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下)诗词鉴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09502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下)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九(下)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九(下)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九(下)诗词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九(下)诗词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下)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下)诗词鉴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九 ( 下) 诗词鉴赏一饮酒 东晋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拓展:柳宗元始得西山 宴游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2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人决意 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反映诗人陶渊明 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 喧嚣 ”

2、之感的 诗句: “ 心远地自偏 ” 。4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 心远 ” 或“ 悠然 ” _。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 了_宁静、平和、闲适、恬淡_特点。5“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一句怎么理解?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此句展示出诗人悠 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6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 简要评析。6、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 所以用一 “ 而” 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

3、远是 在“ 人境 ” 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 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中自有 “ 悠然 ” 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 忘言 ” 中渗透出诗人对 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7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 悠然见南山 ” 好的,也有认为“ 悠然望南 山 ”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见” 字好: “ 见 ” 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 悠然 ” 情 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 字好: “ 望” 表示 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

4、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 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8“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这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 的形象。 “ 采菊 ” 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 ” 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 爱自然的情趣。9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 写与 “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这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 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10把

5、 “ 悠然见南山 ” 的“ 见” 字改这 “ 看” 、 “ 望” 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 样写?见” 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 或 “ 望” 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 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1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 “ 心远地自偏 ” 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

6、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 具有超凡脱俗、 高傲纯洁的象 征意义;而诗人“ 采菊 ” ,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13赏析 “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这句诗的妙处。此二句妙在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悠然 ” 写出了作者那 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见” 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 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14. 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C

7、、本诗的主旨句是“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D、诗中的 “ 菊” 、“ 山” 、“ 气” 、“ 日” 、“ 鸟 ” 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 真意 ” 的所在。二行路难 唐 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 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今 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心 存被启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船梦日边。与 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

8、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比喻人生道 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反映李白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3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4.这首诗中诗人以“ 行路难 ” 比喻世道险阻。 5.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6.诗中 “ 欲渡黄河 ” 、“ 将登太行 ” 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7.联系全诗,解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8.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

9、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9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0你怎样理解“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答案: 2、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 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两 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 的沉郁之气, 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个性和执 著追求的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3、引 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

10、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 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5、“ 停、投、拔、顾” 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 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6、 不是写实此处“ 冰塞川 ” 、 “ 雪满山 ” 用其象征意义, 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7、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 渡过沧海。 意思是: 总会有一天, 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8、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 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9、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 坚信。 10、诗人面对彷徨歧路的困扰,仍作不懈的探索。“ 愿乘长风 ”“破万里浪 ” ,是诗人坚 信

11、未来、奋发进取的乐观精神的体现,也是本诗产生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的根源。三游山西村 南宋 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 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拓展:桃花源记热情 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拓展:孟浩然过故人庄热情好客的句子:故 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 理性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既写景又含议论哲理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箫鼓追随春社近

12、,衣冠简朴古风存。陆 游的游山西村:历经“ 山重水复 ” 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 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义是,后比喻。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 好的动人情景。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 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13、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4请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你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例。5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山村风 光。要求: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符合诗歌的意境。不少于60 字。6.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 7.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 字)8你是怎样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答案: 2、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

14、有天地的境界,或 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3、 C 4、略 5、略 6、常喻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7、开放 性试题,要求:写出出场的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的酒席)等。8、“ 山重水 复” 写地形复杂,变化无穷,“ 疑” 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又一村 ” 则写出作者的欣喜之情。现 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 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 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

15、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狂风咆哮破物飞茅的句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连夜遭雨的惨状的句子: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表现忧国忧民感情的句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忧国忧民却能做到忘我的句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拓展:与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意境相同的句子在范仲淹岳 阳楼记中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拓展:与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 ”

16、同属于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句子:“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安 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的呼喊。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 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 的事物, 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 心。3解释诗中加点词:俄顷:一会儿何由彻:通(彻夜、通宵)4将诗中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一句译成现代汉语并作简要赏析。5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6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