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第三课 亚里士多德 课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3763377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第三课 亚里士多德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第三课 亚里士多德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第三课 亚里士多德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第三课 亚里士多德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第三课 亚里士多德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第三课 亚里士多德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第三课 亚里士多德 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拉斐尔 雅典学院,古希腊文化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一、生平,落寞离世,御医之子,求学雅典 学园精英,逍遥学派 创立学园,王子之师,著名学者海德格尔用三句话评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阿塔尔尼亚城 专注科研,前347,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1、师生关系: 敬重并不盲从学园的头脑,2、继承与突破,1)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不放弃现实幸福;,2)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 ; 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 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特点:接近了唯物主义, 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3)物质受形式支配。,吾爱

2、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思考: 1.这句话说明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尊师而不盲从,2. 这句话给我们今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怎样的启示?,良师益友 勇于创新,探索真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部分著作的书影(中文单行本),博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后人简直将他奉若神明。 在他之后的千多年中,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像皇帝一样统治着欧洲的科学界。 两个科学家在争论问题时, 只要其中一个说“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 另一个科学家立刻就闭上了嘴巴。,“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形而上学;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对五百多种动植物进行分类, 五十多种动物解剖研究;,物理学; 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

3、至今学术界的权威三段论,领域,成 就,哲学,生物学,物理学,逻辑学,结合课本所给材料,P33学思之窗, 说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提出的意义, 使逻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也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工具。,亚历山大和亚里士多德,BC343年, 马其顿国王 腓力二世聘请 亚里士多德, 出任亚历山大的老师。,马其顿王国时期头盔,2、“中庸之道”,1、吕克昂学园,1)时间、地点 2)教学方法 3)逍遥学派,(mesotes),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树立在许多领域的路途前方, 等待着人们去超越, 许多条道路他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有一些道路他指向了错误的方向,

4、 然而后人却言听计从了一千多年,我没有找到任何准备就绪的基础, 也没有可供抄袭的模型。 我走的是第一步, 因而也只是很小的一步。 我的读者们将会理解我已取得的成果, 并且原谅我所留下来要别人去完成的东西。,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马克思:“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古代最博学的人”黑格尔:“人类的导师”,2、对世界思想文化贡献的评价,1、伟人的评价,1)建立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在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留下许多开创性著作, 留下丰富遗产。 2)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 伦理学中的“中庸之道”理论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5、。 3)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科学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进取、探求。,评价亚里士多德 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 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 “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 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他是一个职业教师, 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局限: 基本哲学观是徘徊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典例诠解,题一:在阿卡德米学院里,亚里士多德经常跟他的老师

6、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 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述都像是同柏拉图对话, 但师徒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尽相同。 例如,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柏拉图认为,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不能获得 知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 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 知识。,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一个什么哲学问题?各持怎样的观点? (2)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态度?,解读学思之窗

7、,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一:中庸之道,项目,孔子,亚里士多德,不同,相同,(1)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2)为统治阶级服务。,对“中庸之道”的思考 更多出于礼法;,“中庸之道” 是伦理观的一个方面, 与其政治观、认识观一体。,主要是从圣人角度出发 强调有 “度” “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中庸之道” 强调相对 ;,度Vs相 对,哲学思考角度,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 是不好的。,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二:思想,解读文化,领 域,亚里士多德,孔 子,重政治和人事, 敬鬼神而远之。,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 法治优于人治,中庸之道,中庸

8、理论,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刑杀,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等,春秋末年的社会变革期 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创立儒学,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成为西方思想文化 的重要奠基人,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逍遥学派),(1)都对知识孜孜以求,在文化上颇多建树; (2)都怀着济世救人的热情,将自己的政治思想付诸实践; (3)都热衷于教育事业,创立学校,广招门徒, 著书立说,为文明的传播,做出突出的贡献。,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三:生平经历,社会环境(决定因素)时势为其提供经济和文化基础 教育条件(主导作用)师从名师,宽松的学术环境 个人因素(主体作用)勤奋好学,科学探索,广泛游历,知识升华,解读文化,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 如果彼此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 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思想,而彼此交流这些思想, 那么,我们就各有两种思想。 亚里士多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结束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