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名词解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18268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4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名词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药理学+名词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药理学+名词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名词解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 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售后调研: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 的受试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在广泛长期使 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该期对最终确 立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 药物:是指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 质。 药效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 机制的学科,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 化规律的学科。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 生物转化 (或代谢)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 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一般药理学研究: 是指对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 的广泛药理作用研究。主要

2、是研究药物对精神、 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其他系统 的作用等。 安慰剂:一般指由本身没有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 物质如乳糖、 淀粉等制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 但 从广义上讲,安慰剂还包括哪些本身没有特殊作 用的医疗措施如佳手术灯。 安慰剂产生的效应称 为安慰剂效应。 兴奋与抑制: 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 作用称为兴奋,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称 为抑制。 药物作用 :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 原有功能的改变。 受体 :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 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 首先与 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

3、大系统, 触发后续 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配体 :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 副作用:是指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 的不适反应。 慢性毒性 :是指长期用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作 用。 二重感染: 长期使用四环素类等广谱抗生素后, 由于敏感菌株被抑制, 而使肠道内菌群间的相对 平衡被破坏, 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 而引 起的继发性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 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称为后遗效应。 备用受体:药物产生最大效应并不需要占领全部 受体,多余的受体称备用受体或 静息受体 : 药物产生最大效应并不需要占领全部 受体,多余的受体称备用受体

4、或储备受体。 药物 占领受体引起效应, 有一定的阀值。对部分被占 领而不能引起效应的受体,称静息受体。 部分激动剂: 与受体具有高的亲和力,但内在活 性低的药物称部分激动剂。 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没有内在活 性,且与激动剂相互竞争相同的受体, 称竞争性 拮抗剂。 极量 :产生疗效的最大治疗称极量。 效能: 是指药物引起的最大效应。 效价 : 是指产生相同效应时所需极量或浓度的大 小,与药物的作用强度成反比。 治疗指数 :是 LD50与 ED50的比值,该指数越大 表示药物越安全。 药物的处置: 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 及排泄过程。 药物的生物转化: 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结构变

5、 化。 药物转运 :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 药物的消除: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合成消除。 易化扩散:是通过细胞膜上的某些特异性蛋白质 一通透酶帮助而扩散,不需供应ATP。 膜动转运: 大分子物质的转运伴有膜的运动, 称 膜动转运。 首关效应: 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 首先 进入肝门静脉系统, 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 脏时, 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 减少,药效降低。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 吸收程度的一种量度。 药酶的诱导: 某些化合物提高肝药酶活性, 增加 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此现象称酶的诱 导。 药酶的抑制剂 :某些化合物能抑制肝药酶

6、活性, 此现象称酶的抑制。相应的化合物称酶的抑制剂。 停药敏化现象: 指两药联合用药时, 停用一个药 物后,机体反而出现对另一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药效增强的现象。常出现在突然停用药酶诱导剂 后, 药酶活性降低,使与之联用的药物代谢减慢, 作用增强。 首过效应:药物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经过灭活代 谢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时量曲线: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发 生变化所作的曲线。 半衰期: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房室概念: 按药物分布速度,以数学方法划分的 药动学概念。 稳态血药浓度: 属于一级动力学的药物, 经恒速 恒量给药后,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的状态。 一级消除动力学 :

7、 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每隔一段时 间降到原药物浓度的一定比例。 零级消除动力学 : 血浆中的药物每隔一定时间消 除一定的量。 负荷剂量: 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所需要水 平,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一次剂量。 表观分布容积:当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 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表观分布容 积。 消除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成 为消除半衰期。 一级动力学:是指药物的转运或消除速率与血药 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转运或消除恒定比例 的药量。 零级动力学:是指单位时间内转运或消除相等量 的药物。 评值:属于一级动力学的药物, 在恒速恒量给药 后,用药量与消除量逐渐达到动态平衡, 此时血 药浓

8、度稳定在一定水平的状态。 负荷剂量:是指为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所需的稳 态水平,在治疗初期所给予的较大剂量。 房室模型: 是将人体视为一个系统, 内部按动力 学特性分为若干假设的房室, 以便进行药动学分 析。 个体差异 : 在相同用药情况下,不同个体对药物 的反应有所不同,称个体差异。 耐受性与耐药性 :少数病人对药物特别不敏感, 或连续用药后对药物的反应减弱, 需增加剂量才 能保持药效,称为耐受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 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耐药性 或抗药性。 快速耐受性与交叉耐受性:在短时间内连续用药 数次后,立即产生耐受性, 称快速耐受性。机体 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药的敏感

9、性也降 低,称交叉耐受性。 特异质: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出现极不敏感的反 应,或出现与通常性质不同的反应,称特异质。 躯体依赖性与精神依赖性:反复用药后造成身体 适应状态产生欣快感, 一旦中断用药, 可出现强 烈的戒断综合征, 称为躯体依赖性。 用药后产生 愉快满足的感觉,是用药者在精神上渴望周期性 或连续用药,以达到舒适感,称精神依赖性。 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 应用,而引起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称药物相 互作用。 协同作用: 合并用药作用增加总成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 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 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称拮抗作用。 胆碱受体: 能与 ACh 结合

10、的受体,称为胆碱受 体。可分为 M、N 两种亚型。 受体脱敏: 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 阻滞或细胞 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药物的选择性 : 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 作用。而对其他阻滞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副反应:在常用剂量下与出现的和治疗目的无关 的效应。发生在常用剂量下,不严重,但难避免。 效价强度: 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时所需要的剂 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 其值越小则强度 越大。 安全范围: 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 离,其值越大越安全。 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 量。 激动药 :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能与 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

11、生效应。 或与受体结合 后所产生效应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效应相似 的药物,称为激动药。拮抗药 :能与受体结合,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 在活性的药物。 特异质反应: 是一种行之异常的药物反应, 通常 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 停药综合征: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在长期反复用 药后突然停药可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称为停药症 状或停药则综合征。 阻断药:与受体结合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似 递质的作用,并可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 产生于 递质相反作用的药物,称为阻断药。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使用 a 受体阻断药 后,可使肾上腺素的收缩血管a效应被阻断,而 舒张骨骼肌血管B2效应占优势,此时给予肾上 腺素血压不但不

12、升,反而下降。 内在拟交感活性: 某些 B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与 B 受体结合后除能阻断受体外,对B 受体具 有部分激动作用,也称内在拟交感活性。 肾上腺素受体 : 能与 NA 或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称为肾上腺素受体。可分为 、 两种亚型。 突触: 是指神经元与次一级神经元之间的衔姐处 或神经末梢与效应器之间的接头。 突触有突触前 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NANC 递质除参 与 NANC 传递外,可能作为共递质参与内脏神 经,特别是肠胃壁神经的调节作用。 神经兴奋时 释放的物质极少是单一的化学物质, 经常是同时 释放多种物质。 拟胆碱药: 一类作用与 A

13、Ch 相似的药物,能激 动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 神经节、神经肌肉 接头等部位的单间受体,产生拟胆碱作用。 调节痉挛: 毛果芸香碱作用于睫状肌 M 胆碱受 体,使睫状肌收缩, 造成悬韧带放松, 晶状体由 于本身弹性变凸, 屈光度增加,此时只适合于视 近物,而难以看清远物。毛果芸香碱的这种作用 称为调节痉挛。 调节麻痹: 阿托品能阻断 M 胆碱受体,使睫状 肌松弛而退向外缘, 从而使悬韧带拉紧,晶状体 变为扁平,其折光度减低, 只适合看远物,而不 能将近物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 造成看远物模 糊不清,此即为调节麻痹。 神经递质: 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 膜受体、导致离子通道开放并形成

14、兴奋性突触后 电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化学物质, 其特点是 传递信息快,作用强,选择性高。 神经激素: 也是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 进入 血液循环,在远隔的靶器官发挥作用。 神经调质:与受体结合后能诱发缓慢的突触后电 位,并不直接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应, 但能调制 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的释放及突触后细胞的兴奋 性,调制突触后细胞对递质的反应。 去极化型肌松药: 与 N2受体结合后,能持续兴 奋受体,产生 ACh 样作用,随后受体失去兴奋 性产生肌松的药物。 非去极化肌松药: 竞争性阻断 ACh 对 N2胆碱受 体的兴奋而引起肌松的药物。 最小肺泡浓度: 在一个大气压下,能使50%患 者痛觉小时的肺

15、泡气体中药物的浓度称为最小 肺泡浓度。 MAC 越低,吸入麻醉药的麻醉作用 越强。 血/气分布系数: 指血中药物浓度与吸入气中药 物浓度达到平衡时的比值。血/气分布系数大的 药物在血中溶解度答,血中药物分压升高较慢, 即达到血 /气分压平衡状态较慢,故诱导期长。 脑/血分布系数: 指脑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达 到平衡时的比值。 该系数大的药物脂溶性高, 易 进入脑组织,使麻醉作用增强,诱导期缩短。 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者先后应用两种以上麻醉 药物或其他辅助药物以达到手术的要求的麻醉 方法。 分离麻醉:是指氯胺酮能引起短暂的记忆缺失及 满意的镇痛效应,但意识并未完全消失的一种麻 醉现象。 局部麻醉

16、药:是一类以适当的浓度局部应用于神 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 能暂时、完全和可逆睇阻 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在医师清醒的条件下 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 而对各类组织无损伤性影 响的药物。 帕金森病: 又称震颤麻痹,临床症状主要为静止 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共济失调, 重症者伴 记忆障碍和痴呆等。 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性痴呆症分为原发性痴呆 症、血管性痴呆症和二者的混合型。 阿尔茨海默病又称原发性痴呆症或早老性痴呆。患者的记 忆、判断和抽象思维等能力丧失, 病理学特征为 弥漫性脑萎缩, 特征性神经元纤维缠结, 脑组织 内老年斑沉积及脑动脉淀粉样变性等。 “开 -关现象”: 是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而产生的一 种不良反应, 表现为“开”时患者活动正常或几 近正常,而“关”时突然出现严重的PD 症状。 镇静药:指能缓和或消除紧张、不安、 激动和烦 躁等症状的药物。 人工冬眠: 氯丙嗪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异丙嗪) 合用,则可使患者深睡,体温、 基础代谢及组织 耗氧量均降低, 增强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力, 并可 使自主神经传导阻滞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性降 低,称为“人工冬眠”,有利于机体度过危险的 缺氧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