;哪个学生因交不起杂费而面临辍学,她总是不声不响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为孩子们交上;哪个学生衣服开线了,她总是马上给缝上。 20 年来,她所在的年级没有流失一个学生,巩固率达100。2000 年暑假后,她刚刚调到宽甸小学便接下了五年级一个后进班,她一个一个地找学生进行座谈, 了解班里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当她得知曹小飞同学自上学起就没交过书款,没使过新书, 只是勉强地缴纳每年度十几元的学杂费,而现在连学杂费也交不起,眼看孩子就要辍学时, 她进行了多次家访,发现曹小飞的家庭确实困难,毅然决定照顾孩子,一直到初中毕业。自那日起连续三年来的书款都是她一人承担着。家长感激不尽,她总是向家长解

8、释说:“让学生完成学业,是你的责任,更是我老师的责任。”王继龙是班里一名大龄后进学生,16 岁了还读五年级,周围十里八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如此,打架、骂人、赌博样样精通,真可谓家长恨、老师怕、群众骂。面对这样的“调皮蛋”她一没嫌弃、二没挖苦、讽刺。而是利用他劳动突出的优点进行诱导,教育他树立自信、自尊心,克服缺点,完善自我。今年她教六年级,班里有个痴儿, 虽说上六年级了,可连一年级的水平都没有,她明明知道这个学生直接影响着她完成教学任务的达标率,虽然急得她几夜没有合眼,但她从不歧视、挖苦, 并且处处靠近这个学生。上课找最简单的问题让这个学生回答,下课向这个学生问寒问暖。开始,这个学生对她

9、的举动不加理睬,她并没有灰心,她想,这样的学生靠严格要求是不够的, 必须与其沟通心理,使主动去做, 她开始从这个学生身上找闪光点,在班会上表扬。一天这个学生终于有了信心,鼓足了勇气向她开口说:“老师,您从零开始教我吧!”她趁机给这个学生补课,并且跟家长取得联系,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爱心付出, 得到的是真情的回报,一次她在作文中发现:“老师,我真想叫您一声妈妈,您爱我、关心我胜过我妈妈。 ”虽然错字连篇,必竟有了进步。她完全满足了,世上有什么东西能抵得上这来自孩子内心的亲情呢?人和人之间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能达到情与情的交融。其实, 她爱每一个学生爱得极有分寸,在她满腔的爱心之中,始终有股严格

10、劲儿。她常对学生们说:“不求你们人人成材,但愿你们个个成人。 ”她每接一个新班,第一次班会总要求学生做诚实、正直、正派的人,做有远大理想的人,做有丰富感情的人。把为人民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理想。可这些要求怎样才能浇到孩子们的心上呢?她信奉的只有一条以身作则。她坚持每天同学生们一起值日,学校大扫除, 脏活、累活她抢着干, 在寒冷的冬季, 还要提前到校亲手为学生升好炉子,没几次, 同学们都跟她抢着干、不让她干。 她的率先垂范深深的教育着每个学生,她的学生没有一个怕脏、怕累,叫苦的,她的班级常常被评为优秀班级。三、求索耕耘,不断进取1111 把学校当作她的圣地,把学生当作她的掌上明珠。她说:让学生进得

11、来,留得住,只是她完成工作的第一步;让学生学得好, 送得出, 是她工作的最终目标。她深深的懂得:“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想让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为此,她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她每天晚上都坚持业务学习一小时,教学大纲、教科书、河北教育、河北教研、兴隆教研、 兴隆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规范、魏书生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继续教育都是她学习的好教材。 她不是看看读读就算了,而要作大量的学习笔记。她不能忘记自学普通话的那些日子, 她知道自己的方音较浓,为把字音读准确,她身边的同事都成了她的老师,向年轻教师请教, 让老教师督察, 还多次让视导员指导。她更不能忘记自学函授大专那段时间,学友们为了充实

12、一下消闲时光,织织毛衣、打打手套,而她的手里总是轮换着那几本大专课本,她一边看一边划、圈、背、写。好多学友劝她:“你都多大岁数了,中专教小学已达标了,还自找苦吃干啥。 ”她回答说:“科学的变化日新月异,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知识,怎么能够教出合格的人才?教师的喜,莫过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的哀, 莫过于误人子弟,我不能贪图一时的安逸而误人子弟。”工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普通话过关证、大专毕业证。在教学中她一丝不苟,即使对多年熟悉的章节,她也要一个发音、一个句法、一个环节、一个步骤的仔细推敲,她常对同志们说:“上课就像打仗,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每科、每节课都要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13、,为弄懂每一篇教材,做到吃得透,拿得准,她经常备课到深夜,没有丝毫马虎。她常常借助录音机进行试讲,讲完后又反复播放,认真矫正语句、语气和语调, 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她对中心校组织开展的“目标教学法” 、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 、“兴隆一小数学六步教学法”都大胆尝试, 揣摩探索。 但她从不生拉硬套,而是根据不同的教材, 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法,现在她正按新课标大担改革教法,向新课程目标跃进。 从学生听课的神态中可以看出,她上的每一节课都有常学常新之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她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遵守“教不越位,学要到位” 的原则。 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能

14、说一句完整的话是不容易的,第一节课就要求学生们说,她首先给学生发书、本、笔等学习用品,再给学生做一示范,然后再让学生照样子说“我叫什么,刚才老师给我们发了什么?”。根据学生们的说话能力的不同,让高层次的学生说出发几本书、几个本子和几支笔。几年来,她无论教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每节课都以学生活动为主,她只是一个启发引导者。近几年她始终教毕业班,由于课门多、 任务重,仅管学生们愿意做、愿意观察、 愿意说, 仅靠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她中午很少回家吃饭,不是组织学生做游戏,就是陪学生到野外观察。她还抓紧时间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做到的、 联想到的说出来、写出来。 她经常写课后札记

15、,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她就是这样扎实的工作着。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豪言壮语, 她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耕耘,向人民展示了一个普通农村教师的风采。不管她担任哪个年级的班主任,教学成绩都是可喜的,曾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她自1996 年至现在做观摩课10 余次、示范课一次,1996 年 12 月被评为县级教学标兵,1997 年被评为模范班主任, 1998 年至 2000 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01年、 2002 年被评为乡级“十佳”教师。她的论文多媒体电脑教室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荣获市级一等奖。面对成绩和荣誉,她并没有满足,她感到的是鼓励和鞭策、期待和召唤。现在她更加执著地追求着,三尺讲台、 一支粉笔, 将构筑着她无怨无悔的选择 教育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