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专升本政治哲学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3789197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专升本政治哲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2015年-专升本政治哲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2015年-专升本政治哲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2015年-专升本政治哲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2015年-专升本政治哲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专升本政治哲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专升本政治哲学课件(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6年政治专升本复习,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哲学,哲学,世界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第二个方面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

2、题,也可称为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唯物主义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约前540前470),荀子,(约前325前238),唯物主义就是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哲学观点。,唯心主义就是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则是由精神派生的哲学观点。,唯心主义代表人物,黑格尔,黑格尔,(17701831),王守仁,(14721528),可知论是在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认为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哲学观点。,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 Kan

3、t,17241804),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不可知论是在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认为思维和存在之间没有同一性,人们不能认识世界的哲学观点。,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非人的精神),()主观唯心主义(人的精神),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或表现。,王守仁,(14721529),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客观唯心主义是把人之外的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或

4、表现。,朱熹,(11301200),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唯物主义发展的基本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直观猜测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陷: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指的是15世纪之前的唯物主义,在中国哲学史上指的是19世纪中叶之前的唯物主义。,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约前540前470),荀子,(约前325前238),五行图,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要指的是西方哲学史上15-19世纪

5、存在的唯物主义学说,其代表人物是:,霍布斯,霍尔巴赫,狄德罗,(Thomas Hobbes, 1588-1679),(Denis Diderot,1713-1784),(Paul einrich,Dietrich Holbach,1723-1789),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指的是19世纪以来的唯物主义,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弗雷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18958),约瑟夫 狄慈根,(Joseph Dietzgen,1828-1888),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世界观的基本问

6、题,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什么”,哲学史的二个对子,马哲的产生及其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 关联词: 工业革命 无产阶级,2、自然科学基础,关联词: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理论来源,关联词: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特点,、实践性(最显著特点)、科学性、革命性,物质与意识,列宁对物质观的科学规定,列宁根据新的科学成就,给物质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唯一特性是

7、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物质观 1、旧哲学的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义: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运动观,1、什么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变化的哲学范畴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运动观,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

8、态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时空观 1、什么是时空?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具有一维性、不可逆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具有三维性、可颠倒性 2、时空和物质的关系: 时空指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意识观 1、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发展阶段: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错误观点:庸俗唯物主义意识观(意识是人脑分泌的

9、特殊物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什么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指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产生一切事物的根源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3、形而上学的物质统一观 4、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与实事求是路线的关系,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辩证法的本意是通过论辩揭露对方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论辩术;后来引申为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观察世界的学说。,苏格拉底,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柏拉图,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是用

10、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存在状态;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存在状态。,()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世界的存在状态;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观察世界的存在状态。,()辩证法肯定矛盾的存在,用全面的观点思考世界的存在状态;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用片面的观点思考世界的存在状态(根本对立)。,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什么是联系? 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2、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事物之间发生联系是事务发展必然趋势的体现,是事

11、物发展的要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普遍性。如:蝴蝶效应 多样性:,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他称之为混沌学。 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以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

12、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什么是发展? 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如:无声电影黑白有声电影彩色电影立体电影球幕电影有味电影(方特4D电影院)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为什么新事物一定要战胜旧事物? 概念: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 总之,在人类

13、社会,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必然受到人们欢迎。,首先新生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方向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其次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具有新的生命力的事物;,最后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生事物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事物。,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与发展的根本内容和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 、对立统一也叫矛盾,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

14、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齿唇相依 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矛盾双方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老子论牙齿),、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矛盾双方相互否定 矛盾双方相互制约,、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同一性、斗争性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存在于统一体中,同时又打破限制,创造新统一体;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为矛盾双方的发展提供场所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共同提高 斗争性规定了事物发展方向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斗争性促使矛

15、盾双方此消彼长,并导致质变,(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 每个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同一矛盾的双方也不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普遍性与特殊性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着共性 共性、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实意义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1)质、量、度 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

16、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就是度。所谓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变化不会引起质的变化,超过这个限度,事物的质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如过犹不及,、量变 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 、质变 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区分质变和量变的标志是看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学习质量互变规律,掌握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又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既要反对“左倾”冒险主义,又要反对右倾保守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