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学的基础理论 (一) 理论讲解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3770896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器人学的基础理论 (一) 理论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机器人学的基础理论 (一) 理论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机器人学的基础理论 (一) 理论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机器人学的基础理论 (一) 理论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机器人学的基础理论 (一) 理论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器人学的基础理论 (一) 理论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器人学的基础理论 (一) 理论讲解(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机器人学的基础理论 (一),2.1 刚体的位姿描述 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3 机器人的位姿分析 2.4 机器人正向运动学和逆向运动学,2.1 刚体的位姿描述 2.1.1 刚体的旋转运动,2.1 刚体的位姿描述 2.1.2 旋转矩阵的性质,B相对于A的旋转矩阵Rab:满足6个约束方程:因此3个独立变量决定一个旋转运动。,2.1 刚体的位姿描述 2.1.3 旋转矩阵(算子)相乘法则,相对于固定坐标系进行运动变换时,旋转变换的顺序从右到左; 相对于运动坐标系进行运动变换时,旋转变换的顺序从左到右。 矩阵相乘运算不满足交换率。,2.1 刚体的位姿描述 2.1.4 欧拉角的旋转矩阵,Z

2、YZ欧拉角: 在初始时刻,坐标系A和B重合; 坐标系B首先绕A的Z轴旋转角,形成新的坐标系A; 坐标系B首先绕A的Y轴旋转角,形成新的坐标系A ; 坐标系B首先绕A 的Z轴旋转角,达到B的最终状态。,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1 齐次坐标,一、空间任意点的坐标表示 在选定的直角坐标系A中,空间任一点P的位置可以用3 1的位置矢量AP表示,其左上标表示选定的坐标系A,此时有 ,式中:PX、PY、PZ是点P在坐标系A中的三个位置坐标分量,如图1.1所示。,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1 齐次坐标,一、空间任意点的坐标表示,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1 齐次坐标,二、齐次

3、坐标表示 将一个n维空间的点用n + 1维坐标表示,则该n + 1维坐标即为n维坐标的齐次坐标。 取 w为比例因子: 当取w = 1时,其表示方法称为齐次坐标的规格化形式,即,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1 齐次坐标,三、坐标轴的方向表示,w=0:向量 w0:标量,原点o 如何表示?,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1 齐次坐标,三、坐标轴的方向表示 例1.1 用齐次坐标表示图1.3中所示的矢量u、v、w的坐标方向。,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2 动系的位姿表示,在机器人坐标系中 运动时相对于连杆不动的坐标系称为静坐标系,简称静系; 跟随连杆运动的坐标系称为动坐标系,简称

4、为动系; 动系位置与姿态的描述称为动系的位姿表示,是对动系原点位置及各坐标轴方向的描述。 何为位置?何为姿态?,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2 动系的位姿表示,一、连杆的位姿表示 OXYZ为与连杆固接的一个动坐标系 位置:姿态:,N-X O-Y A-Z,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2 动系的位姿表示,一、连杆的位姿表示 连杆的位姿可用下述齐次矩阵表示 :,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2 动系的位姿表示,图1.5表示固连于连杆的坐标系B位于OB点,XB = 2,YB = 1, ZB = 0。在XOY平面内,坐标系B相对固定坐标系A有一个30的偏转,试写出表示连杆位姿的坐标

5、系B的4 4矩阵表达式。,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2 动系的位姿表示,n o a p,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2 动系的位姿表示,二、手部的位姿表示 机器人手部的位置和姿态可以用固连于手部的坐标系B的位姿来表示: 取手部的中心点为原点OB; 关节轴为ZB轴,ZB轴的单位方向矢量a称为接近矢量,指向朝外; 两手指的连线为YB轴,YB轴的单位方向矢量o称为姿态矢量,指向可任意选定;,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2 动系的位姿表示,二、手部的位姿表示 关节轴为ZB轴,ZB轴的单位方向矢量a称为接近矢量,指向朝外; 两手指的连线为YB轴,YB轴的单位方向矢量o称为姿态矢

6、量,指向可任意选定; XB轴与YB轴及ZB轴垂直,XB轴的单位方向矢量n称为法向矢量,且n = o a,指向符合右手法则。,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2 动系的位姿表示,二、手部的位姿表示,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2 动系的位姿表示,三、目标物齐次矩阵表示 (例),图1.8 楔块Q的齐次矩阵表示,1 让楔块绕Z轴旋转90,用Rot(Z,90)表示 2 再沿X轴方向平移4,用Trans(4,0,0)表示,,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2 动系的位姿表示,若让楔块绕Z轴旋转90,用Rot(Z,90)表示,再沿X轴方向平移4,用Trans(4,0,0)表示,则楔块成为图

7、1.8(b)所示的情况。,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3 齐 次变 换,旋转的齐次变换 如图所示,空间某一点A,坐标为(XA,YA,ZA),当它绕Z轴旋转角后至A ,坐标为(XA,YA,ZA)。A点和A点的坐标关系为,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3 齐 次变 换,旋转的齐次变换Rot(Z,)表示齐次坐标变换时绕Z轴的转动齐次变换矩阵,又称旋转算子,旋转算子左乘表示相对于固定坐标系进行变换,旋转算子的内容为:,绕X轴、Y轴如何?见P36,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3 齐 次变 换,旋转的齐次变换 算子左、右乘规则 若相对固定坐标系进行变换,则算子左乘;若相对动坐标系进行

8、变换,则算子右乘。 例1.4 已知坐标系中点U的位置矢量U=7 3 2 1,将此点绕Z轴旋转90,再绕Y轴旋转90,如图1.11所示,求旋转变换后所得的点W。,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3 齐 次变 换,1.2.1 旋转的齐次变换 例1.4 已知坐标系中点U的位置矢量U=7 3 2 1,将此点绕Z轴旋转90,再绕Y轴旋转90,如图1.11所示,求旋转变换后所得的点W。,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3 齐 次变 换,平移的齐次变换,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3 齐 次变 换,复合变换 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可以组合在一个齐次变换中,称为复合变换 例1.7 如图1.8所示的

9、楔块Q,试求楔块经过绕固定坐标系OXYZ的Z轴旋转90,再沿X轴方向平移4后的齐次矩阵表达式及其复合变换矩阵H。,2.2 齐次坐标与齐次变换 2.2.3 齐 次变 换,复合变换 例1.7,=,2.3 机器人的位姿分析 2.3.1 杆件坐标系的建立,一、坐标系号的分配方法:由低到高,各连杆的坐标系Z轴方向与关节轴线重合(对于移动关节,Z轴线沿此关节移动方向),2.3 机器人的位姿分析 2.3.1 杆件坐标系的建立,二、各坐标系的方位的确定 D-H方法: 由Denauit和Hartenbery于1956年提出,它严格定义了每个坐标系的坐标轴,并对连杆和关节定义了4个参数。 转动关节的D-H坐标系,

10、2.3 机器人的位姿分析 2.3.1 杆件坐标系的建立,二、各坐标系的方位的确定 转动关节的D-H坐标系,Zi坐标轴; Xi坐标轴; Yi坐标轴;连杆长度ai; 连杆扭角i; 两连杆距离di; 两杆夹角i,2.3 机器人的位姿分析 2.3.1 杆件坐标系的建立(解释图),2.3 机器人的位姿分析 2.3.1 杆件坐标系的建立,Zi坐标轴:沿着i+1关节的运动轴; Xi坐标轴:沿着Zi和Zi-1的公法线,指向离开Zi-1轴的方向; Yi坐标轴:按右手直角坐标系法则制定; 连杆长度ai; Zi和Zi-1两轴心线的公法线长度; 连杆扭角i: Zi和Zi-1两轴心线的夹角; 两连杆距离di:相邻两杆三

11、轴心线的两条公法线间的距离; 两杆夹角i :Xi和Xi-1两坐标轴的夹角;,2.3 机器人的位姿分析 2.3.2 杆件坐标系间的变换矩阵,建立D-H坐标系后,可通过两个旋转、两个平移建立相邻连杆i-1和i间的相对关系。 绕Zi-1轴转i角,使Xi-1转到与Xi同一平面内; 沿Zi-1轴平移di,把Xi-1移到与Xi同一直线上; 沿i轴平移ai-1,把连杆i-1的坐标系移到使其原点与连杆i的坐标系原点重合的位置; 绕Xi-1轴转i角,使Zi-1转到与Zi同一直线上; 这四个齐次变换形成的矩阵叫Ai矩阵: Ai,2.3 机器人的位姿分析 2.3.2 杆件坐标系间的变换矩阵,对旋转关节,Ai= Ro

12、t(Z, i)Trans(ai, 0, di)Rot(X, i),2.3 机器人的位姿分析 2.3.2 杆件坐标系间的变换矩阵,对棱柱关节其变换过程,课后作为练习题。,Ai=,2.4 机器人运动学 机器人手部到基坐标系的变换,Ai能描述连杆坐标系之间相对平移和旋转的齐次变换。A1描述第一个连杆对于机身的位姿,A2描述第二个连杆坐标系相对于第一个连杆坐标系的位姿。如果已知一点在最末一个坐标系(如n坐标系)的坐标,要把它表示成前一个坐标系(如n1)的坐标,那么齐次坐标变换矩阵为An,依此类推,可知此点到基础坐标系的齐次坐标变换矩阵为:AA1A2A3An1An,2.4 机器人运动学 2.4.1 斯坦

13、福机器人运动方程,斯坦福机器人由球面坐标臂和手腕组成。 由于各关节轴线彼此正交,可以将各杆件坐标系的 X 轴都安排在同一方向。 暂不计终端操作装置的位移。,STANFORD机器人操作机,机构运动简图,坐标系设置,2.4 机器人运动学 2.4.1 斯坦福机器人运动方程,表1.1 斯坦福机器人的D-H参数,2.4 机器人运动学 2.4.1 斯坦福机器人运动方程,2.4 机器人运动学 2.4.1 斯坦福机器人运动方程,2.4 机器人运动学 2.4.2 机器人逆向运动学逆问题的引出,对于具有n个自由度的操作臂,其运动学方程可以写成:上式左边表示末端连杆相对于基础坐标系的位姿。给定末端连杆的位姿计算相应

14、关节变量的过程叫做运动学逆解。,= A1A2A3A4A5A6,一、多解性,2.4 机器人运动学 2.4.2 机器人逆向运动学逆问题的引出,图1.20 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多解性示意图,2.4 机器人运动学 2.4.2 逆向运动学的解,运动学逆解具有多解的原因:解反三角函数方程。对于一个真实的机器人,只有一组解与实际情况对应,为此必须做出判断,以选择合适的解。通常采用剔除多余解的方法: (1) 根据关节运动空间来选择合适的解。 (2) 选择一个最接近的解。 (3) 根据避障要求选择合适的解。 (4) 逐级剔除多余解。,2.4 机器人运动学 2.4.2 逆向运动学的解,二、可解性 能否求得机器人运动学

15、逆解的解析式是机器人的可解性问题。 所有具有转动和移动关节的机器人系统,在一个单一串联链中共有6个自由度(或小于6个自由度)时是可解的。其通解是数值解,不是解析表达式,是利用数值迭代原理求解得到的,其计算量比求解析解大得多。,2.4 机器人运动学 2.4.2 逆向运动学的解,二、可解性 能否求得机器人运动学逆解的解析式是机器人的可解性问题。 所有具有转动和移动关节的机器人系统,在一个单一串联链中共有6个自由度(或小于6个自由度)时是可解的。其通解是数值解,不是解析表达式,是利用数值迭代原理求解得到的,其计算量比求解析解大得多。,2.4 机器人运动学 2.4.3 逆向运动学求解实例,斯坦福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1) 求 1 : A T6= A2A3A4A5A6 = 1T6 (1.27),T6 = A1A2A3A4A5A6,2.4 机器人运动学 2.4.3逆向运动学求解实例,斯坦福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式中:,f11(i) = c 1iX + s 1iY; f12(i) = iZ; f13(i) = s 1iX + c 1iY; i = n, o, a。 1T6 = A2A3A4A5A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