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十九讲《课程概述》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3809245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第十九讲《课程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教育学》第十九讲《课程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教育学》第十九讲《课程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教育学》第十九讲《课程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教育学》第十九讲《课程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十九讲《课程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十九讲《课程概述》(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概述,王瑞朋,一、课程的定义,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宋间,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首次提到的“课程”并无今天课程之意。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提到“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在英语国家,课程(curriculum)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跑道”(racecourse),转义为学习路线,再发展为有组织的知识体系。课程作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在西方最早出现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Spencer)1859年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终身未娶的斯宾塞: 著名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终身未娶。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两位朋友。一个朋友问他:“你不为你的独身主义后悔吗?”斯宾塞愉快地答道:“人们应该满意自己所

2、做出的决定。我为自己的 决定感到满意。我常常这样安慰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个女人,因为没有做我的妻子而获得了幸福。”,1918年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Bobbitt)出版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从而为课程理论奠定了基础。由于专门研究人员的加入、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展、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近代学校兴起之后,课程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如中学课程、小学课程。狭义指某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等。,中国古代的

3、课程就有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欧洲中世纪初的课程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等七艺。事实上,西方是在七艺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学科,逐渐建立起现代学校课程体系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科课程受到了挑战,学校生活中那些非学科的经验也受到了重视,且认为这些经验对学生的态度、动机、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有明显的作用。,化学课:做实验,是综合活动实践课的一种。,男生节:北京生存岛实践、旅行。 这个游戏叫“上网”。,二、课程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课程分类:,(一)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和劳动技术、职业教育课程 按照培养目标

4、把课程分为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和劳动技术、职业教育课程。这是国内曾经长期采用的一种标准。,我们把教育目标分为德、智、体、美、劳五项目标,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建立相应的课程结构,其中设置的各门课程要在内容上达到全面性和均衡性,以便保证学生在这几方面得到发展。,小学: 德育课程:思想品德课; 智育课程:数学、语文; 体育课程与美术课程基本上每个小学都会开。,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当中。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

5、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闰土,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按照课程的内容是系统知识还是直接经验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习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课程。,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它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课程。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开书本而亲身体验现实的生活,以获得直接经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课程,比如训诂学、

6、音韵学、古代文学史等; 活动课程,比如社会实践等。,永定客家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时候是可以相配套的,比如宗教学原理课程与客家多神崇拜文化的考察。客家多神崇拜:儒道释诸神与民间神灵,供奉于同一堂或者同一桌。,国内课程研究人员指出,活动课程进入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改变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单一化的历史。,(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按照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可以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这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历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爱好,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这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

7、开发的课程。,清华大学人文实验班的必修课程:中国经典研读(三个学期)、西方经典研读(三个学期)。 选修课程:国际关系分析、外交学、中国近现代史、逻辑学等。,山西师范大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都有哪些?,大学里面常有类似讲座。,(四)显课程和潜课程 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或呈现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显课程与潜课程,显课程是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要在考试、测验中进行考核。,潜课程指的是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

8、仰、偏见和禁忌等。,比如对于唐诗春江花月夜的学习,显课程是指这篇诗的字、词、句、作者简介等;潜课程是指这首诗对学生的感染与熏陶作用。,这首诗有“孤篇压倒全唐”之美称,学生可以由诗歌中的哲理、美景、佳人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从而确立对善与美的追求。,潜课程也指宗教、文化中的某些禁忌。比如,宴请回族老师、学生的时候,菜肴都是清真宴,不吃猪肉等。,(五)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综合课程是相对于分科课程而言的,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

9、题或问题。,比如,教育学原理这门课主要是使用教育学的知识来讲授与学习,属于分科课程;而教育心理学与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这两门课程既需要使用教育学的知识,也需要使用心理学或管理学的知识,属于综合课程。,(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按照课程的管理体制,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意志。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而设计,并依据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作为基础,根据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各个学校

10、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为基础,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根据本校的实际条件,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而设计的,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国家课程,比如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清华和师大都有马克思主义学院,都会按照国家要求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在大学申请入党的同学都要上党课,取得党校结业证。地方课程,比如小学时候的山西地理文化,由这本教材可以知道山西省的几大盆地、几大山脉等。,校本课程,比如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的文史哲学术入门与教育研究院的国情战略与理论课。,左传课的谢思炜老师。,三、课程理论流派,(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

11、课程论流派的主张是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这一主张的早期代表是英国的斯宾塞,他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提出,为人类的幸福生活做准备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知识。并认为在学校课程中自然科学知识应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是所有活动中最有价值的活动。,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编制课程应以人类“客观的文化遗产”科学为基础,以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为轴心,设置相应的课程。他认为人的兴趣主要有六个方面并由此开设六类课程:经验兴趣,开设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课程;思辨兴趣,开设数学、逻辑学、文法学等课程;审美兴趣,开设

12、文学、绘画、音乐等课程;同情兴趣,开设语言课程;社会兴趣,开设公民、历史、政治、法律等课程;宗教兴趣,开设神学课程等。,20世纪,在学校教育范围内持学科中心课程论思想的主要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结构化课程等。,要素主义者认为,如果给学生提供未经分化的经验,学生势必要自己对它们加以分化和组织,这将妨碍教育的效能。在要素主义者看来,要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最有效能的内容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给学生提供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的重要特点在于,它是由若干门学科组成的,而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组织,这样每一门学科及其智力训练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至于造成像活动课程那样相互混淆以致教学功能被削弱的现

13、象。,但由于要素主义教育片面地注重书本知识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加重学生负担,脱离实际,故曾引起广大青年的不满,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至60年代末,要素主义教育在美国就失去统治的地位。,永恒主义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永恒主义对此的回答是明确而肯定的,那就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这些学科的价值都蕴涵在名著之中。为此,永恒主义者倡导阅读名著,认为名著可以训练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理解当代世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结构化课程思想是当代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一个发展。布鲁纳等人认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概

14、念、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是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是组成一门学科的核心,这种知识结构应成为教育的重点。,总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背景下,教育家提出不同的学科课程思想。通过这些思想可知,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学科课程要求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2、学科课程强调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应掌握教学的进度、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要求以及最终的评价。,3、学科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 4、学科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评价的主体,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的主要方式是考试,学生在评价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二)经验主义课程论 经验主

15、义课程论流派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这种课程理论强调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判断儿童,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要求来确定课程。这种课程注重追求人的和谐发展,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和发展,并且要求课程组织的心理学化。,经验主义课程论注重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组织教学,认为应该以学生的本性、尊严、潜能为核心来教学,而不是以僵硬的课程灌输为核心。,案例: 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帕夫雷什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年级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在第一节课上,女老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

16、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卫生。,苏霍姆林斯基和孩子们在一起。,老师的这种粗心大意的做法,给格里沙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老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感到抬不起头来。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老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丝毫没有察觉。,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他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结果,格里沙的数学和阅读只得了“2分”。格里沙终于忍受不住了,他流着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学校领导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后来,就是这个被女教师认为学习不好的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能。,分析: 很显然,这位女老师在教育方法上出现了错误。我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知道,这位女老师的行为违背了德育教育的“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