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写法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3777398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写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写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写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写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写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写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写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一、课前部分,(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 (1)明确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2)明确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明确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 (1)确定知识目标。 (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3)确定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A、

2、教学目标的叙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格式来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行为限制或特定活动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是指具体的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作。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学习之

3、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通过学习教材第三课鸦片战争(行为条件),能够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B、教学目标的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论语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

4、;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A .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B. 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

5、养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关于“过程与方法”对于“过程与方法”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 B. 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生能感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

6、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 (1)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指就本课而言要突出的教学重点。它要求结合单元目标研究本课应突出的重点内容。(荷塘月色怎样写景状物) (2)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指本课的就学生而言有难度,须突破的知识难点。(荷塘月色情感的把握),(五)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串讲法 讨论法 诵读法,(六)教学用具,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二、课堂部分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

7、的写作要求:要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二)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要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三)师生互动部分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和师生互动的具体内容。,在师生互动中要注意下列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设计出合理的师生互动方式。 要注意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课堂教学要在统一讲解的时候,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分组活

8、动。,(四)课堂总结部分,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回忆巩固的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五)课后作业部分,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 每节课设计若干道习题(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三、课后部分教学后记,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 (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 (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反思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 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教学设计一般要有四个部分:,一、教学目标 二、难点重点 三、课时安排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2、教学内容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