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二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770588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5.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二(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二),主讲人:徐夫真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激的界定,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应激源(stressor):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包括:外环境物质的因素、机体的内在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等等。,应激分类,根据对机体的影响程度:生理性应激、病理性应激 根据应激原的性质:躯体应激、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分类:良性应激(eustress)、劣性应激(distress),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神经系统的变化:调动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免疫系统的变化: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抑制或紊乱 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出现心血管防

2、御反应、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坏死 消化系统的变化:应激性溃疡 泌尿系统的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例如:应激与心肌损伤 各种强烈的应激源:亲人去世、死亡威胁、突发灾祸、剧烈疼痛等,导致出现的不同程度、不同炎症类型的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发生心猝死。剖检发现心肌内广泛性心肌坏死和出血,肌原纤维过度收缩,有收缩带形成,线粒体钙化、变性。,应激发应是生命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它是机体适应、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激发应可提高机体的准备状态,有利于机体的战斗或逃避;有利于在变动的环境中维持机体的自稳态,增强适应能力。,如果应激源的作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会损害机体的功能。应激在疾病中,不仅有适应代偿和防御的

3、作用,而且它本身也可以引起病理变化。创伤、烧伤、严重感染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中,都有应激的参与,但这些还不能算是应激性疾病,只有以应激所引起的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才可称为应激性疾病。如应激性溃疡等。,应激反应的过程,全身适应综合征: 应激源持续作用于机体,应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GAS)。或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1)动员期:也称紧急动员、警觉期。应激作用后迅速出现,为机体保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动员期是机体处于临战状态,处于最佳动员状态,有利于战斗或逃避。,(2)抵抗期:是动员期的各种适应能力的延续,防御贮备能力消耗,对其它应激源的抵抗力下降。

4、(3)衰竭期:持续有害(或过强)的刺激将机体的抵抗力消耗,动员期的症状再次出现,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应激反应的负效应陆续出现,与应激相关的疾病、器官功能衰退,甚至休克,死亡都可在此期出现,如猝死综合征。,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实际上是灾害发生后几乎立即出现的心理反应 通常持续几小时到几天便迅速恢复,但心理社会干预十分必要。,急性应激障碍(ASD)患病率:,遭受台风的群体1周后的时点患病率为7.2;暴力事目击者33。 急性应激障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很好的预测指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短期或长期)的延迟和/或突出的反应,这类事件或情境几

5、乎能使每个人产生弥漫的痛苦(如天灾人祸,战争,严重事故,目睹他人惨死,身受酷刑,成为恐怖活动、强奸或其它犯罪活动的受害者)。,感到紧张、焦虑和苦恼是人们面对恐惧与无助时的正常反应。这是多数创伤体验的基本内容。通常,人们能够解决这些痛苦症状,仅有很小比例的人会发生PTSD等应激相关障碍。某些类型灾害之后,抑郁较PTSD更常见,而且50% PTSD病例同时存在抑郁。,PTSD患病率,PTSD终生患病率约 8% 女性10%, 男性5% 美国一般人群中约50%在一生中遇到创伤性事件 遇到创伤者发生PTSD的比率为10%-20% 某些创伤更高, 如遭受性侵犯者的患病比率为50%,在一般人群中,最容易导致

6、PTSD的创伤性事件是遭受性侵犯和身体攻击 女性的患病率为男性的2倍 平均症状持续时间女性为48个月,男性为12个月 PTSD 流行病学:暴露群体包括退伍军人:6.330.9%;受灾群体:459%;交通事故:29100%;难民:21.531.3%,曾在战争地区服务过的士兵有30%是完全PTSD患者,25%病情较轻。可见参战士兵的一半以上患有精神后遗症。 尽管PTSD患者不断增多,这些患者怕接受精神科治疗被认为有身体障碍,不主动接受治疗,要自己解决,希望他们接受有系统的治疗。,根据美国时代周刊:从伊拉克回来的军人中有六分之一存在心理创伤并且这个比例可能会继续攀升。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

7、重要研究报告,这项研究是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组织的,涉及6200名军人。多数参与者是在从战场归来后的三四个月内接受检查的,此时他们对战争的记忆以及心理创伤犹新。 研究发现:曾被派往伊拉克的老兵中,高达17的人员患有(PTSD)、情绪低落或者心情焦虑等症状。,在阿富汗服役过的军人当中,大约有11的人患有PTSD、情绪低落和心情焦虑等症状。 患PTSD的可能性与士兵经历战斗的次数成正比。 在伊拉克没有经历过战斗的士兵当中这个比例是4.5, 在经历过一两次战斗的士兵中为9.3, 经历过三到五次的是12.7, 经历过五次战斗以上的,这个比例是19.3。,PTSD 流行病学:中国的数据,车

8、祸:41%(3个月)36%(4年) 滑坡:43% 地震:24.2%(9个月内) 洪水:3.7%(3个月),经历强烈创伤后,如果有下列三组症状群中的一定数量的症状,就可以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再体验 逃避/麻木 过度觉醒症状必须超过一个月,明显影响个人生活、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重要方面,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反复地、不自主地出现对创伤事件的痛苦回忆,包括与事件有关的想象和思维。 反复地、痛苦的做关于创伤事件的梦。 有仿佛创伤事件正在重现的行动和感受(包括再体验,情景闪回发作)。 遇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人、地点或提示时,有强烈的精神痛苦感。 遇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人、地点或提示时,有躯体反应(如发抖、寒

9、战、心跳加快)。,再体验至少有以下三个症状,极力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想法、感觉或言语。 极力回避能唤起回忆创伤事件的活动、场所或人物。 不能回忆有关创伤事件的一些重要细节。 对以前喜欢的一些活动不再感兴趣或很少参加。 与家人和朋友疏远、脱离。 情感麻木,周围人也能感觉到这一变化。 认为生活中某些重要目标不能再实现(例如结婚、为人父母或长大成人)。,逃避和麻木至少有以下三个症状,过度觉醒至少有以下两个症状,入睡困难或易醒。 发怒或易激惹。 难以集中注意力。 过度警觉 易惊,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一般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几周内出现, 有些人可能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几个月甚至几年

10、后出现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躯体症状因此就医 胃痛、便秘/腹泻交替 呼吸系统问题 头痛 肌肉抽筋或疼痛 后背痛心血管系统症状,严重心理创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和诊断可以是变化的 急性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 几个月后又出现抑郁 多年后出现进食障碍或酒依赖或药物依赖,病程与预后,30% 完全恢复 40% 轻微症状 20%持续存在中度症状 10%不愈/恶化 早期以闯入为主,其后回避突出 达到缓解的时间多数为至少3年 1/3 病人的PTSD病程超过10年,伴发精神障碍,重性抑郁 - 48% 物质滥用障碍- 27% - 52% 焦虑障碍- 7% - 31%,PTSD的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旨在阻止极端应

11、激事件所至后果的恶化.通过即刻处理危机,使人们失衡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趋于稳定 危机干预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 短暂干预的目的是使幸存者重获个人尊严和价值感 危机干预的核心是“谈话” 在混乱的灾难环境中,人际交往可减少孤独,并提供健康帮助 把感受用言语表达出来可增强自我控制感 减少无助感和无望感,可加强幸存者的应对策略,PTSD危机干预的目标,危机干预的最低治疗目标是在心理上帮助病人解决危机,使其功能水平至少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最高目标是提高病人的心理平衡能力,使其高于危机前的平衡状态,PTSD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时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和治疗师的擅长,采取各种取向的心理治疗技术,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短程动

12、力学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等方法。 危机干预主要应用下述三大类技术: 1、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 2、支持技术 3、干预技术:称解决问题的技术,让当事者学会对付困难和挫折的一般性方法,这不但有助于渡过当前的危机,而且也有利于以后的适应。,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案例),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应激过程中从社会各方面能得到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是应激作用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可分为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两部分,工具性支持包括各种物质性或策略性帮助,以解决问题为取向;情感性支持通常在应激过程中以针对情绪变化的应对为取向,对情绪失调者的恢复具有重要作

13、用。亲子关系、家庭、亲密关系、婚姻、朋友、社团等均是重要社会支持。,灾难后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受害者 幸存者 目击者 死难者的家属 同事 朋友 救援人员 消防人员 警察 应急服务人员 志愿者 易感人群 老人 儿童,急性期的干预,原则: 简短、及时、 就近、 集中、表浅 目标:促进病人面对、接受、加工、整合压抑和难以承受的情绪 方式: 个别治疗、集体治疗、集体晤谈、催眠 疗法 药物治疗问题: 镇静,缓解激动,严重事件晤谈(CISD),集体晤谈,又叫严重事件晤谈(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CISD),是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 严重事件是

14、任何使人体验异常强烈情绪反应的情境,可潜在影响人的正常功能 灾难发生后24-48小时之内是理想的干预时间,6周后效果甚微。,集体晤谈的目标,支持和安慰 公开讨论内心感受 资源动员 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消化创伤体验,严重事件应激晤谈分期,第一期 介绍期第二期 事实期第三期 感受期第四期 症状期第五期 辅导期第六期 恢复期,第一期 介绍期,指导者进行自我介绍 介绍CISD的规则 仔细解释保密问题 每个人自我介绍 定位在应激处理的服务,不是正式治疗,第二期 事实期,请参加者描述事件发生过程中他们自己及事件本身的一些实际情况; 询问参加者在这些严重事件过程中的所在、所闻、所见和所为;

15、每一参加者都必需发言,然后参加者会感到整个事件由此而真相大白。,第三期 感受期,询问有关感受的问题:事件发生时您有何感受?您目前有何感受?以前您有过类似感受吗? 这些感受对你的社会功能及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 注意内疚、自责等感受 你是否觉得自己做得不够? 做错了什么? 对不利的后果要负什么责任?,第四期 症状期,确定个人的痛苦症状从心理、生理、认知、行为各方面描述依时间顺序回顾(例病人死亡)避免将个体的反应病理化,避免“障碍”、症状用语(用应激反应),第五期 辅导期,介绍正常的反应及应激反应模式强调适应能力讨论积极的适应与应付方式提醒可能的并存问题(如饮酒)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自我识别症状,第六

16、期 恢复期,总结述谈过程回答问题,提供保证,讨论行动计划重申共同反应强调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提供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案例:难忘的坠地声,集体晤谈注意事项,对以消极方式看待晤谈的人,可能会给其他参加者添加负面影响;鉴于晤谈与特定的文化性相一致,有时文化仪式可以替代晤谈;对于家中亲人去世者,不适宜参加集体晤谈。可能会加重其它人的创伤。,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个别治疗(各种取向)、集体治疗、放松训练、眼球运动脱敏和再加工(EMDR) 、社会康复治疗,丧失亲人后的心理反应,休克期:麻木、否认、埋怨、自责、后悔、愤怒 抑郁期:情绪低落、不愿见人、什么都不想干、对什么都无兴趣、恶梦失眠 恢复期:不再做恶梦、开始适应新生活,居丧干预的策略,支持与帮助鼓励居丧者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 干预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支持居丧者应付悲哀反应过程 适应丧失,并逐渐投身新的生活,人在痛苦时哭泣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现,而不是软弱。(例:痛失爱子的父亲) 必须允许并鼓励居丧者反复地哭泣、诉说、回忆。用日记等其它方式也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如参观会场、放飞、海祭、设灵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