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文人意趣和陶瓷风尚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3787230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6.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的文人意趣和陶瓷风尚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明代的文人意趣和陶瓷风尚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明代的文人意趣和陶瓷风尚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明代的文人意趣和陶瓷风尚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明代的文人意趣和陶瓷风尚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代的文人意趣和陶瓷风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的文人意趣和陶瓷风尚(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代的文人意趣和 陶瓷艺术风尚,明朝(1368-1644)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北进蒙古,南征安南。君主集权强化,皇帝大权独揽。明宣宗以后,皇权开始削弱,权力在内阁与宦官之间争夺。明朝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郑和下西洋以后,西学也随着一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开辟了窗口与机会。,商品经济环境下的科技文化成就:,文学方面:汤显祖、袁宏道及徐渭等文学艺术家领一时风骚;前后七子派、唐宋派、公安派和竞陵派竞相争辉;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极为繁荣,小说成就辉煌, 三言二拍及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名闻于史。科学方面: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李时珍本草纲目及徐霞

2、客的徐霞客游记等都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当时,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八 股 制,明时的科举制相对于隋朝而言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即采取八股取士。这一取士体制亦为清朝所沿用。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时文等 。它要求文章必须分四段,每段有四股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八股文,它对科技发展和思想解放有遏制作用。,李贽(15271602):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曾受教于王(王阳明)学的泰州学派,号卓吾,泉州(今属福建)人。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李贽思想具有反理学的色彩,肯定人的生存欲望提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又提出著

3、名的“童心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下之至文,未有 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昆 曲,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改革创新,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 在

4、幽闺自怜,江南经济的新变,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生产走向专业,分工明确,生产效率提高。出现了一批手工作坊。,明朝形成的环太湖经济圈,环太湖经济圈包括江苏的常州、无锡、苏州和浙江的嘉兴、湖州。这里成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早萌芽的沃壤,最先从农业社会走向工商业社会,开始城镇化发展的地区。经济上以丝织、茶叶、陶瓷、竹木工艺为主。,环太湖地区工商业的繁荣,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尤莫过于三吴,自昔吴俗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观赴焉。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贵吴器,而吴益工于器。【明】张瀚松窗梦语,环太湖地区工艺的精湛,明

5、代江南的丝织品,服 饰,皇袍,朝 服,朝 冠,仕女罩袄,金 冠,服 饰,环太湖地区工艺的精湛,明代的竹雕,环太湖地区工艺的精湛,纱 帽,玉带扣,镏金挂香囊,锡 壶,门 环,建 筑,岳 阳 楼,明旧民宅,明 旧 民 宅,明 代 瓷 器,大明五彩瓷,用白底青花,间装五色。风格五彩缤纷,热烈绚烂。它是明人以华为美审美理想的直接体现。,斗彩莲花纹盖罐,五彩莲池鸳鸯纹瓶,五彩青花折枝花果盘,五彩云龙纹碟,明代五彩瓷,文人书画艺术趋向世俗化,董其昌 山水手卷,文征明 绘图,徐渭 蔬果手卷,唐寅 四美图,环太湖地区流行的文人审美意趣,江南文人的艺术趣好:以古法书、名画真迹为第一,石刻次之,三代之鼎彝尊罍又次

6、之,汉玉杯玦之类又次之,宋之玉器又次之,窑之柴、汝、官、哥、定及明之宣窑、成化窑又次之,永乐窑、嘉靖窑又次之。,宜兴的青瓷与紫砂器皿,宜兴青瓷自汉代就已存在,人们简称为“汉青”。窑址在丁蜀镇,可能是越窑的源头,与其他品种都不一样,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质。明清的宜兴紫砂壶,由于文人的参与,渐渐成为文化的载体,与文人士大夫的欣赏习惯息息相关,主导了古玩走向,影响了几代人的审美情趣。,西晋青釉镂孔香薰,西晋青釉神兽,宋仿哥窑玉壶春瓶,宋玉壶春瓶,明代文人对工艺和工匠态度的改变,夫砂罐,砂也;锡注,锡也。器方脱手,而一罐一注价五六金,则是砂与锡与价,其轻重正相等焉,岂非怪事!然一砂罐,一锡注,直跻之 商

7、彝 周 鼎之列而毫无惭色,则是其品地也。张岱陶庵梦忆,竹与漆、与铜、与窑,贱工也。 而其人且与缙绅先生列坐抗礼焉。则天下何物不足以贵人,特人自贱之耳。张岱陶庵梦忆,宜兴紫砂器皿引领审美潮流,供春的紫砂器受文人情趣影响:“栗色暗暗,如古今铁。”“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清】吴骞阳羡名陶录,壶,则宜兴有茶壶,澄泥为之,始于供(龚)春,而时大彬、陈仲美、陈用卿、徐友泉辈,踵事增华,并制为花樽、菊盒、香盘、什锦杯子等物,精美绝伦,四方皆争购之。【清】吴骞阳羡名陶录,供春紫砂壶,供春紫砂壶,时大彬款方壶,时大彬款小壶,工匠的艺术精神大巧若拙,返璞归真。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追求超越世俗功利的审美情趣,苏州拙政园 回廊,苏州狮子林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