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2151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 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提倡民权与女权, 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 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10梁漱溟曾说,蔡元培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 这是十分正确的。 正是因为蔡先生的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脚之地, 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传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 蔡元培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11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

2、文化界的卓越先驱者,其著名的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 不仅成为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他所坚持的办学原则。 此思想提出后, 一批具有新文化、 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进入北大,北大因此而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因此,“兼容并包”思想在接纳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 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从大学应该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一思想出发,提出了这一办学原则。他认为大学应该广泛吸收各种人才,容纳不同学派。如果抱残守缺,持一孔之论,守一家之言,是不可能成为真正高水平的大学。

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待学说和教员两方面,由于学说必须由人提倡、宣传和发展,教员又以研究,传授学问为己任,所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在实际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待教员方面。蔡元培聘请教员,最重要的有无专门学问。只要由真才实学,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就聘为教员。反之,如若学术水平低,则不管什么人,坚持辞退。而对于教员的政治见解,学术派别,只要不妨碍授课,则不作为取舍标准。当然,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主张对新旧思想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恰恰相反,其本意在于打破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束缚,发展资产阶级新文化。(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这是蔡元培提出的改革北

4、京大学的原则,成为他发展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他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的第一次演讲,就明确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5次年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又强调:“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6 他认为,大学各种学术派别“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7 。直到晚年,他总结一生办教育的经验时还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他还对“学”与“术”作了严格区分。他说:“学与术可分为二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各国大学中所有科目,如工商,如法

5、律,如医学,非但研求学理,并且讲适用,都是术。纯粹的科学与哲学,就是学。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础,两者并进始可。”9 对中国来讲,更重要的是需要研究学理,若一国内,练习技术的人很多,而研究科学的人却很少,那样的技术也是无源之水,发展是有限的。因此,他主张“以学为基本,术为支干,不可不求其相应”10 。根据“学术并进相应”思想,他主张学科沟通与融合,反对拘泥保守的课程与学习观。蔡元培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对旧北京大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首先,聘请有学术造诣的各派人员到北大任教,到校不久就聘请了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到北大任文科学长,请在学术上有突出造诣的胡适、马叙伦、李仲接(四光)、任鸿隽、马寅初

6、等到北大任教。以后,李大钊、鲁迅也在北大兼课。还留用了有业务专长但思想保守甚至反动的人,像积极拥护袁世凯但学术上与章太炎齐名的古文经学家刘师培、以复辟为己任蓄留长辫子但又精通英语把四书 译成英文的辜鸿铭。其次,将工科调北洋大学,努力把北大办成以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综合型人才为中心的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再次,改革系科、专业、课程和教法。打破文、理、法三科界限,变科为系,取消学长制,改设系主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组织各种学术团体,开设各种学术讲座,鼓励学生专精与博涉相结合。(三) 思想自由,兼容 并包 蔡元培对大学的理解是“大学者,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 ( 北京大学月刊发 刊 词 )

7、, 这 是 他 宏 大 气 度 和 开 放 心 态 的 充 分 显 示 , , 他 认 为 大 学 是研 究 高 深 学 问 的 地 方,只要有学问,不问她身世背景,属于那种党派,持何种政治观点,都可以为他所用。正是他的这种气度,当时鲁迅、胡适、严复等人构成了北大校园的中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师资队伍,在其师资队伍中,有革命派,更有保皇派,他们的思想相互激荡,形成了北大丰富多彩的文化,校园里这边在讨论革命救国,而在另一个角落却有人在摇头晃脑的背诵八股文,这边都已经是短发,那边却依然有人梳着长辫,相信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在民国时期的北大才能看见这样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的交融。正是这种文化氛围,是的北大的

8、学术得以繁荣,成为中国人人向往的最优秀的高等学府。蔡元 培 说 : “ 我对 于 各 家 学 说 , 依 各 国 大 学 通 例 , 循 思 想 自 由 原 则 , 兼 容 并 包 。 无 论 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上不大自然淘汰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并开了女子入大学的先例。当然,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主张对新旧思想采取相同的态度,相反,他想打破封建专制思想文化的束缚,发展资产阶级先进文化,只是他认为那是自然趋势,人们会在他们的矛盾斗争中逐渐认识到新文化的价值,旧文化会自然退出历史舞台。大 学 管 理 问 题 上 , 他 主 张 “ 教 授 治 校 ,

9、 民 主 管 理 ” 的 方 式 , 这 是 办 好 一 所 大 学 的关 键 , 大学作为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本应该是知识分子发挥主导作用,过于多的行政化必定会对知识分子作用的发挥产生限制,使他们难以发挥作用,学术的地位自然会受到影响,于是出现了现在大学轻学术的现象。蔡元培主张“教授治校”,“让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大学”。这不仅体现了民主自由的价值理念,更体现了教授在大学管理中的作用。而中国的大学教育更是存在很多问题,大学不再注重学术,但是,也没有技能,大学的教育跑到哪里去了,大学的作用是什么,蔡元培说大学是服务社会的,而我们的大学现在能为社会做什么,我们没有技能,学术水平又不够,毕业后不但不能

10、能满足社会上对高技能人才或者是高深学问人才的需要,大学生失业,更是为国家和社会增添了负担。大学生失业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是一个社会中的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引起我们对大学 的 反 思 , 我 们 的 大 学 究 竟 该 做 什 么 ,怎 样 管 理 , 怎 样 定 位 。 蔡 元 培 说 : “ 大 学 者 , 研 究高深学问者也“。我们大学的目的是研究高深学问,如果我们把这一点做好,我们的大学不愁办不好。大学失败的原因,是他们并没有把学问放在第一位,很多毕业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学问,大学也没有给学问足够的重视,大学的学术并不自由,学的思想和教授的教学的行为都受到限制,学校的行政化风气严重,教授没有绝对的自由,没有权利,学生平时几乎见不到校长等重要的领导。而蔡元培领导的北大,是教授治校,并且学生可以直接见到他并向他提出要求,是他的明智和宽容,救了北大,让北大从此名扬中国,成为中国第一高等学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