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一书性质的再认识(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809736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经》一书性质的再认识(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脉经》一书性质的再认识(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脉经》一书性质的再认识(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脉经》一书性质的再认识(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脉经》一书性质的再认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经》一书性质的再认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脉经脉经一书性质的再认识一书性质的再认识(1)(1)【摘要】 中医学界多数学者认为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之脉学专著。本文作者则认为:该书系以“类例相从”的方法,对魏以前经典医籍做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是一部汇集魏以前医籍之大成的经典著作。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述脉经当属医经类著作的性质。【关键词】 脉经性质医经脉经魏王叔和撰。就该书的性质而言,日丹波元胤的中国医籍考将其著录于“诊法”类。中医学界多承此说,认为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之脉学著作。然该书自序曰:“撰集岐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诀,合为十卷。百病根源,各以类例相从,声色证候,靡不该备。其王、阮、傅、戴、吴、葛、吕、张,所传异同,咸悉载录。 ”1因此,

2、该书系以“类例相从”的方法,对魏以前经典医籍做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是一部汇集魏以前医籍之大成的经典著作。本文拟从七个方面论述脉经当属医经类著作的性质。从历史看1.秦汉为医经与经方分立时期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其“方技略”著录的是与医药卫生相关的书籍,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种。其中房中、神仙两种,章学诚在校讐通义汉志方技中指出“房中、神仙,则事兼道术,非复方技之正宗矣”2。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时医学图籍主要分列为医经、经方。其中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医经”类著作共计七家,二百一十六卷。其小序言:“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

3、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3指出,医经是记述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一类书籍。以汤液经法为代表的“经方”类著作共计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其小序言:“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指出经方是记述利用中药组方配伍制成方剂的一类书籍。医经与经方分立,体现了当时学术发展的状况。2.汉末为医经与经方融合时期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 、 九卷 、 八十一难 、 阴阳大论 、 胎胪药录 ,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晋皇甫谧在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序中亦曰:“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4、。 ”4张仲景参考素问六经分类理论,又禀承汤液经法之方剂,开创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将理、法、方、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伤寒杂病论改变了长期以来医学理论与临床技术相对独立的局面,是医经与经方相融合的划时代的经典著作5。3.魏晋为医经、经方与针灸融合时期易曰:“观其所聚,而天地之情事见矣。 ”何谓聚?皇甫谧曰:“事类相从,聚之义也。 ”因此,叔和“撰集岐伯以来,逮于华佗其王、阮、傅、戴、吴、葛、吕、张,所传异同,咸悉载录” 。 脉经一书以“类例相从”的方法对魏以前经典医籍做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是一部汇集魏以前医籍之大成的经典著作。该书首次将医经、经方、针灸有机地融合于一体,使临床治疗从单一的方药,发

5、展到方药与针灸相结合。如卷二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寸口脉洪大,胸胁满,宜服生姜汤、白薇圆,亦可紫菀汤下之。针上管、期门、章门。 ”从这种意义上分析,将脉经定位于脉学专书,实谬矣。从命名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脉,衇,或从肉。 ” “衇,血理分衺行体中者。 ”段玉裁注:“理分犹分理衺行体中,而大候在寸口。人手卻十分动脉为寸口也。会意。 ”6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和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天人相应的观点,体现了中医学的鲜明特色。自然界的水系,对应于人体,则是人体中条条经脉。 “脉”指血分理斜行于体中的分支经脉。可以说, 脉经之“脉”即指人体内的经脉。叔和认为,脉学理论精深微妙,脉体难以辨别。切脉的错误会直接导致治疗的失误。以此名书,并非只言脉,而只是为了强调经脉的重要性。正如张灿玾中医古籍文献学指出:“详此文,其书虽曰脉经 ,不仅言脉而已。唯因脉理难精 ,故特以此命名,示持重耳。 ”7(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