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377022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苏联),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 (经济) 制度确立 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十月革命,确立政权,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阶段,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呢?,国内战争,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经济困难,粮食、物

2、质短缺,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1年),1、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和国内叛军的联合进攻,国内经济困难,粮食和各种物资短缺,幻想由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形式,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工业: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商品贸易 分配: 集中分配,强制劳动,2、内容,3、特点:单一公有制,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经济,幻想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

3、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4、评价,(1)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2)局限: 超出战时需要限度,损害了工农利益,使工农联盟面临崩溃,引起政治经济危机; 不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不是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1年),练习1. (2009广东22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 B.斯大林

4、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不满,频繁暴动,工农联盟濒临崩溃,政治危机,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战争严重破坏经济,国家无力直接领导 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经济困难,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固定的粮食税,重要企业仍归国有,中小企业和暂时无力经营企业允许私人经营,允许自由贸易,按劳分配,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3、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评价,A、理论意义: 找到了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

5、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B、现实意义: 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是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权得到巩固。,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依据以上材料思考新经济政策的影响,特点,根本目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 主要“新”在A.无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 B.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扩大生产 C.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D.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基础,看一看,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

6、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三、斯大林模式,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我们要么做到这一点,要么被人打倒。,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1、背景:,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国内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斯大林个人因素,三、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3、斯大林经济模式的表现:,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管理体制:高度集中调节手段: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形成过程: 经过工业化和农

7、业集体化,实施国民 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忽视民主,否定价值规律,僵化指令,实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也有人说,“他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我看“斯大林模式”,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迅速实现工业化,光辉的成就,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光辉的成就,使国家能够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 为二战胜利奠定基础,美国罗斯福新政,光辉的成就,为西方国家提供借鉴,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

8、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材料1: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光芒的背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材料2: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僵硬的计划经济,导致地方企业毫无积极性。,地方企业缺乏活力,谁不加入集体农庄, 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光芒的背后,饥饿的农民,全盘集体化带有很大的强制性,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这就是鲜明的对比。,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积

9、极,(1)使国家能够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 (2)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 (3)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2)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从农民身上拿走东西,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4)执行计划指令,挫伤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5)二战后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斯大林模式,为日后经济发展埋下隐患。,二战前,二战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向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的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建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

10、分配,取消商品生产。超越苏联生产力水平。,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探 索 中 形 成,课堂小结:,前苏联有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C,试题精选精练,(2012江苏高考)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

11、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2012广东高考)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B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C

12、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的必要性,A,(2012福建高考)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效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C,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 进行工业化建设,D,3.( 2009广东理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

13、或许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在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这是流行于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卖吗?” “没有” 。“那牛奶呢?” “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才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表明了 A.表明了苏联人特别喜欢吃肉喝牛奶 B.说明了社会主义不能迅速发展生产力 C.讽刺了苏联日用物资短缺问题 D.赞扬了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讽刺了苏联日用物资短缺问题,提取信息:肉

14、店没有肉卖,牛奶店没有牛奶卖,2、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错误的是( ) A 它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政策 B 它的制定是当时形势的需要 C 对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D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D,1 下列哪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 A 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 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B,3、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实行军事化措

15、施 D 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B,4、下列哪一项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 片面强调产量和产值 国民经济中农轻重比例失调 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损害农民的利益太多,农民积极性受到损害,C,51922年苏俄一农民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是( ) A 增加税额 B 处以罚款 C 强行收集 D 放任自由,D,6、下列对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目的在于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是遵循市场和货币关系规律的体现 使遭到破坏的工农联盟得到固和改善 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采取的,A,7、下列斯大林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B 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 C 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