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格尔》简介《江格尔》 诞生于蒙古的土尔扈特部落,大约产生于13世纪左右,是在我国蒙古族同胞传唱的一部英雄史诗,与 《玛纳斯》《格萨尔》并称为少数民族三大史诗,史诗讲述了以江格尔为代表的英雄群体,为风光秀丽,强大和平,从安居乐业的理想乐园“蚌巴”东讨西征的故事,主要由“江格尔齐”在民间传唱,流传至今《江格尔》是产生于卫拉特蒙古部落的民间文学作品,后来在国内外蒙古族中得到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上有很大影响的蒙古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犹如用线串起来的念珠一样, 《江格尔》是一部由彼此密切联系的许多章节组成的,语言优美的大型史诗关于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谁,历史和传说中都没有提供任何线索可以说《江格尔》是经过众多江格尔齐之口,逐步得到传播与完善的江格尔齐”蒙古语意为专门演唱史诗《江格尔》的民间艺人他们以超群的记忆,丰富的知识,受到牧民们的尊重,演唱《江格尔》 是蒙古族群众最普及的文化活动,但是,每次演唱都很郑重,表示对英雄江格尔的尊重和布克赛尔著名江格尔齐加珠那,他能演唱《江格尔》70 节, 25 章,并能以 4 种格调进行演唱,深受蒙古族人民喜爱先后在塔城、乌鲁木齐、北京等地演唱旧全疆二级《江格尔》说唱艺术家。
和布克赛尔十四个苏木的土尔扈特人,是1629 年随和鄂尔勒克迁居伏尔加河一带后,于1771 年重返新疆的土扈特部的一部分在和布克赛尔,自古以来说唱《江格尔》和其它民间文艺活动一直很兴盛,民歌、祝赞词、谚语等传统民族文化遗产也极其丰富民间的江格尔齐,曾搜集和背诵了《江格尔》的许多章节如:在土尔扈特部随鄂尔勒克迁去伏尔加河一带以前,在和鄂尔勒克的家乡,有个叫土尔巴雅尔的牧羊老汉,将当地传播的《江格尔》搜集起来背诵,每背会一章就在怀里放一块石头,最后他的怀里共揣了七十块不同颜色的石头,说明他已会说七十章《江格尔》当时的王爷听过他说的《江格尔》后,奖给了他七大块金子,赐给他“七十章史诗袋子”的称号,并将他的名字在卫拉特四部四十九个旗广为传扬我十来岁时,家乡有了见多识广的名叫炯郭勒.普日拜的老汉,他说《江格尔》 共有七十二章, 关于那位 “七十章袋子” ,他的说法同上面一样历史证明,土尔扈特部在伏尔加河一带生活的一百多年中,没有因为外族影响而丢弃《江格尔》及其它民间文学作品,而是将它继承、流传下来当然,在从伏尔加河一带返回故土的长途中,由于战斗激烈、旅途劳顿以及痢疾和其它疾病流行造成了人员死亡,使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江格尔》也遭受到严重的失落。
解放前,和布克赛尔十四个苏木(村)的土尔扈特人分属三个旗,在一个亲王的管辖下,过着游牧生活在1944年的避难和1945 年的伤寒病大流行造成人口锐减之前,这里聚集着一万三千多蒙古族人,牲畜也多达七万头调查证明,和布克赛尔有过相当数量的托忒蒙文的《江格尔》手抄本及其它蒙文典籍这些抄本的最大收藏所是王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曾经作为王爷之子道尔吉阿拉西(小名包兴)的随从进入王府,他精通汉蒙两种文字,现已退休的克提德加甫证实,他曾见过王府中收藏着记载土尔扈特自伏尔加河流域迁回的户口和史实的《百姓册》(四本),土尔扈特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历史,清帝的公文、谕旨、地方诉讼文书,《王国演义》蒙文译本(三十二册)、 《西游记》等等,以及十六个章节的《江格尔》手抄本,这些书籍、抄本大部分是以竹毛笔写的托忒蒙文,他曾读过王爷之子道尔吉阿拉西死于1936 年, 其父奥尔加王(奥尔洛郭加甫)死于1937 年 4 月,因他们谁也没有可继位的子嗣,权力自然而然落入了道尔吉阿拉西夫人、国民党特务确加甫之手 1944 年 6 月,和布克赛尔人不堪忍受国民党的压榨和屠杀,迁入苏联境内,当年11 月返回这中间,国民党特务确加甫逃往迪化(乌鲁木齐),投靠盛世才,不仅将王府的金银搜罗一空,而且将府中保存的典籍《江格尔》手抄本全部抢掠而去,当时曾在王府的克提德加甫等人将残留的少量书籍收拾到两个箱子里,藏在杜吉凌。
金布喇嘛家中,但1945 年乌斯满匪帮抢劫和布克赛尔时,人民再度逃亡,弃家流落在荒郊、山野国民党驻军团长薛廷方在挨户搜集时获得了这两个箱子,拿走了书册 由于这些人的抢掠,王府的书籍、抄本已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