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粤教版必修1《离骚》教案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8660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粤教版必修1《离骚》教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必修1《离骚》教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必修1《离骚》教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粤教版必修1《离骚》教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粤教版必修1《离骚》教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6-2017 学年粤教版必修1 离骚教案 3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楚辞、 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 “羁” 、 “谇” 、 “怨” 、 “浩荡”、 “溘” 、“尤” 、 “反”、 “忳”等实词以及“虽” 、 “兮” 、 “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2、过程与方法: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赋与比的写法;2、 “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1、 提问:毛

2、泽东在 沁园春 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2、 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 “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 (板书课题:离骚)二、解题1、 屈原 , “楚辞”简介见资料(有学生自学完成)2、 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 ,通“罹”, “遭遇”义;“骚”, “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

3、“离忧” ;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 ;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 。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 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全诗 372 句,93 节,2464 字,课文是节选。三、 指导朗读1、注意节拍如:长太息 /以掩涕兮余/独/好修 /以为常虽/体解 /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 /可惩讲解

4、: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2、注意延长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忽反顾以游目兮讲解: “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3、注意重音4、注意感情讲解: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感情。诗人在感叹时要读得深沉而有力,诗人在充满理想时要读得激越而昂扬;读出诗人在遭受屈辱之后的悔恨和愤懑;还要读出诗人在“众女”种种丑2 态面前所表现出的高昂气节,在崇高理想面前所表现出的一往情深。四师生一起学习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弄清课文内容。2、 学生质疑,要求:对自己不能理解、小组讨论也不能理解的疑难字、词、句进行提问。3、 老师作出回答。重点讲解下列实词的意义:修

5、姱:修洁而美好。羁:喻指束缚、约束。谇:谏诤。怨:恨。 ( “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溘:突然。( “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尤:这里作“罪过”讲。 ( “以儆效尤”中“尤”即此义;“怨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异”、 “突出”义。)反:文言文中多作“返”讲。忳:忧闷。岌岌:高耸的样子。 ( “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险。)陆离:修长的样子。 ( “光怪陆离”中“陆离”形容色彩繁杂。)4、 学生说出课文意思。要求:指名35 人回答;纠正。区别下

6、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1)之哀民生之多艰高余冠之岌岌兮(2)以长太息以掩涕兮既替余以蕙纕兮竞周容以为度(3)虽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五、作业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 当堂背诵二、 研讨课文1、理解思想内容分析、讨论、概括:(1-7) : 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之因,表达“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8-13) :反省,表现为追求美政、美德“虽体解吾犹未变”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怀。2、 赏析重点诗句小组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

7、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3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四、分析特色1、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离骚 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情诗,以大胆的想象、 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作者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愤和精神上的追求。2、 语言特色。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舒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3、 赋的运用。

8、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4、 比兴手法。屈原比兴手法的运用,较诗经亦发展了一大步。(重点分析“比” )(幻灯打出)(1)王逸楚辞章句评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2)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评离骚: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思考:王逸、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屈原在离骚这首诗中所运用的比兴手法的?讨论,明确:王逸把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话界的意象群。课文中的意

9、象体系多为第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美人”为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正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其行洁,故其称物芳。 ”屈原借助“香草美人”托物喻志的手法,为后代诗人作家所普遍借鉴,成为我国诗歌的抒情传统。借景抒情、托物以讽、悲秋伤春成为唐诗宋词的主调,正说明了这种艺术创造的深远影响和巨大生命力。此外,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圆之能周兮”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五、布置作业1、 下列这副对联说的是哪一位作家?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2、 你最喜欢离骚中哪两句诗,哪句或哪几句诗引起了你的共鸣,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只要能抓住一点即可。3、 课外阅读语文读本第8 课屈原诗两首 ( 涉江、 国殇)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