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绥宝:研究考试大纲,深化复习教学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3781557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149 大小:3.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绥宝:研究考试大纲,深化复习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童绥宝:研究考试大纲,深化复习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童绥宝:研究考试大纲,深化复习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童绥宝:研究考试大纲,深化复习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童绥宝:研究考试大纲,深化复习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童绥宝:研究考试大纲,深化复习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绥宝:研究考试大纲,深化复习教学(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考试大纲,深化复习教学,高考热词:高中课改、传统文化核心素养、问题意识,第一,思路上科学规划、切实落实轮次复习目标与要求关注“四个意识”,在第一轮复习中,以教材为基点,专题下的 历史通史意识的初步养成。具体时段建议如下:,对于上述内容,我们倡导:不打乱教材对历史现象描述的顺序,遵循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模块的顺序,按照四个大的历史时期铺陈开来,初步形成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时空观念,把课标和教科书专题的体例初步转换为通史体例。同时,把选修选考的相关内容(建议主要整合选修和选修的相关内容)以历史材料的形式整合到相应的历史阶段中去。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关注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某个历史时期的

2、阶段特征、某个阶段历史发展的小线索以及对课标和教材知识的适当拓展。下面是今年高考试题在这些方面的具体统计,或许可以给我们的高考备考以启迪:,(1)历史概念,(2)历史结论,(3)阶段特征,(4)历史发展的小线索,(5)对课标和教材知识的适当拓展,在第二轮复习中,以模块为基点,通史下的历史专题的知识网络定型。关于专题设置的策略,我们建议在研读新课标与时政热点的基础上,可以尝试:(1)通史意识下的小专线:通史,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的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以“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为例,可以有这

3、样的几个小专线:从君主专制向民主政治的转型、从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到近代的共和再造、从朝贡体系向条约体系的转变、从古代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型、从古代手工业向近代工业的转型、从古代商业活动到开始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从宋明理学到“体”“用”困惑、从传统的私塾书院到近代的新式学堂,等。,(2)世界意识下的中外关联: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讲,所谓的世界意识,是指对于生活环境的认识除本民族之外,还畅想着以己为中心的其他区域的民族生活。以“明朝政治经济文化”为例,可以这样展开复习:先对明朝自身的状况进行探究,如“传统文明的发展与沉暮”、“转型前夜的种种迹象”等,然后再放在世界视野下进行考察,如“中西文明的交流与

4、碰撞”。,(3)现代意识下的古今贯通:现代意识是指人们对社会、政治、科学、文化等具有现代化的理解、掌握以至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对现代社会现象的反映。具体包括:自学、创新、问题、主体、合作、信息、道德、法制、环保、应用等意识。以“中国近代文化的变革”为例,可以从广义的文化展开这样的探究:中国近代从抗拒铁路、拆除铁路到大力兴修铁路,从私塾书院演变成新式学堂,以通商口岸为窗口的西化城市的出现和发展,以及近代以来留学生和出版机构传播近代西方先进思想。,对于上述内容,我们倡导:按照事件中心(即纵向的历史发展线索)和年代结构(即横向的历史阶段特征)的方式交错展开,引导学生把三本必修模块融会贯通,并形

5、成专题式的阶段特征网络体系。也就是说,形成的各个专题,以不同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为依托,把具体的历史现象在阶段特征的基础上专题化。,在第三轮复习中,以考纲为基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内化规范。在进行各种规范训练的同时,重视从某一模块出发,从某个角度切入,融汇基本的主干知识。同时,选修模块的冲刺备考安排在这个轮次,时间以4月底5月初的半个月为宜。具体操作建议:以热点为切入点、以题型为训练点、以主干知识为承载点,组合12+1+1的小试卷,训练学生的答题规范与解题技巧。在有限的备考时间里,历史知识的复习要建立在方法、建模等基础上。也就是说,以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载体,训练学生的各种规范性。这一阶段,老师即使

6、讲述了学生仍然不明白的知识,应该坚决回避。具体如何把握不再一一展开。,热词一:问题意识在考纲宗旨中增加了“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求(1)历史学科能力的最高体现(2)能力要求体系更加完整(3)发现问题和创设问题(4)对能力体系的提升所谓发现问题,就是从材料里提出在概念上立得住、有价值的、值得探索的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旧: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新: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2016卷一)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

7、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题解】伦理性材料中,有关人民主权学说的基本观点有:人民依靠契约建立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人民主权不可代表,反对英国的代议制;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成为“怪物”。契约古今皆有。“契约必须严守”是古罗马的一项原

8、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是孔子的名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际交流的频繁,完全靠人的道德诚信难以维持持久的契约关系。于是,卢梭把契约,上升为一种政治学说社会契约论。这种学说具有丰富的自由、民主、平等和法制的内涵。本题侧重考查考生对卢梭人民主权学说中的自由、民主等价值观的认识,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法制精神与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很好考查。,创造性阐述属于阐释的一种,即对某一领域的开拓性研究之后的表达,带有创造性。“阐述的力量恰恰在于在材料的基础上合理推论,触类旁通,从而揭示出史料背后更多的秘密”。由此,推测命题者的设计原则:以英国史作为分析内容来源,提出“妥

9、协是可耻的”论题;以法国大革命历史作为内容来源,提出“让人民主权的光辉照亮法国大革命前行的路”和“人民主权不可无限”;以美国史为内容来源,提出“论人民主权分立的必要性”;以苏联史为内容来源,提出“人民主权被代表的教训”。,例:人民主权不可无限阐述:18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在波旁王朝统治之下,王权专制达到顶峰,封建等级森严,整个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社会矛盾尖锐激烈。路易十六说,“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卢梭的启蒙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卢梭提出,人民可以根据契约建立国家,统治者根据公意管理国家;人民是主权拥有者,统治者不能维护人民的自由的时候,人民有权推翻他;人民主权不可代表,不可分割,也不可

10、转让。在人民主权学说的指引下,法国革命步步推进。1789年7月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1791年颁布宪法,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瓦尔密大捷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3年在人民,的推动下,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统治,激进的雅各宾派专政开始了,其恐怖政治和极权主义正是建立在极端平民主义和绝对平等原则之上,罗伯斯皮尔试图采取恐怖的手段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由于内部分裂,热月党人发动政变逮捕了罗伯斯皮尔及其同伙,并将之送上断头台。可以说,罗伯斯皮尔之死就是人民主权学说之殇。在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充分,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国王、贵族、教会

11、等旧势力成为革命对象,但是“人民”的阵营里也是党派林立,大资产阶级、工商业资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纷纷登台,热闹非凡。卢梭主张人民主权不能分割,被集体托付给了国家,而国家只是一个符号。于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就成为无所不为的合法的独裁者。罗伯斯皮尔最终作了卢梭学说的祭品,宣告了彻底的人民主权学说的破产。,思辨性卢梭提出的人民主权论没有对“人民主权”设置限制,相反,给“人民”以绝对的权力,这就为人民的集体专制提供了思想资源。后来有史学家甚至提出了卢梭是“二十世纪极权主义的先驱”的观点。在美国,民主主义思想家杰斐逊高扬人民主权说,他在起草独立宣言时写道:“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

12、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他还强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提出了人民参政的思想。可见,卢梭思想对美国独立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美国并没有实践卢梭的思想,而是根据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建立起了联邦政府。,卢梭思想的正面意义在于其思想武器的价值,但缺陷也很严重。另外,他反对代议制,认为人民主权不可代表,主张直接民主制,忽视了具体国情,可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反对分权制,认为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可后来的美国正是依靠三权分立确立起社会长期繁荣稳定的制度基础。因此,我们既可以肯定卢梭理论的思想武器意义,也可辩证分析卢梭思想的空想性一面。这

13、就是本题的思辨性所在。本题通过考查考生对社会契约论的完整理解,培育青年学生的思辨力,建构出新的历史认识,从而培养其质疑、求真和创新的精神品质与思维能力。,整体性 加强历史概念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这是本题给教学的珍贵启示。本题看似考查卢梭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人民主权说,但实际只是简单理解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应对卢梭社会契约论有较为完整的理解,还要对人民主权说进行辩证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对于世界历史上的几个大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整体认识。粗看是考查一个小概念,深入进去就会发现,本题几乎考查了世界历史上从17世纪英国革命到20世纪苏联历史,对于学生历史时空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2

14、016卷三)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第41题强化问题意识。无论有无指向,只要从中找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发现一点自己能组织的问题,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观点、展开论证都可以。自开商埠是为维护国家权益、主权、商业发展怎么答都行。,鼓励第41题给高分,言之有理就应该给分。条条框框限制,就制约了试题的开放性。不再给答案示例,就是为了避免有的地方把这个示例当做了标答。,第二,内容上实现教

15、材模块知识、新课标内容标准、新考纲考试范围和现实热点无缝对接重视“四个主干”,1、依托教材模块构建学科主干知识,专制与民主,必修一灵魂,专制制度时代利弊谈和民主制度演进与求索,第一个演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发展,为什么建立中央集权制,概念认识、揭示矛盾,作用或影响,皇位世袭(不能转让) 皇权至上(不能僭越),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专题知识:中央集权制度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大基础,经济基础:封闭分散的小农经济理论基础:法治思想和儒家思想,秦建立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丞相位高权重,西汉武帝建中朝-以丞相为核心的外朝权势丧失,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专制制度趋

16、于完善、相权分割,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并立-相权再分割,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强化,清朝雍正皇帝设军机处-军国大事皇帝一人裁决,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大矛盾,中央集权矛盾之一君与相之争,中央集权矛盾之二中央和地方之争,秦: 汉: 隋唐: 宋: 元: 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设刺史,郡县制,设节度使,郡县制,派文臣做地方官,行省制,废行省,设三司,分属中央,周朝:世卿世禄制(出身) 秦代:官僚政治的建立(军功) 汉代:察举和征辟(德、才)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 隋唐至明清:科举制(文才),选官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大保障,监察制度(1)开始于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2)发展于两汉 西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3)完善于北宋: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生效,使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强化于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其中,明太祖设立的锦衣卫负责监察官民的不法行为,直接由皇帝指挥,东厂、西厂直接由皇帝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