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实医检生理)体表心电图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3780092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6.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实医检生理)体表心电图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医实医检生理)体表心电图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医实医检生理)体表心电图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医实医检生理)体表心电图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医实医检生理)体表心电图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实医检生理)体表心电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实医检生理)体表心电图(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表心电图,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称为心电图(electrocardiagram, ECG)。 ECG的记录方法为细胞外记录,且记录的是整个心脏在心动周期中各细胞电活动的综合向量变化。,ECG的正常波形,一般以导联记录的ECG为代表。典型的ECG由P、Q、R、S、T五个波组成。,1. P波:代表两心房的除极化过程。 2. 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化过程。 3. T波:代表两心室复极过程。 4.U波:与浦肯野纤维网的复极化有关。 5. PR间期:从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时程。代表兴奋从心房传至心室所需的时间。 6. QT间期: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

2、的时程。代表心室开始兴奋除极化至完全复极到静息状态的时间。其时程与心率成反变关系。 7. ST段:从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之间的线段。此段心室各部分均处于除极化状态,其长短反应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长短。,ECG的波形及意义,第三节 血管生理 (Physiology of Blood Vessels),13%(arteries),64%(veins),7%(arteriols and capillaries),7% Heart,血管壁的一般微细结构,内膜:最薄,为管壁最内层主要由内皮构成中膜:较厚,由环形平滑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构成外膜:较薄,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小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根

3、据血管的生理功能分类,弹性贮器血管(windkessel vessel) 分配血管(distribution vessel) 阻力血管(resistance vessel)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 交换血管(exchange vessel) 容量血管(capacitance vessel) 短路血管(shunt Vessel),8,血管分类,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弹性贮器血管(windkessel vessel)指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这些血管口径粗、管壁厚,富含弹力纤维,有明显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左心室射血时,动脉内压力升高,推动动脉内

4、的 血液向前流动,主动脉和大动 脉被动扩张, 容积增大,左心室舒张时,主动脉瓣关闭,被扩张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把在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保证血管系统内的连续血流,意义:,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分配血管(distribution vessel)指中动脉,膜中平滑肌较多,管壁收缩 性较强,收缩和舒张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 阻力血管(resistance vessel)指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径细,阻力大,管壁平滑肌丰富,它平时保持紧张性收缩,形成外周阻力,维持动脉血压起重要作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真毛细血管起始部,

5、有平滑肌环绕,作用是控制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交换血管(exchange vessel)指真毛细血管,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外面有一薄层基膜,通透性很高,是管内与管外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容量血管(capacitance vessel)指静脉系统 ,口径粗、管壁薄、可扩张性大、容量大,安静时容纳循环血量 60 70,谓血液贮存库。 短路血管(shunt Vessel)是指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吻合支,分布在手指、足趾、耳廊等处的皮肤中短路血管开放,皮肤温度上升,散发量增加。短路血管关闭,减少皮肤散热量所以,短路血管的功能主要是参与体温调节活动,各类血管的功能

6、特点,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血压,脉搏,血流量(blood flow),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ml/min或L/min),Q=,P,R,血管两端压力差,血流阻力,血流速度(velocity of blood flow),血流速度:又称线速度,血液中一个质点移动的速度,它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总截面积成反比。,血管 横截面积(cm2),8,腔静脉,80,小静脉,250,微静脉,4500,毛细血管,40,微动脉,20,小动脉,4.5,主动脉,血管截面积,来源于血液流动时血液成分之间的摩擦阻力(粘滞性),及血流与管壁之间的摩擦阻力。,P1-P2 8L Q R = R r4,

7、为血液粘滞度与血液粘滞度相关因素有: 红细胞比容 血流切率 血脂 血管口径 温度L 为血管长度r 为血管半径,血流阻力(resistance of blood flow),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 单位Pa(牛顿/米2,N/m2) 1mmHg =133Pa =0.133kPa 动脉血压的概念 血流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强,血压 (blood pressure, BP),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收缩期BP的最高值 100120mmHg 13.316.0kPa 舒张压:舒张末血压最低值 6080mmHg 810kPa 脉压 =收缩压舒张压 3040mmHg 4.05.3kPa 平均动脉压 舒

8、张压1/3脉压 约100mmHg 表示法:110/70mmHg,血管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 血流的动力 血流的阻力阻力血管尤其是小动脉 口径,收缩期心室肌的收缩力 舒张期大动脉弹性回缩力,(使血流连续不断并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动脉血压的形成,各种动物的正常血压数值,*长颈鹿脑部动脉血压为17.33/9.33kPa (130/70mmHg)。, 搏出量 stroke volume 搏出量 收缩压血流速快 脉压 收缩压代表搏出量的多少 外周阻力 peripheral resistance 外周阻力血流速度变慢 舒张末期存留动脉内血量多舒张压 舒张压高低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9、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弹性好,脉压小 心率 heart rate 心率快 舒张期短 舒张压脉压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的比例 二者相适应,维持正常血压,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搏出量的改变 主要影响收缩压 心率的改变 主要影响舒张压和脉压 外周阻力的改变 主要改变的是舒张压 大动脉弹性贮器血管弹性的改变 脉压 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值的改变,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动脉血压是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动脉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各器官的血液供应和心脏负荷,每一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压力 发生周期性变化,引起动脉管壁产 生的波动。在体表如桡动脉。分为 上升支和下降支。,动脉脉搏

10、 Arterial pulse,动脉脉搏波形,正常,锁骨下动脉,桡动脉,上升支,下降支,降中峡,降中波,主动脉瓣关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血流折返、大动脉回弹),静脉血压:静脉内血液对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静脉回心血量: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血量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搏出量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静脉血压与右心房压之差是驱动血液回流入心脏的动力,静脉血压(venous pressure),影响静脉血压的因素: (1) 心脏射血能力 (2)静脉回心血量,影响静脉回流因素: (1)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2)心肌收缩力 (3)

11、体位改变 (4)骨骼肌和静脉瓣 (5)呼吸运动,体位性低血压,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微循环。,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有:1迂回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此通路迂回曲折,血流缓慢,真毛细血管相互交织成网状,且真毛细血管壁较薄,通透性大,是血液和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有:2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多见于骨骼肌,主要作用是使部分血液快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 3. 动静脉短路: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多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微循环三条通路的生理意

12、义:,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物质交换与气体交换,+,+,0,生理意义,称“营养通路”,是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少量物质 保持循环 血量恒定,称“非营养通路”,无物质交换 增加辐射散热,调节体温,微循环的血流量主要是通过调节毛细血管前后阻力来实现的。,微循环的调节,前阻力血管( pre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前闸门)小动脉、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都能改变毛细血管的血流阻力,其舒、缩活动可改变所灌流的器官、组织的血流量 后阻力血管(post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后闸门) 微静脉和小静脉管壁平滑肌舒缩可影响毛细血管的血压

13、、容量及滤过,对血流产生一定 阻力,1.神经因素 2.体液因素 3.自身调节,微循环的调节,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外面有基膜包围,总的厚度约0.5m,有细胞核的部分稍厚。内皮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处存在着细微的裂隙,成为沟通毛细血管内外的孔道,微循环中的物质交换,扩散,滤过和重吸收,入胞 出胞,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四个因素,即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EFP)EFP=(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

14、压),组织液的生成,过程: 毛细血管动脉端的有效滤过压为正值,液体 滤出而成组织液;毛细血管静脉端的有效滤过压为负值,组织液回流入毛细血管。,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淋巴回流,影响组织液的生成因素,微动脉扩张、微静脉收缩、右心衰,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生成,静脉回流,蛋白尿或肝功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生成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通透性,烧伤、过敏 通透性 组织液生成,淋巴回流 淋巴回流受阻 组织液滞留,Filariasis (elephantiasis) 丝虫病,生成:

15、淋巴液来自组织液。血浆滤过生成的组织液90被重吸收,其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回流: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流入集合淋巴管和淋巴结,最后经淋巴导管(胸导管和右淋巴管)进入静脉(两侧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加入血液循环。 功能: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带回至血液中,能清除组织液中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较大的分子及组织中的红细胞和细菌等。,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回收蛋白质 脂肪的吸收 调节体液平衡 防御和免疫,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肌收缩力,心率,血管的口径,一、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一) 心脏的神经支配 (二) 血管的神经支配 (三) 心血管中枢(四) 心血管反射 二、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一)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二) 血管紧张素(三) 血管升压素(四) 其他体液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