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肺炎2017.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3777395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肺炎2017.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肺炎2017.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肺炎2017.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肺炎2017.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肺炎2017.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肺炎20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肺炎2017.(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肺炎,2016年11月07日湘潭市中心医院 儿科一区,概 述,支气管肺炎,肺炎指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之肺部炎症(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共同临床特点: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罗音,我国小儿死亡的首位原因,儿科常见病,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内 容 提 要,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特点,病理生理特点,儿童肺炎分类,临床表现及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儿童肺的结构特点,横膈,肺,细支气管,肺泡,气管,支气管,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特点,图1 肺小叶模式,静脉,软骨,平滑肌,动脉,毛细血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儿童肺的发育分期,腺期

2、(5-17周):到17周 呼吸道的所有传导区均已出现,但还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这个时期出生的胎儿不能存活),成管期(16-25周):气管、终末支气管生长增大,肺组织开始形成丰富的血管。至24周肺泡管形成。最后,部分终末肺泡囊形成,是呼吸成为可能(这个阶段出生的胎儿存活的机率很小),成囊期(24周-出生):大部分终末肺泡形成,它们的气道上皮细胞开始变为扁平,毛细血管扩张。血气屏障发育较为完善。,肺泡期(胎儿晚期-出生后8岁):至32周肺泡样结构形成。肺泡上皮层逐渐变成鳞状上皮,从而能进行气体交换。出生后95%成熟肺泡发育完善。,喉环状软骨下缘上呼吸道:鼻、鼻窦、咽、咽鼓管、喉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

3、、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特点,呼吸道 分界线,支气管肺炎,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特点,下呼吸道解剖特点,气管:狭窄、粘膜富血、软骨弹性差 易阻塞纤毛运动差、不易清除微生物 易感染右支气管粗、短、直 异物易坠入肺组织:肺泡量少、间质旺盛 血多气少易缺氧弹性差、无kohn氏孔 肺不张,呼 吸 功 能,潮气量:安静呼吸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肺活量:一次深吸气后最大呼气量。小儿50-70ml/kg年 龄 肺活量值(ml) 潮气量值(ml) 新生儿 140 15-20 1岁 500 30-70 6岁 1000-1800 150 成人 2700-6300 400,气候突变、护理不当

4、、通风不良某些疾病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营养不良),诱 因,大叶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分 类,病因分类,病毒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衣原体肺炎 原虫性肺炎 过敏性肺炎真菌性肺炎 非感染病因所致肺炎吸入性肺炎,分 类,病程分类,急性: 1月迁延性: 1-3月慢性:3月,临床表现分类,典型性肺炎非典型性肺炎,轻症肺炎重症肺炎,分 类,感染地分类,社区获得性 肺炎(CAP)院内获得性 肺炎(HAP)(新生儿肺炎),病 理,以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肺泡内充满渗出物,若病变融合成片,可累及多个肺小叶或更为广泛。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不同病原肺炎的病理改

5、变亦不同 细菌性肺炎以肺实质受累为主病毒性肺炎则以间质受累为主,病 理 生 理,2.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严重缺氧时,无氧酵解增强,常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二氧化碳排出受阻,可产生呼吸性酸中毒 水潴留,造成低钠血症,1.呼吸功能不全由于通气和换气障碍 氧/肺泡/血液 血含氧量致低氧血症 二氧化碳/血液/肺泡 CO2 SaO2 85%, 还原血红蛋白50g/L时,出现发绀 PaO2 50mmHg(6.67kPa)PaCO2 50mmHg(6.67kPa)即为呼吸衰竭,病 理 生 理,病 理 生 理,3.循环系统心肌炎 右心负荷增加 心力衰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4.神经系统颅内压增加脑水

6、肿中毒性脑病,5.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 腹泻、呕吐 中毒性肠麻痹 消化道出血,病 理 生 理,临床表现及体征,轻症 主要累及呼吸系统 无其他系统合并症 主要症状:发热 咳嗽 :刺激性干咳或咳嗽有痰 气促 全身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体征: 呼吸增快:40-80次/分鼻翼煽动发绀肺部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重症 除呼吸系统外,尚累及其它系统 循环系统: 心肌炎 神经系统: 中毒性脑病、脑水肿 消化系统: 中毒性肠麻痹 、 消化 道出血DIC:,辅 助 检 查,正常胸片,支气管肺炎,1.胸部影像学(X线检查),辅 助 检 查,1.胸部影像学(肺部CT),辅 助 检 查,2.病原学检查,呼

7、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病 毒 感 染,常 见 致 病 菌 感 染,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痰培养,抗原或核酸检测,特殊病原体 (支原体、结核),辅 助 检 查,3.外周血检查,血气分析,反映肺通、换气功能及酸碱状态的客观指标主要指标:PH值:7.35-7.45PaO2:10.6kpa(80mmHg)PaCO2:4.67-6.00kpa(35-45mmHg)HCO3-:20-22mmol/L,外周血检查,1.血常规:WBC 增高、N增高- 提示细菌感染WBC正常或降低、L增高- 提示病毒感染2.血涂片:可见核左移,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有时可见

8、异型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CRP):细菌感染时,血清CRP浓度上升,24,辅 助 检 查,诊 断 及 治 疗,鉴别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 以咳嗽为主,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肺部呼吸音粗糙或有不固定的干湿罗音。肺结核 婴幼儿活动性肺结核的症状及X线影象改变与支气管肺炎相似之外,但肺部罗音常不明显。支气管异物 吸入异物可致支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导致肺气肿或肺不张,易继发感染、引起肺部炎症,诊 断 及 治 疗,(一)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18-20C)相对湿度60%。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变换体位,以利痰液排出。加强营养,饮食应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少量多餐,重症不能进食者,可

9、给予静脉营养。,1.氧疗:流量0.5-1L/min,浓度40% 2.保持呼吸道通畅3.心力衰竭的治疗: 吸O2、镇静、强心、利尿4.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二)对症治疗,(三)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 :针对病原用药 使用原则:早治疗,足量,足疗程 治疗疗程 :体温正常后5-7天,症状体 征消失后3天停药,诊 断 及 治 疗,抗生素的选用,(四)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作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炎性渗出物,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管通透性和微循环,降低颅内压适应症: . 中毒症状明显;. 严重喘憋;. 伴有脑水肿、中毒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地塞米松常用剂量:0.1-0.3mg/kg.d,疗程3-5

10、日。,生物制剂的应用,血浆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诊 断 及 治 疗,(五)对合并其他疾病和并发症的治疗,对佝偻病、营养不良,应给予相应治疗 对并发脓胸、脓气胸者应及时抽脓、抽气。遇到下述情况宜考虑胸腔闭式引流; 年龄小,中毒症状重;脓液粘稠,经反复穿刺抽脓不畅者;张力性气胸 肺大泡一般可随炎症的控制而消失,诊 断 及 治 疗,治疗原则:控制炎症、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对症支持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两种常见的非典型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概述最常见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50%以上,RSV是RNA病毒,分A/B两个亚型,南方夏秋季流行,北方冬春季节流行,数年会出现1次爆

11、发流行,其他病原有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毛细支气管炎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峰值发病年龄为2-6月龄,38.5摄氏度或有感染症状时需做血培养;(3)重症、尤其是具有机械通气指征时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毛细支气管炎,治疗 1.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需要住院治疗,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患儿应放宽住院指征 2.转入ICU指征:对给予浓度50%的氧吸入仍不能纠正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的患儿。 3.药物治疗:(1)支气管扩张剂:2受体激动剂,可试验性雾化吸入 (2)糖皮质激素:不推荐常规使用全身应用,可选用雾化吸入 (3)抗菌药物、利巴韦林及胸部物理疗法:不常规使用。治疗原则: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

12、,监测病情变化、供氧以及保持水电解质内环境稳定。,毛细支气管炎,概述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1-3周,无季节性,北方秋冬多,南方春夏多。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近年来,5岁以下儿童MPP的报道有增多。MPP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10%-40%;有研究发现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童MP携带率为21.2%。发病机制:(1)粘附(2)免疫损伤(3)产生CARDS毒素。,肺炎支原体肺炎(MPP),X线影像学表现 1.类小叶性肺炎:点状、小斑片状浸润影 2.类似病毒性肺炎:间质改变 3.类似细菌性肺炎:节段性/大叶性实质浸润影 4.肺门淋巴结肿大性 婴幼儿

13、:多表现为间质病变或散在性斑片状阴影;年长儿:以肺实质性病变及胸腔积液多见: 肺部CT:结节状或或小斑片状影、磨玻璃影、马赛克征、树芽征、支气管充气征、淋巴结大、胸腔积液等,部分可表现为坏死性肺炎。 肺实变较间质病变吸收慢,合并感染时也吸收慢,一般4周时大部分吸收,8周时基本完全吸收。,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表现:可急可缓,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可伴头痛、胸痛、胸闷等;多无气促及呼吸困难,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出喘息或呼吸困难,年长儿肺部湿罗音出现相对较晚,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病程可持续2周甚至更长。 其他系统表现:25%的MPP患儿有其他系统表现,包括皮肤、粘膜系统(斯-琼综合征)、心血管系统(心

14、机损害)、神经系统(吉兰-巴雷综合征)、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等,常发生在起病后2天-数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影像学表现,肺部CT,胸片(X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定义:一般认为,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天及以上,临床征象加重,仍持续发热,肺部影像学加重者,考虑为RMPP。表现:年长儿多见,咳嗽剧烈,呼吸困难等。胸部影像学进行性加重,病灶范围扩大,密度增高,胸腔积液,甚至坏死性肺炎和肺脓肿。易累及其他系统,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RMPP发生的机制:1.MP的型别与载量;2.MP耐药;3.粘液高分泌;4.高凝状态;5.混合感染;6.社区获

15、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CARDS)产生等。,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实验室诊断 1.病原学诊断:(1)分离培养:需10-14天,早期诊断意义不大;快速培养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价值有限。 (2)血清学诊断:检测抗原和抗体 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检测IgM和IgG混合抗体;单次抗体滴度1:160,诊断近期感染有参考价值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分别检测IgM和IgG;单次MP-IgM阳性,对诊断MP的近期感染有价值 MP-IgM:感染后早期抗体,一般感染后4-5天出现,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完善,可出现假阴性 (3)核酸诊断:RT-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等 2.血氧饱和度测定:根据病情选择。 3.其他相关检查:(1)外周血细胞计数(2)C反应蛋白(CRP)(3)血清学检查:ADH、D-二聚体、PC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