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而于以其”用法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3762830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词“而于以其”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虚词“而于以其”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虚词“而于以其”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虚词“而于以其”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虚词“而于以其”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虚词“而于以其”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词“而于以其”用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虚词“于、以”用法,一.“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

2、字和它相应。 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二.1.“以”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进。(赤壁

3、之战) 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2.“以”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

4、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5、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练习1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4故燕王欲结于君。5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6此非曹孟德困于周郎者乎?7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9移其粟于河内。10 寡人之于国也。,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3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5君何以知燕王。 6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7铸以为金人十二。 8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0樊

6、哙侧其盾以撞。,一“而”连词: 表八种关系 1、表承接关系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2、表因果关系:因而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表示转换关系:可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表并列关系,并列的成分必须词性和结构相同。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5、表递进关系:而且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大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假设关系:如果、假使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冯婉贞: 诸位如

7、果有(拯救我村)之意,看我的马头(听我命令)就可以了。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表状语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大须臾之所学也。 顺风 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8、表目的关系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二“而”代词,释为“你(们)、你(们)的”。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而”复音虚词 释为“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释为“不久”。 已而遂晴,故作此。,(一)“其”字用作代词的用法:又分几种情况: 1、“其”字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

8、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必先苦其心志,老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2、“其”字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游褒禅山记) 3、“其”字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用法: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老臣

9、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4、“其”字指示代词,表示远指的用法: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5、“其”字指示代词的用法: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6、“其”字指示代词的用法: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其”字用作连词的用法: 1、“其”字表示选择关系的用法:相当于“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

10、十二郎文) 2、“其”字表示假设关系的用法:相当于“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三)“其”字用作副词的用法: 1、“其”字加强祈使语气的用法:相当于“可”、“还是”。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其”字加强揣测语气的用法: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其”字加强反问语气的用法: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四)“其”字助词的用法: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五)复音虚词,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