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_2016.3.12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3780356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_2016.3.12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社会心理学_2016.3.12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社会心理学_2016.3.12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社会心理学_2016.3.12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社会心理学_2016.3.12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_2016.3.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_2016.3.12(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知识,主讲 李广政 2016. 3.13,第一节 概述,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母体: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8年,社会学家罗斯(E.A.Ross)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社会心理学导论。,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F.H.奥尔波特(F.H.Allport)(1924):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

2、在所影响。,(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三)综合性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K.Lewin,1936) 的社会行为公式:B=f(P,E) B-behavior,行为 P=person,个体F=function,函数 E=environment,环境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个体行为是个体

3、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二)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在个体层面,主要研究内容是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等。(2)在人际层面,主要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等。(3)在群体层面,主要研究内容有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等。(4)在社会层面,主要研究内容有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

4、民性等等。,专栏 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关注的中心是个体 关注的中心是群体和社会尝试通过分析即时的刺激、 尝试通过分析一些社会变量,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来理解 如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解释社会行为 社会规范等来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预测行为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 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和参与观察法,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艾宾浩斯(H.Ebbinghaus,1908) :“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霍兰德(E.P.Hollander,1976):三阶段说: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启蒙期、形成期及

5、确立期。,一、哲学思辨阶段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在这一阶段,有关的社会心理学思想是和一般的心理学见解混杂在一起的,很难把“纯”的社会心理学观点分离出来。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二、经验描述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三、实证分析阶段这一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

6、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1. 研究领域拓宽。 2. 理论向多元化发展, 提出许多 ”小理论”。 3. 开展了应用心理学的研究。 4. 提出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价值中立原则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心理咨询中以遵守价值中立原则(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三)伦理原则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1. 道德可接

7、受性。2. 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者同意。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严格程序核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者说明,求得理解。3. 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4. 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5. 保密。6. 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搜集资料的方法叫观察法。 1. 自然观察2. 参与观察,(二)调查法1.访谈法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口头交谈来搜集资料的方法。 (1)特点若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访谈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和一套访谈提纲设

8、计、编制与实施的原则。这是为了保证访谈的客观性、科学性及有效性。访谈法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不是普通的“聊天”。(2)分类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3)访谈过程与技巧,2.问卷法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叫问卷法。(1)特点(2)分类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3)问卷的构成 (4)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三)档案法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资料(过去及现在的),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心理咨询中经常需要进行产品分析,追溯求助者的个人既往史,考察求助者的成长报告,实际上就是档案法的应用。 在某种意义上,档案法也是一种调查法,是对历

9、史资料的调查。三、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一、社会学习论二、社会交换论三、符号互动论四、精神分析论,一、社会学习理论,一、简史 联想 二、学习机制 强化模仿注意过程保持过程三、观察学习 动作再现动机过程 四、不足,二、社会交换论,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的关系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观点: 成功命题 刺激命题 价值命题 剥夺满足命题 侵犯赞同命题,三、符号互动论,人物:詹姆士、米德,布鲁默 该理论主张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特别重视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基本假设:(1)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

10、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 (2)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存在事物本身。 (3)个体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四、精神分析理论,1 意识与潜意识 2 力比多 3 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4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 快乐原则 建立人格的基础 自我 现实原则 人格的执行部分 统辖本我与超我 超我 至善原则 人格中体现道德准则的部分 发源于自我,(二)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集体无意识(三)霍妮的“文化因素论” 人格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后天因素在神经症和精神病的病因中起主要作用,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异是文化因素引起。 基本焦虑理论。,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11、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的社会性 社会化是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同时发展了自身的心理能力,健全人格和行为方式,第一节:社 会 化,一、 社会化的概念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和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社会化涉及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终身社会化早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二、社会化的内容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立人生理想培养社会角色,三、主要的社会化的载体 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四、社会化的类别

12、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从语言社会化开始的,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道德社会化道德观念与判断,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政治社会化。,第二节: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一、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二、社会角色的分类 按获得方式: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按角色的功能: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三、角色扮演过程角色期

13、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四、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第三节:自我、自尊和身份,一、自我自我的概念: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认知。主我与客我 , 镜我,(一)、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 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二)、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三)、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生理自我:出生八个月-3岁左右社会自我:3岁-13、14岁左右。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大约10年左右。 自我概念的测量,二、身 份 身份的定义: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

14、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身份与角色: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身份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三 、自 尊 自尊的概念: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自尊公式(詹姆斯,1890):自尊=成功/抱负影响自尊的因素: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自尊的测量 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一、定义 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自己的知觉 二、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1、认知者的经验(图式) 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3、认知者的情绪,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一、印象

15、与印象形成的概念: 印象是个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1、首因效应(先入为主)与近因效应 2、光环效应(以点代面) 3、刻板印象(凝固化),三、印象管理 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四、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1、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已 2、隐藏自我与抬高自我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已 4、投人所好,第三单元 归因,一、归因的概念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看成是业余社会心理学家,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经验归纳出来的,关于行为原因与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

16、念。,二、行为原因的分类(一)内因与外因(二)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三)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三、控制点理论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于20世纪50、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因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相同。,四、归因原则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个体归因时往往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一)不变性原则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间的不变联系。 (二)折扣原则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三)协变原则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