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镇不可移动文物简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22079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虎门镇不可移动文物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虎门镇不可移动文物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虎门镇不可移动文物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虎门镇不可移动文物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虎门镇不可移动文物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虎门镇不可移动文物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虎门镇不可移动文物简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虎门镇不可移动文物简介 商颂亭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则徐社区人民南路执信公园内,建于民国二十二年 (1933) ,相传该亭是纪念当年捐资兴建虎门医院的商人而建。亭坐西北向东南,为六角攒 尖顶,绿琉璃瓦亭,周长13.8 米,高 5.5 米,亭内地面、亭柱都是大理石,每条柱周长0.8 米,柱与柱之间是用大理石板相连。檐下有仿斗拱斜撑。该建筑具有民国岭南建筑的特征, 是研究当时建筑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虎门医院历史也有一定的价值。 东方五眼井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东方社区中正街13 号前,开凿时间不详。该井为 方形,长1.88 米,宽 1.55 米,井壁为麻石堆砌,井底铺青砖。井盖为麻石,开有五个

2、圆形 口,最大的眼径口50 厘米,最小的为40 厘米。该井见证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历史。 定洋台旧址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九门寨社区鹅山山脚,建于清光绪七年 (1881) 春。 该炮台又称“鹅夷炮台”,与虎门炮台第一道防线的沙角炮台遥相对应,扼守从三门口进入 太平河道之要冲。现存的定洋炮台有3 个炮位,其中,两主炮位共通一暗道,有贮弹室、暗 室。一个辅助炮位较小。暗道、暗室基础为麻石,顶为红砖砌成。三间拱顶立柱西式清兵营 房,面宽14.85 米,进深10.8 米,暗道总长度50 米,宽度约3 米。 1982 年 2 月 23 日,该 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洋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

3、防教育的重要场所, 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山顶营旧址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顶,西、南临珠江, 西北遥对蛇头湾 炮台,西侧为镇远炮台。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 ,光绪九年(1883)虎门炮台大修时 重建。炮台呈方形,全长123 米,中宽30 米,四周建有三合土围墙,围墙上布满枪眼,围 成一个炮城的形制,中设兵房和练兵场。围墙西南面开口处有德国产克虏伯大炮一门及炮座 一个, 炮长 8.45 米,重 4.2 万斤。 山顶营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 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蛇头湾炮台旧址建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蛇头湾山顶地势平坦处

4、,坐北向南。 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 ,当时建的是三合土炮台,并削平前面山土为敌台,面铺石 板,台内安配炮十七位,神庙一间,兵房八间。咸丰六年(1856 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被英军破坏。光绪九年(1883 年)重建。现存炮台为光绪时期样式,整座炮台有三合土围 墙环护, 形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面积约 2520 平方米, 东面开大门。 围墙内有两个露天炮位, 一左一右, 两炮位中间有暗道相连。蛇头湾炮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 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镇远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始建于嘉庆二十年(1815 年) , 1841 年 2 月

5、 26 日“虎门保卫战”失败,被英军破坏;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修复, 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军破坏;光绪七年(1881 年)重修镇远炮台,由分布于南山西侧 山腰的七个圆形或半圆形的露天炮位组成,有暗道连接各个炮位,炮位背后有青砖砌筑的两 栋兵房和一间火药局。另在镇远炮台7 号炮位东侧新发现有三座炮位,炮台石砌围墙一周和 兵房三栋。镇远炮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 有重要的价值。 威远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地处珠江海口东岸,在南山炮台 基础上扩建而成。南山炮台系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建,台周五十二丈五尺,台上炮位

6、十二个,安放大小生铁炮十二门。道光十五年(1835 年)邓廷桢、关天培奏准于原台前海 滩上加筑三合土月台一座,面宽六十丈,炮位增至四十个,是为威远月台(威远炮台)。威 远炮台于1841 年 2 月 26 日英军进攻虎门时受到破坏,1843 年修复, 1856 年又被英军破坏, 光绪四年 (1878)重修。 现存的威远月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重修的炮台,有二十六个暗炮 位和三个一大二小的露天炮位以及短距离射击的枪眼。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南山炮台, 将原炮位一律改建为露天炮位,命名为威胜东台,有四个露天炮位。威远炮台是爱国主义教 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7、靖远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山腰,镇远炮台与威远炮台之间, 为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炮台,清道光十九年(1839 年)由邓廷桢、关 天培奏准筹建,为虎门炮台第二重防御体系。1841 年 2 月 26 日虎门之战,关天培在靖远炮 台指挥作战,壮烈牺牲,炮台沦陷,被英军大肆破坏;1843 年修复, 1856 年又被英军破坏; 光绪七年 (1881 年)重修,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建设的虎门大桥破坏了部分炮位及清兵营房, 1996 年至 1997 年对靖远炮台露天炮位、暗道等进行大规模维修。炮台旧址现今仅存三个圆 形露天炮位、暗道、兵房三处及炮台后围墙,有“靖远炮

8、台后墙界址碑”一通,原嵌在后围 墙内, 现藏鸦片战争博物馆。靖远炮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 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林则徐销烟池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镇口社区南海滩上,牛背脊山西坡下,共两 个,呈方形,边长15 丈余尺,面积约5000 平方米。池岸北、西边有栅栏,池的边缘栏桩钉 板,底部、四壁平铺石板;池前设一涵洞,作排放鸦片残渣之用,池后挖一水沟,便于车水 入池。 1839 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为销毁收缴鸦片在镇口 海滩开挖池子两个。同年6 月 3 日至 25 日,将收缴英美的2376254 余斤鸦片在销烟池中当 众销毁。 197

9、3 年,经考古挖掘,复原了两个销烟池。2000-2001 年,再次对两个销烟池进行 了全面维修。 复原后的整个销烟池的构造科学、实用。 销烟池旧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 所,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及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节兵义坟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百草山山麓,是鸦片战争时期沙角之战中牺 牲的 75 为外地籍清军勇士合葬墓。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 ,1964 年、1971 年两次 重修。墓坐东南向西北,为灰砂、花岗石结构,长17.8 米,宽 17.2 米。坟头平面呈半圆形, 中立一花岗石墓碑,上阴刻行楷书“節兵義墳”4 字,上款刻“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吉日立”, 下款刻

10、“节兵七十五位合葬”,墓后及两侧均有挡土墙三面环绕。坟头前面为方形拜堂,再 前面是筑有护栏的两级台阶。节兵义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鸦片战争史及 中国近代革命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沙角炮台门楼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沙角炮台内,是两广总督张之洞筹 办广东海防时,于光绪十年(1884 年)由兵部尚书彭玉麟题字、水师提督娄云庆开始主持 修建。门楼坐西向东,高8.36 米,宽 7.75 米,厚 3.6 米,拱形顶,门楼上有一个阅兵点将 台,正面灰塑匾额左侧写有“沙角旧台久圮甲申冬兵部尚书彭粤督部堂张筹办海防以此门户 饬修复肇董其事工竣以志诸石云统领肇军提督军门娄云庆跋末将任英俊监

11、修”中间写有“沙 角” 2 字,右侧写有“光绪乙酉秋月立”。门楼两侧有三合土围墙连接,围墙残长63.9 米, 高 3.7 米,厚 0.6 米,围墙上密布枪眼。围墙后宽阔的平地为练兵场。练兵场长约56.1 米, 宽约 17.1 米。沙角门楼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 具有重要的价值。 沙角濒海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沙角炮台内,珠江入海口东岸,清光 绪十一年( 1885 年)在被毁的沙角炮台旧址上改建而成,该台有3 个用水泥、砂石、混凝 土筑就的圆形露天炮位,直径约10 米,坐东向西,炮位后面有暗道串联3 个露天炮位,后 上方筑有带枪眼和码墙的指挥所围

12、墙,炮位前筑有带枪眼的驳岸围墙。濒海台前是缴烟码头, 麻石条铺筑, 呈三角形。 缴烟码头上竖有林公则徐纪念碑一座,德国产克虏伯炮一门,道光 年间铸造国产铁炮一门。濒海台扼守珠江出入口水道,兼扼三门口进入太平墟要冲,与第二 道防线之威远炮台遥相呼应。濒海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 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沙角临高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扯旗山山腰,清光绪十一年(1885 年)建造。 临高台为明台暗室组合,炮巷暗道深长,炮巷入口处为临高台门楼,高约 7.8 米, 宽 9.4 米,以青砖和红砖筑成;炮巷内两侧有暗室,分别为弹药库和兵房;炮巷尽头连接一 个用水泥

13、、砂石、混凝土筑成的圆形露天炮位,直径为8.5 米,现炮位部分被破坏,建有现 代建筑,炮位上方建有沙角部队招待所,现存储弹坑34 个,指挥官站位2 个;炮巷与炮位 相连接处有一长方体形水池,水泥灰沙砌筑,长1 米,宽 0.52 米,深 0.55 米。临高台所处 地势比濒海台为高,两台彼此相连,补充濒海台之不足,声威互壮,扼守相宜。沙角临高台 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沙角迎薰门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沙角炮台内,沙角捕鱼山与扯旗山之 间,两侧有围墙相连,东北西南走向。迎薰门高3.05 米,宽 1.7 米,已被红砖封堵,门额上 书写“迎

14、薰门” 3 字。两侧围墙延伸至山上,墙厚1 米,高 3.05 米,三合土夯筑。西南侧围 墙残长 76 米,东南侧围墙残长约100 米,靠近迎薰门处被沙角海军部队门楼断开。迎薰门 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沙角捕鱼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捕鱼山,在旗山东边, 建于清光绪九 年( 1883 年) ,由前捕鱼台、后捕鱼台、左捕鱼台、右捕鱼台4 台组成, 4 台一字排开,隐 藏山中,为暗堡式炮台;穿山暗道为砖石砌墙,灰沙粉刷,水泥沙石铺地;暗炮位方木支撑 盖顶, 顶部拱圆; 在捕鱼山顶建有露天炮位一座,炮池呈圆形。 沙角诸台以捕鱼台规模最大,

15、保存最为完整。有门楼一座,护墙围绕,颇为壮观。围墙内筑炮台,并设有兵房和练兵场。 沙角捕鱼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 值。 沙角仑山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仑山,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 年) ,设有炮位五个,每个炮位有暗道相通,四周设有围墙;炮台还设有烽火台、兵房、军 械弹库等设施。 现存的仑山炮台有三个暗堡式炮位,分别为仑山霹雳台、仑山振威台和仑山 台, 三个暗炮位现已崩塌,暗道保存较为完好。山顶现存两个露天炮位,炮池形制为圆 形和月牙形,有暗道三条,清兵营房四间。该炮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 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

16、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沙角旗山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沙角电厂内旗山上。1883 年 1889 年,沙角炮台扩建,先后在白草山、捕鱼山、仑山、蜈蚣山、旗山、龟山、狮子山、 白鹤山、 象山、 凤凰山修建了10 处炮台, 旗山炮台为这一时期所建炮台。现存有炮位两个, 分别位于旗山山腰的暗堡式炮台和山脚的露天炮位。暗堡式炮台由门楼、穿山暗道和暗炮位 组成,炮台门楼缺牌匾,2000 年在炮台附近发现“旂藏炮台”碑一通。炮池的扇面最大半 径为 7.2 米,扇面弦长8.4 米。旗山炮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 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义勇之冢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镇口社区南牛背脊山(大人山) 山腰, 是鸦片战争时 期虎门保卫战中牺牲的清朝官兵合葬冢。1841 年 2 月 26 日,英国侵略者大举进攻虎门第二 道防线上横档岛炮台。守台将士奋力还击,结果大部分以身殉国。留下的10 余名勇士虽身 负重伤,仍宁死不屈,愤然集体投井,壮烈牺牲,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战后,虎门军民 从井中打捞起无名勇士的遗体与其他阵亡士兵一起就地安葬。1885 年,虎门军民将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