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康复)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821028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康复)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康复)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康复)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康复)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康复)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康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康复)(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邑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郑学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策略,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处理病因/发病机制分型及管理康复治疗,“原则”,2015/5/11,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措施,改善脑血循环,神经保护,其他疗法,中医中药,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 出血转化 癫痫 吞咽困难 肺炎 排尿障碍与尿路感染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半暗带存活比例随时间流逝而减少,2015/5/11,5,黄金4.5小时,静脉溶栓(I级推荐,A级证据) 动脉溶栓(II级推荐,B级证据) 静脉-动脉序 贯溶栓 机械碎栓/取栓(II级推荐,B级 急性期球囊成形术/支架置入 (III级推荐,C级证据),第一时间血管再通,2

2、015/5/11,7,静脉溶栓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 (I级推荐,A级证据),溶栓,t-PA,2015/5/11,8,中国/美国DNT 60分钟,Jauch EC, et al. Stroke.2013;44(3):870-947.,中国: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60分钟内完成脑CT等评估并做出治疗决定(级推荐),美国:建议使用组织化规程对疑似卒中患者进行急诊评价(I 类,证据水平B)。目标是在患者到达急诊室后60分钟内完成评价并做出治疗决策,2015/5/11,9,改善脑血循环包括多种措施 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中

3、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246-257,静脉溶栓,使用方法:rTPA0.9mg/kg(最大剂量90mg)静脉推注,尿激酶100-150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3h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知情同意,出发点,1.是脑梗死 2.溶栓要趁早 3.轻症效果好,出血风险小,谈知情同意,1.诊断脑梗死,病情重/在加重 2.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是溶栓 3.溶栓有出血和过敏的风险,但这些风险小于脑梗死加重造成的风险,知情同意,国外,有一种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叫做阿替普酶,能溶解血栓,必须在发病后4.5小时内给予。总体而言,如果在发病3小时内

4、给符合条件的患者用药,阿替普酶治疗的好处是坏处的10倍以上。好处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但在发病4.5小时内仍然是利大于弊。这种治疗最主要的风险是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脑出血,发生率是1/15,有时出血会导致死亡。就患者群体来说,这种治疗的潜在益处远远大于风险。但是,对具体患者来说,是否接受这种治疗需要个人决定。,国内,静脉溶栓患者必须重视溶栓时间窗,关于卒中发病时间,应当为患者最后处于正常状态或处于卒中前基线水平的时间。,如果患者的症状完全缓解而又重新出现,应当以患者最后1次正常的时间作为发病时刻。 如果患者在睡眠醒后发现症状,那么发病时间是患者睡眠前仍可正常活动的时间或者最后1次看到患者神经系统功

5、能正常时。 目前认为有效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4.5h或6h,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临床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控制,静脉溶栓:操作规范溶栓前,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如果收缩压180mmHg或者舒张压100mmHg,应多次检查血压。可酌情选用拉贝洛尔、乌拉地尔、尼卡地平等。,应确认完善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系列、心肌缺血标志物等化验;心电图;NIHSS评分 若血小板计数低于100 109L,血糖2.7mmol/L,INR1.5或APTT超出正常范围,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者则不适合溶栓治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临床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控制

6、,静脉溶栓:操作规范,1,2,3,4,5,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定期进行血压和神经功能检查,静脉溶栓治疗中及治疗结束后2h内,每15 min 1次,随后6h内30 min 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h。,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或神经症状体征恶化,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临床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控制,如收缩压180 或舒张压100 mm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降压药物,溶栓24h后,给予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复查颅脑CT或MRI,静脉溶栓:溶栓注意事项,避免第1个24h内植入中心静脉导管

7、或行动脉穿刺 避免在注药期间留置导尿,并且应在注射结束后至少30min后再进行留置导尿 在第1个24h 内,如果可行,应避免插鼻饲管 在第1个24h内避免使用抗凝剂、抗血小板或非甾体消炎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临床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控制,血管再通 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都应尽可能减少时间延误(I,B),2015/5/11,22,血管内治疗发病6h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动脉溶栓(I,B)由后循环大动脉导致的严重卒中不适全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的单位进行动脉溶栓,虽目前有在发病24小时内使用经验,但也应

8、尽早进行避免时间延误(III,C)机械取栓在严格选择患者的情况下单用或药物溶栓合用可能对血管再通有效(II,B),但临床效果还需要更多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对静脉溶栓禁忌的部分患者使用机械取栓可能是合理的(II,C)对于静脉溶栓无效的大动脉闭塞患者,进行补救性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发病8小时内)可能是合理的(II,B)紧急动脉支架和血管成型术的获益尚未证实,应限于临床试验的环境下使用(III,C),不符合溶栓适应证无禁忌证的 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尽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不符合溶栓适应证无禁忌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50-300mg/天(I,A)。 急性期后可改为预防剂量(50-3

9、25mg/天)。详见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h后并复查头CT或MRI评价脑内情况后开始使用(I,B)。 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I,C),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246-257,对血压控制的推荐意见,准备溶栓者,应使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80 mmHg, 舒张压100 mmHg) 、 脑CT已 显示低密度改变的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或血管内 治疗易发生出血转化并发症。 处理可参考AIS 脑出血转化处理原则。,症状性出血转化:

10、停用抗栓(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等致出血药物(I,C);与抗凝和溶栓相关的出血处理可参见脑出血指南。 何时开始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对需要抗栓治疗的患者,可于症状性出血转化病情稳定后10天数周开始抗栓治疗,应权衡利弊;对于再发血栓风险较低或全身情况较差者,可用抗血小板药物代替华法令。,高灌注综合征 高灌注综合征 (脑过度灌注) 是指闭塞脑动脉再通后, 缺血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液灌注, 同侧脑血流量显著增加, 从而导致脑水肿甚至颅内出血发生。 有研究提示患者需要收住神经监护病房进行密切的监护,给予适当的镇静, 有效的控制血压, 适当的脱水治疗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预防, 对合并有颅内血肿伴有占位征象者必要时

11、需要神经外科处理, 实施去骨瓣减压等。 建议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处理。,血管再闭塞 闭塞脑动脉再通后再闭塞是AIS血管内治疗常见并发症, 再闭塞和临床症状恶化相关, 早期再阻塞预示长期预后不良,原因可能与血栓分解或血管内皮损伤后脂质核心暴露血小板被激活聚集、 围术期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不充分或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有关。 溶栓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可能会减少再闭塞的发生。有报道联合应用血小板糖蛋白b/a受体抑制剂可减少再闭塞发生和治疗再闭塞, 但尚缺乏相关随机对照研究证据, 其应用时间长短不确定, 而且出血率未知, 需审慎使用 。,卒中二级预防何时启动?,急性期治疗,一周 二周 三周 四周,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应该从急性期就开始实施” 2010卒中指南,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 .,30,卒中的二级预防综合管理,2015/5/11,31,32,卒中二级预防的六个要素,总 结,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从溶栓开始时间就是大脑,早期分秒必争急性期开始实行规范的二级预防综合管理早期实施康复治疗跟着指南走,2015/5/11,34,联系电话:155891679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