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15877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认识 3 个生字, 会写 7 个生字, 正确读写天性、 宇宙、真切、脊梁、 家家户户、 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 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3、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季羡林爷爷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德国留学生活了十年,过了四五十年以后再次去了德国,回来后

2、感慨万千,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随语言大师季羡林的文章走进德国,或许你能从中对德国人有所了解。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 n,表示地名时读gu 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脊、嫣三、由浅入深,探究文本1、 看课题, 体会让的意思。 将让字去掉, 与课题作比较:( 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 2) 、自己的花是别人看的。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加上让有主动的、心甘情愿的给别人看的意思。2、浏览课文, 发现文

3、中藏着的让。请你发现一下, 文中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德国人养花是让别人看的?看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1)学生浏览课文,发现让,教师巡视点拨。(2)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句子作深入引导。句子一: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请学生读,理解脊梁的意思。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句子二: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齐读。3、德国人的让,让出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课时

4、一、复习导入德国人是怎样养花让别人看的?他们这样养花有好处吗?二、品读课文,感悟美丽1、学习第三自然段。(1)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就说到了: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找出具体描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句子,划上横线。(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2)这里景色真美呀,这段文字也很美!同学们再默读这两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抽学生读文,结合你的生活所见闭眼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想

5、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出示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抽几生,读出花团锦簇的形象),它侧重写花的形态;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 十分艳丽, 这就叫姹紫嫣红 (点几组, 读出姹紫嫣红的味道) , 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预设二:应接不暇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理解应接不暇:暇什么意思?(空闲,没事的时候。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应接不暇呢?(看图)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

6、(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 。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爸爸过生日,来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过来,这也叫生活中,你还有应接不暇的时候吗?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赏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你能通过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吗?(3)指导朗读作者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了德国。(齐读)同学们,我们就在德国,到街上去看看吧!(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背)走过任何一条街内容理解了,读的遍数

7、多了,自然就能背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背诵方法。(4)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 这种境界就是课文中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是呀,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说(齐读)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5)理解耐人寻味的意思。(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2、学习第四自然段(1)四五十年过去了,季羡林爷爷又一次到了德国,又一次看到了这奇丽的景色,当朋友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吗?

8、他说:(齐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2)季羡林说的美丽指什么?德国人有什么特点?。(3) 猜度季羡林的梦。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结合季老的留德十年、 再回哥廷根文章片段,说说季老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四、作业设计1、抄写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并背诵第三自然段。2、推荐阅读:季羡林爷爷的回忆录德国印象。五、板书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奇 奇花团锦簇丽 特 人人为我姹紫嫣红的 的 我为人人景 民色 族教学反思: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在一个异常普通的小镇的居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性的美丽,成就美丽的境界,这就是人

9、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给我留下的深刻感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在课堂上,我请学生自由默读课文,体悟风情,找出人人为我的句子。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利用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姹

10、紫嫣红的意思,体会花之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体会花之多。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以上片段我围绕中心问题反复研读课文, 将重点段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的融为一体,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位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象,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 言为心声, 希望学生把心境和感受读出来,入情入境,有滋有味。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文中蕴含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如何于无痕处解决这一难题,是我课堂中力求突破的。这个问题,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再加上课件教学的配合,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回顾整堂课,还是有一些让自己不甚满意之处:朗读教学的指导一直是我教学的弱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做了尝试,未进入最佳朗读状态,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我很希望在体会感受景色奇丽这个环节上指导朗读给全课掀起第一波高潮。可惜事与愿违,虽然通过直观的图片视觉冲击,学生能体会到美丽的景致,也可以想象得到漫步德国街头美好的心境,但是并不能在读的过程中把各自的感觉读到位,的确成为一桩憾事。这样一次充满馨香四溢的异国风情之旅,让我感受之真切到老师的高度将决定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是何故。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会是我不懈之追求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