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哲学批判研究(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821546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休谟哲学批判研究(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休谟哲学批判研究(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休谟哲学批判研究(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休谟哲学批判研究(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休谟哲学批判研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休谟哲学批判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休谟哲学批判研究休谟哲学批判研究(1)(1)忽略了主体参与性的知觉分析必然导致摹本说的结果.总之一句话,休谟不懂抽象.三 休谟因果观的基础休谟把观念的联系分为三种:相似关系时间或空间的接近关系原因或结果必须指出的是,休谟所说的原因或结果的联系不同于普通语意中的原因或结果的联系.在普通语意中,原因或结果的联系是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而休谟的原因或结果的联系是外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休谟认为因果联系不过是两件事物的恒常汇合所形成的习惯性联想,因此是外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我们看相似关系和时间或空间的接近关系其实也正是外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因此,休谟的原因或结果的关系其实是前两种关系的综合.休谟

2、的因果观是他的思想区别于前人的重要方面,那么他的因果观是从哪里来的呢?深入思考就会发现,他的特殊的因果观还是来自于他的忽略了主体参与性的知觉分析和以此为基础的摹本说.摹本说既然认为观念不过是感觉印象的摹本,而感觉印象由是外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因此由感觉印象简单加减复合而成的必然也是外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同时,因为的知觉分析忽略了主体性,看不到人类的理性抽象,因此也就必然否定一切的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现实生活所认为的因果联系其实绝大多数是来自于由两件事情的恒常汇合而来的习惯性联系,而不是经过理性确证的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但也并不是如休谟所说,一切的因果联系都是来自于两

3、件事情的恒常汇合而来的习惯性联想.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和相对论这样的因果知识就是有理性的确证的,而不仅仅是习惯性联想.四休谟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其贡献休谟把一切对象分为两种:观念的关系实际的事情所谓观念的关系,就是具有直觉的确定性或解证的确定性,只凭思想作用就可以把它们发现出来,并不必依据于在宇宙中任何地方存在的任何东西.几何代数三角等学科就是这类观念的关系.显然,在休谟看来,数学知识是不依赖于经验的.既然不是来自经验,那么数学知识只能来自先验,只能是先验知识,而作为一个经验主义者,休谟又不承认先验知识的存在.休谟在这里把人类认识对象分为观念的关系和实际的事情,并且用直觉的确定性或解证的确定性来区分二

4、者,他对于观念的关系仅仅做了一个先验式的概括,而且这个概括和他的真个体系是矛盾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经验主义者对于数学知识的解释不是无可奈何就是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数学规律与实际事情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是从后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只研究必然性的规律本身,而剥去一切不必要的偶然性的因素,所以它具有直觉的确定性或解证的确定性.而实际的事情不可能像数学那样具有完整的条件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因而必要充斥着大量的偶然性,不确定性.经验主义者既然看不到理性抽象是来自于经验并且是对经验的超越,他们自然也就看不到数学知识来自于实际的事情是对实际事情的抽象概括,他们自然在经验范围内无法解释数学知识而只能把它不负责任地推倒先验知识中去,从而与他们的经验主义原则产生了矛盾.数学知识的问题恰是可以困住经验主义者,攻破他们的体系的有利武器.我们看到了,休谟对于这个问题只是含混其辞说了几句就马上转向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实际的事情.“关于实际事情的一切理论似乎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上“.“我们可以说因果之被人发现不是凭借于理性,乃是凭借于经验.“.正如康德在序言中所说:“是休谟打破了我教条主义的迷梦!“(作者:3COME 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