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70317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6.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民族精神,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视频6,1220,视频1,1725,一、何为民族,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引导我国各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把民族工作重心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开辟了历史新时期我国各民族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推动我国民族团结

2、进步事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迈出了崭新步伐。,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化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制定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有力维护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了世纪。,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强调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作出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大部署,我国

3、各族人民大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510号),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

4、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510号),吴仕民.中国民族理论新编.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绪论 第1章 民族的一般特征 第1节 民族的要素 第2节 民族与宗教 第3节 中国的民族识别,第2章 民族发展的规律 第1节 民族的产生 第2节 民族的发展 第3节 民族的消亡 第3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 第1节 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 第2节 民族特点、发展差距长期存的 第3节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二、何为民族文化,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电子书),潜明兹.中国国际广

5、播出版社,2011. 是“中国读本”系列中的一本,包括傣族英雄史诗;其他少数民族英雄史诗;鄂伦春族“摩苏昆”英雄复仇故事;婚姻习俗与妇女的命运;第七次伟大的远征与英雄之死;游牧文化的再现等内容。,巨型史诗格萨尔 没有句号的史诗江格尔 史诗玛纳斯 傣族英雄史诗厘俸(又名“俸改的故事”) 、粘响、相勐、兰嘎西贺 赫哲族“伊玛堪”英雄复仇故事 鄂伦春族“摩苏昆”英雄复仇故事 纳西族黑白之战,格萨尔滥觞于青藏高原,那里蒙古人和藏人长期比邻而居。格萨尔很可能首先在这两个民族中先后扎根,并随后在周边的民族中广为传播,在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白族等地区都有传唱,地域上跨越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

6、南、内蒙古、新疆等多个省区。在境外,不丹、尼泊尔、锡金、印度、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等国也都有流传。 朝戈金.传唱千年的格萨尔.光明日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 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29号 二九年七月五日 一、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三、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政策措施 四、完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领导,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

7、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手段,以推动文化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体制机制为保障,以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

8、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全国文化建设、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与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贡献。,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既要继承、保护、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又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加强交流、和谐发展。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握规律性,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改革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生产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生产更多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坚持社会

9、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完善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党报党刊、广播影视节目、出版物等译制播出出版。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

10、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何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积淀于民族文化之中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感情的综合反映。 高长舒、蔡红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四、何为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

11、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2、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 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

1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增进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

14、、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视频6,137,(一)核心:爱国主义,1.什么是爱国主义 爱国,是指热爱祖国的国土、人民、国家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体现为深厚的爱国之情,坚定的报国之志和高尚的效国之行。,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抵抗外敌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 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祖国荣誉重于一切。,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热爱故土 (2)热爱人民 (3)热爱国家 (4)热爱民族文化,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祖国整体利益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础 (2)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致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3)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15、国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二)主要内容,1.团结统一 2.爱好和平 3.勤劳勇敢 4.自强不息,主体精神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基本精神 厚德载物、艰苦奋斗、求真务实 延伸精神 诚实守信、乐观进取、志存高远,(三)基本特征,1.稳定性与流变性 2.多样性与整体性 3.传统性与时代性,(四)主要功能,1.凝聚功能 2.导向功能 3.调节功能,五、参考资料,中国民族概论,宋蜀华,陈克进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丛书 该书建构出全新体系,上编集中论述中国民族的重大理论问题,共四章,包括: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国少数民族

16、社会经济的历史演变、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结构分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下编为中国民族志,共五章,包括: 汉族、东北、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以地区为单位撰述民族志,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全书67 万字,包括理论和民族志两部分内容,是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少数民族的第一部著作。 征得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同意,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作为该书第一章,使本书更具有理论性和权威性。,中国民族志(修订本) ,杨圣敏,丁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教育部“211”工程立项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主要是给民族学及相关学科的学生提供一本关于中国56个民族基本情况的教材。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和对中国民族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比较可靠的参考书。,民族精神与文化特征,民族精神的理论研究 张曙光,杨叔子,刘献君,欧阳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民族精神”孕育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但它却是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并进入世界历史的背景下凸显出来的。现代性对于民族精神具有催化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