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项目环评技术要点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816009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类项目环评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医药类项目环评技术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医药类项目环评技术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医药类项目环评技术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医药类项目环评技术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药类项目环评技术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类项目环评技术要点(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有限公司*,医药类项目 环评技术要点,主要内容,一、药的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 药: 植物用药: 动物用药: 药按适用对象: 在生产管理上:人用药、兽用药的要求是一致(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二)药的类别,中药与天然药物 化学合成药 生物制品药,1、中药与天然药物,天然药物是指动物、植物、矿物等自然界中存在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 中药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的,具有治疗、保健作用的药物。 天然药物几乎等同于中药,区别在于是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药 。,2、化学合成药,化学合成类药是一个化学反应或者一系列化学反应生产的具有活性成分的药物; 化学合成药物是一种具有预防

2、、治疗和调节机体功能及诊断作用的化学物质。 生产多为间歇法,分为三种:全化学合成:用基本化工原料及产品经各种化学反应制得;半合成: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天然产物为中间体进行化学加工;化学合成并结合微生物(酶催化)来合成。,3、生物制品药,生物制品药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产品。 生物制品生产原理是通过基因、细胞、蛋白质、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工程,以获得产品。生物制品不同于一般医用药品,它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如抗体)才发挥其功效,在人体内出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三)制药工业分类,发酵类制药 化学

3、合成类制药 提取类制药 中药类制药 生物工程类制药 混装制剂类制药,1、发酵类制药,通过传统发酵的方法产生抗生素或其他活性物质,然后经分离、纯化、精制等工序制得的药物。,2、化学合成类制药,采用一个化学反应或者一系列化学反应生产的具有活性成分的药物。,3、提取类制药,采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方法,将生物体中起重要生理作用的基本物质提取、分离、净化而制得的药物。,4、中药类制药,以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为主要原料,按照国家药典,生产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各类剂型。,5、生物工程类制药,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等,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主要为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作为治疗、诊断用的多肽和蛋白质类

4、药物、疫苗等。(不是传统微生物发酵所生产的抗生素),6、混装制剂类制药,利用药物活性成分和辅料通过混合、加工和配制形成的剂型药物。(非中成药),(四)几个定义,药品: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性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需生产许可) 原料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构成药品的有效成分和活性成分,是药品原料的一部分。 (需生产许可) 医药中间体:指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这种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些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二、制药项

5、目环评相关政策,(一)制药生产相关政策 1、主席令国务院令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主席令第45号) (2)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2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60号) (4)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106号) (5)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08号) (6)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34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务院令 第374号) (8)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5号) (9)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3号),2、部令局令 (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

6、(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卫生部令第79号)(GMP ) (3)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2号) (4)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局令第29号) (5)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 (6)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局令第27号) (7)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国家工商总局局令第27号) (8)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局令第26号)号),(9)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局令第24号) (10)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听证规则(试行)(局令第23号) (1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特别审批程序(局令第21号) (12)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局令第14号) (13)直接接触药品的

7、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局令第13号) (14)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局令第11号) (15)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局令第2号) (16)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局令第3号) (17) 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局令第1号)(18)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局令第32号) (19)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暂行)(局令第21号) (20)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局令第10号) (21)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国家医药管理局发布) (22)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局令第25号),3、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美国CGMP、欧盟CEP、我国

8、GMP。 我国的GMP共分14章313条(2010年版,实施2011.3.1) (1)经批准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并符合药品生产许可和注册批准的要求; (2)选址所处的环境应当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 ; (3)产尘操作间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或采取专门的措施,防止粉尘扩散;实验动物房应当与其他区域严格分开 (4)制药用水至少应当采用饮用水。制剂产品不得进行重新加工。 (5)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 分A、B、C、D四级。,(二)制药项目环评相关政策,1、产业政策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 限制类:、兽用粉剂散剂预混剂生产线项目(持有新兽药证书的品种和自动化密

9、闭式高效率混合生产工艺除外) 。 、转瓶培养生产方式的兽用细胞苗生产线项目(持有新兽药证书的品种和采用新技术的除外)。 新建、扩建古龙酸和维生素C原粉(包括药用、食品用和饲料用、化妆品用)生产装置,新建药品、食品、饲料、化妆品等用途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 (综合利用除外)、维生素E原料生产装置 新建青霉素工业盐、6-氨基青霉烷酸(6-APA)、化学法生产7-氨基头孢烷酸(7-ACA)、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青霉素V、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c发酵、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安乃近、扑热息痛、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双氢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麦迪霉

10、素、柱晶白霉素、环丙氟哌酸、氟哌酸、氟嗪酸、利福平、咖啡因、柯柯豆碱生产装置 新建紫杉醇(配套红豆杉种植除外)、植物提取法黄连素(配套黄连种植除外)生产装置 - 74 -,淘汰类: 手工胶囊填充工艺 。 软木塞烫腊包装药品工艺 。 不符合GMP要求的安瓿拉丝灌封机。 塔式重蒸馏水器 。 无净化设施的热风干燥箱。 劳动保护、三废治理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药生产装置。 铁粉还原法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咖啡因装置。 使用氯氟烃(CFCs)作为气雾剂、推进剂、抛射剂或分散剂的医药用品生产工艺(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2)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6年修订) 限制类: 无

11、禁止类: 列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国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中药材加工 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2、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导则及技术规范 (1)相关环保法律(2)相关环保法规(很多)、大气“国十条” (2013.9)水“国十条” (2015.4)土壤 “国十条” (2016.5),(3)排放标准 制药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有6个( 219038-2008 ),环评时一定要弄清每个标准适应范围。 以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1904-2008)为例: 适应范围:化学合成类制药、专供医药中间体的精细化工企业、与化学合成类药物结构类似的兽药生产

12、企业。 标准值应用对象:向环境水体排放。当排入集中污水厂时,与接纳污水厂商定报当地环保局备案。 指标设定:25个指标(6个车间排口指标,5大重金属+烷基汞) 特别限值:基准排水量。,(4)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规

13、定了相关评价方法,“报告书”分17章。,(5)主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保部公告 2012年第18号 ); 从清洁生产、水气固废、生物安全性、二次污染防治等方面全面规定了污染防治技术要求。 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保部公告 2013年 第31号 )。,3、规划要求,(1)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川府发200716号 ) (2)园区规划环评及其审查意见要求的符合性,(一)结合项目的建设性质开展环评工作与其它工业项目一样 新建? 搬迁技改? 技改扩建?,三、医药类项目环评要点(以化学合成类制药为例),(二)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14、需注意主要事项,1、给出原料、中间品、最终产品关联关系; 2、明确中间品、产品生产规模及方案;说明所生产产品批准许可情况,给出生产证及准字号(新药应介绍其开发进展情况,医药中间体或原料药生产应给出产品质量标准)。 3、各明确中间品、产品年生产批次,每批次生产周期,各产品对于相应主要设备装置的生产计划安排; 4、明确各生产工序、生产车间GMP要求(ABCD级) 5、给出对应各中间品、产品生产所需原辅料、水、蒸汽等单耗、单批次消耗及年用量; 6、给出项目总计原辅料、水、蒸汽等年用量。明确各原辅料成分、含量、形态、包装运输及厂内储存方式,介绍各原辅料理化毒理性质; 7、明确各原辅料在各中间品、产品生

15、产过程中的作用(作为原料参加反应、作为溶剂不参加反应、作为催化剂不参加反应等);,8、给出主体化学反应方程式及主要副反应,明确反应中过量物质,说明不过量物质反应转化率; 9、主体工艺流程简述按批次生产进行。说明各物质配比、物料加投入顺序及加投料方式、计量方式。 10、工艺流程框图应按不同中间品、产品给出,框图中应对应生产设备或生产工序绘制;流程框图中产排污节点应结合废气(G)、废水(W)、废液(L)、固废(S)按序号给出;涉及溶剂回收的可单独给出溶剂回收工艺流程及产排污节点图,亦可在主体工艺流程中体现。 11、物料平衡按单批次及全年分别给出,并尽可能结合工艺流程图给出。平衡中注意: (1)物料

16、带着水、反应生成水情况; (2)各物质的去向(反应消耗、进入溶剂回收系统,进入废气处理系统、进入废液、进入废水、进入固废等); (3)关注物质关注元素应给出其平衡关系(如重金属、剧毒物质、主要溶剂、氨、氯化物等) 。 12、水量平衡应在完成单批次及全年生产各产品工艺水平衡的基础上(即生产工艺水平衡,注意物料带着水、反应生成水情况。不含公辅仓储设施、办公生活设施、初期雨水),再行进行全厂水平衡(含公辅仓储设施、办公生活设施、初期雨水等)。,例:头孢美唑钠制备的前2个生产工序( 1批次生产共6个主要工序) 第一步:7-ACT的制备 流程简述; 主要化学反应式(略); 该工序产污位置种类表(略) 、图。 第二步:MSDE的制备 流程简述; 主要化学反应式(略); 该工序产污位置种类表(略) 、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