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 课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377099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化工原理》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化工原理》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化工原理》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化工原理》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 课件(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化工原理教研室 Chem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Research Section,2,第五章 传 热,Chapter 5 Heat Transfer,3,概述(Introduction),化工生产的传热问题,化学反应:向反应器提供热量或从反应器移走热量; 蒸发、蒸馏、干燥:有一定的温度要求,需输入或输出热量; 高温或低温管道与设备要求隔热保温,减少热损失; 热能的合理利用和废热回收。 凡是有温差的地方就有热量传递,传热处处存在。,4,概述(Introduction),传热的三种基本方

2、式,一、热传导: 依靠物体中微观粒子的热运动,热量从物体内部高温部分传 递到低温部分或者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 温物体的过程,如固体中的传热; 特点:单纯的热传导过程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即没有物质的宏观位移。 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液体、导电固体和非导电固体的导 热机理各不相同: 气体:气体分子做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5,导电固体:自由电子在晶格间的运动;良好的导电体中有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在晶格之间运动,正如这些自由电子能传导电能一样,它们也能将热能从高温处传到低温处。 非导电固体:非导电体导热是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来实现的 液体: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类似于气

3、体和非导电固体。 二、对流:流体各部分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对流只能发生在流体中。通常把传热固体表面与接触流体的传热也称为对流给热,简称给热。 自然对流:静止流体内部由于温度不同、密度不同,造成流体内部发生对流而传热。 强制对流:流体在外力的强制作用下运动而发生的对流。,6,三、辐射传热:以电磁波传递能量的现象。物体会因各种原因发射出辐射能热辐射:物体因热的原因发出辐射能的过程,高温物体把热能转变成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热现象。任何物体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把热能辐射出来,也能把其他物体辐射的电磁波吸收并转变成热能。特点:热辐射既是能量的转移,又伴有能量形式的转化。此外,辐射能

4、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任何物质作媒介。高温下,辐射传热是主要传热方式。,7,一、温度场和等温面 温度场:某一时刻,物体(或空间)各点的温度分布,热传导,t 某点的温度,; x,y,z 某点的坐标; 时间。,不稳定温度场:各点的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温度场。,稳定温度场:任一点的温度均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温度场。,8,等温面:在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组成的面。不同温度的等温面不相交。,任意点不能同时有两个温度,9,二、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两等温面的温度差t与其间的垂直距离n之比,在n趋于零时的极限(表示温度场内某一点沿等温面法线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偏导数的意义:不同等温面间的导热,只考

5、虑其沿法线方向的温度差。,温度梯度是向量,其方向垂直于等温面,温度增加方向为正。,10,dQ 热传导速率,W或J/s; dA 导热面积,m2; t/n 温度梯度,/m或K/m; 热导率,表征材料导热性能的物性参数, 越大,导热性能越好,W/(m),三、傅立叶定律 热传导速率(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与温度梯度及垂直于法向的导热面积成正比。,用热通量来表示:,一维稳态热传导:,11,四、热导率,热导率定义由傅立叶定律给出:,物理意义:温度梯度为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传热面积的热通量;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 ,导热性能越好。 从强化传热来看,选用大的材料;相反要削弱传热,选用小的材料。

6、,与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关,是物质导热能力的表征;数值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结构及组成、温度和压力等因素。,12,(1)固体 纯金属 , , 纯金属比合金的大。 非金属 , , 同样温度下, 越大, 越大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变化不太大),大多数均质固体与t呈直线关系,可表示为: (2)液体:金属液体和非金属液体 金属液体导热系数较高,非金属液体较低,非金属中,水的导热系数最大。,绝大多数液体,T 增 减 。 一般来说, 纯液体溶液 。,13,(金属固体) (非金属固体) (液体) (气体) 的大概范围: (金属固体101102 W/(mK)(建筑材料10-1100 W/(mK) (绝缘材

7、料10-210-1 W/(mK)(液体10-1 W/(mK) (气体10-210-1 W/(mK),(3)气体 气体不利于导热,但可用来保温或隔热。 固体绝热材料的热导率之所以小,因为其结构呈纤维状或多孔,其空隙率很大,孔隙中含有大量空气的缘故。,14,五、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一)单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假设: 平壁内温度只沿x方向变化,y和z方向上无温度变化,是一维温度场。 (2)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稳定的温度场。,一维稳定的温度场:,若对边界条件积分:,若不随 t 而变,15,式中: Q 热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平壁的热量,W或J/sA 平壁的面积,m2;b 平壁的厚度,m; 平壁的热导率

8、,W/(m)或W/(mK);t1 , t2 平壁两侧的温度,。,若积分式上限从 改为 积分得:,若 不随t变化,t x 直线关系;,则 t x 抛物线关系。,若 随 t 变化关系为:,16,(二)通过多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假定: (1)一维稳定的温度场 (2)各层接触良好,接触面两侧温度相同。,推广至n层:,17,(三)各层的温差从上面的式子可以推出:,在稳定多层壁导热过程中,哪层热阻大,哪层温差就大; 反之,哪层温差大,哪层热阻一定大。 当总温差一定时,传热速率的大小取决于总热阻的大小。,18,六、通过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假设: (1) 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稳定温度场; (2) 各点温度只

9、沿径向变化,一维温度场。,(一)通过单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取厚度为dr同心薄层圆筒,圆筒的内外半径不等,导热面积与半径成正比,A =2 r l,代入傅立叶公式:,19,Q 热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圆筒壁的热量,W或J/s 圆筒壁的导热系数,W/(m)或W/(mK);t1 , t2 圆筒壁两侧的温度,。r1 , r2 圆筒壁内外半径,m。,边界条件为:,20,2对于 的圆筒壁,以算术平均值代替对数平均值 导致的误差4%。,1上式可以变为:,对数平均面积,3积分上限改为变量 t 和 r , 圆筒壁内的温度分布为:,tr 成对数曲线变化(假设不随 t 变化),21,圆筒壁的热传导,各层圆筒的不同半径

10、 r 处Q 相等,各处热通量 q 却不等。,多层圆筒壁传热的总推动力也为总温度差,总热阻也为各层热阻之和,但计算时与多层平壁不同的是各层热阻对应的传热面积不相等,应采用每层的平均面积 。,4通过平壁的热传导,各处的 Q 和 q 均相等:,对于n层圆筒壁:,22,两流体通过间壁的传热,直接混合式传热:冷热两种流体直接接触,在混合过程中 进行热交换,如凉水塔。 间壁式换热:参与传热的两种流体在固体间壁的两侧,冷 热流体在不直接接触的条件下通过固体间壁进行热量交换,两流体间的热量传递,23,换热器换热过程:固体间壁的导热;流体与壁面间的传热对流给热。,流体在间壁两侧作湍流流动,近壁处分为: 层流底层

11、、过渡层、湍流主体。,层流底层:流体质点在流动方向作平行 流动,传热方向上无质点的混合,温度 变化大,近壁处层流底层的传热主要是 热传导。 层流底层膜虽薄却是主要热阻所在,层 流底层越厚,热阻大,温差大。 湍流主体:在远离壁面的湍流中心,流 体质点充分混合,温度趋于一致(热阻小),传热主要以对流方式进行。质点相互混合交换热量,温差小。,两流体通过间壁的传热,24,过渡区域:温度分布不像湍流主体那么均匀,也不像层流底层变化明显,传热以热传导和对流两种方式共同进行。实质上对流传热是流体的对流与热传导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热传导分析,温差大热阻就大。 流体湍流流动时,热阻主要集中在层流底层。 要强化

12、传热,必须减少层流底层的厚度。 对流传热多指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其传热速率与流体性质及边界层的状况密切相关。 假设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热阻全集中在当量厚度为 t 的膜内,膜外无热阻存在,膜内传热主要以热传导的方式进行。 膜模型:该膜集中了全部传热温差并以导热方式传热的虚拟膜。,两流体通过间壁的传热,25,牛顿冷却定律,在虚拟膜内由傅立叶定律表示传热速率:,冷流体被加热:,热流体被冷却:,设,,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可用牛顿冷却定律来描述:,冷流体被加热:,热流体被冷却:,给热系数 Tw tw壁温 T,t流体温度,两流体通过间壁的传热,26,通常热损失随保温层厚度增加而减少,对于直径小的管路

13、或设备,加保温层后散热仍然很多. 原因:管壁既有热传导,又要与环境对流传热。,保温层的临界厚度(补充),热传导,对流,共同作用,r2,r1,tb,t1,t2,27,净传热: Q = f (r2),热损失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临界点前,加保温层散热量随临界半径增大而增大 临界点后,加保温层散热量 随临界半径增大而减少。 一般实验室小管路系统的保温层不超过其临界厚度。,保温层的临界厚度,r2临界半径,临界点,28,传热速率和传热系数,间壁两侧流体的热交换过程包括:三个串联的传热过程。,稳定传热过程,两侧给热与间壁导热的三个过程热流量相等。 且对于平壁,传热面积相等为 A;热通量q 也相等。,29,三

14、个串联的传热过程组成:,管外对流:,管壁热传导:,管内对流:,对于稳定传热:,R,30,dm=(d1+d2)/2,R总热阻 K传热系数,若内外表面积不相等,三个串联的传热过程组成:,导热面积:,对平壁:,31,若三个传热面积不同, 各热通量也不同。 以内表面为基准:,以热阻形式表示,32,以内表面为基准的传热系数,以外表面为基准的传热系数,计算中,采用内外表面为基准结果相同,换热器生产厂家习惯以管外表面积表示。,传热系数,33,获取 K 的另外两种途径,查取 K 值 传热手册载有 K 的经验数值,可供设计参考。,(2) 实验测定 实验测定换热器的传热量和温度,由传热基本方程计算K 值,34,因

15、垢层导热系数很小,即使厚度不大,垢层热阻也很大,往往会成为主要热阻,计算K值时,污垢热阻不可忽视。 管壁内侧和外侧的污垢热阻分别: Rs1 和 Rs2 ,则总热阻,污垢热阻,为消除污垢热阻的影响,应定期清洗换热器。,以外表面 积为基准,平壁,35,污垢热阻,污垢热阻的大致数值,36,若求整个换热器的 Q, 需要对 积分, 因 K 和(Tt)均具有局部性,因此积分有困难。 为此,该式中 K 取整个换热器的平均值K, (Tt)也取为整个换热器上的平均值tm,则积分结果: 式中: K 平均总传热系数;tm 平均温度差。,总传热速率方程,总传热速率方程,37,减薄传热壁面; 当壁面两侧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差别大,即12K2 ,应设法提高给热系数小的一侧值 当壁面两侧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相差不大,即12 应同时提高两侧的给热系数。 若污垢热阻起主要作用,须设法减慢污垢生成速度, 减少污垢热阻。 增大传热系数 K,须设法减小占控制地位的主要热阻。,提高K值的途径,38,由生产工艺需要的传热速率确定传热面积,须对物料加热(冷却)时所需提供(移除)的热量加以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