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社区护理骨干班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762820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社区护理骨干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传染病社区护理骨干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传染病社区护理骨干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传染病社区护理骨干班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传染病社区护理骨干班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社区护理骨干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社区护理骨干班(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区常见传染病护理 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第一节 传 染 病 概 述,一、传染病定义,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真菌、朊毒体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群中形成流行的疾病。,传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后,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称为感染,亦称为传染。,二、传染病发病机制,病原体的致病力 侵袭力数量毒力变异性 机体的免疫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力特异性免疫力 外界环境,传 染 过 程 的 表 现(一)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二)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疾

2、病状态的整个时期。,(三)隐性感染 又称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多无症状、体征,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发现已被感染。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最常见,(四)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于机体某个部位,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使病原体局限而不发生疾病,但不能清除病原体时。如单纯疱疹、疟疾、结核等。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五)显性感染,三、传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所引起。从患者体内发现病原体是确诊依据。 2.有传染性病原体能被排出体外,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他人。是与其它感染性

3、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期:传染病病人具有传染性的时期;是确定隔离期的依据之一。,3.有流行病学特征1)流行强度 散发、流行、大流行和暴发2)三间分布时间分布 季节性地区分布 分地方性和外来性人群分布 年龄、职业、习惯等4.有感染后免疫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在一定时间内对同种病原体不再易感。,临床特征,发热 热度、 热型、 热程 皮疹 形态:斑丘疹疱疹荨麻疹出血疹出疹时间、大小、数量、顺序、分布、演变、伴发症状、与全身症状关系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疱 疹,荨 麻 疹,出 血 疹,瘀点瘀斑,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之后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时止。是确定传染病检疫期限的重要依

4、据。 前驱期 共性 毒血症表现为主 症状明显期 出现特征性症状、体征 恢复期,四、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基本环节1.传染源 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包括:(1)病人(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 分为:(4)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 直接接触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易感者在这一人群中的比例。易感者指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使人群易感性增高因素有:人群免疫力随时间的推移而自然消失、具有免疫力人口的死亡、婴儿出生以

5、及易感人口的大量注入等。 (二)影响因素,五、传染病的疫情报告,(一)报告的病种,1.法定传染病 分为甲、乙、丙三类39种。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及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等重点监测疾病,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

6、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二)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疾病控制、医疗、采供血机构及执行职务的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师。 (三)传染病报告程序及方式遵循属地管理原则社区-区县疾控中心报告卡网络直报,(四)报告时间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甲类(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

7、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城市2小时、乡镇6小时;其他乙类传染病的病人、疑似病人,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淋病、梅毒、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市6小时、乡镇12小时;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一)传染病的预防1.经常性的预防措施宣传、教育 卫生2.预防接种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二)传染病的控制,1.管理传染源传染病病人的管理:五早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对接触者的管理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隔 离,(1)隔离的定义将处于传染期间的传染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的地方,使其与健康人和非传

8、染病人分开,便于集中治疗和护理,以防止传染和扩散。,(2)隔离的分类和措施要求A系统: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严密隔离(黄色标志)接触隔离(橙色标志)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脓汁(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结核菌(AFB)隔离(灰色标志)B系统:病种分类法,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相同病种可住同一病室;病人一般不能外出,必须外出应戴口罩;接近病人时应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应先消毒后弃去,痰具每日消毒;病室空气消毒每日至少1次,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相同病种可住同一病室,若条件不允许,不同病种也可住同一病室,但必须实施床边

9、隔离;接触病人时穿隔离衣,护理不同病种病人要更换隔离衣,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后及护理下一个病人之前应严格消毒双手;病人的生活用具应专用,用后应消毒;病人的呕吐物及排泄物应随时消毒后弃去;室内保持无蝇、无蟑螂。,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重点人群:传染病接触者、曾患传染病者、流行区居民、某些职业的从业人员 方法:早发现普查、定期健康查体等隔离治疗自觉遵守隔离制度,良好卫生习惯暂时或永久调离或调换工作岗位,对接触者的管理接触者:接触过传染源的人。检 疫:对接触者采取的防疫措施。检疫期限:自最后接触日至该病最长潜伏期。方法:医学观察(不限制活动范围)留验(隔离观察;限制活动范围)卫生处理免疫接种药物预防,2.

10、切断传播途径消灭被污染的环境中的病原体及传递病原体的生物媒介。消毒 预防性、疫源地(随时、终末) 杀虫,消 毒,(1)消毒的定义: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消除或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称为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2)消毒的分类(P281)1)预防性消毒:指未发现传染源,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和人体所进行的消毒措施。目的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如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饮水消毒、餐具消毒等。2)疫源地消毒:指对目前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地方进行的消毒措施。其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疫源地消毒又可分为:随时消毒:指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终

11、末消毒:当传染源离开(痊愈或死亡、转科等)后,对其原居住场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应用于医院内时亦称为院内消毒。,3.保护易感人群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特异性免疫力药物预防,(1)人工主动免疫将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纯化的抗原和类毒素制成菌(疫)苗接种的人体内,使人体于接种后14周产生抗体。 (2)人工被动免疫将制备好的含抗体的血清或抗毒素注入易感者体内,使机体迅速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区别 人工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 生物制剂 抗原类 抗体类 免疫力 自行产生 被动获得 产生免疫时间 晚;1-4周 早;迅速 免疫持续时间 长;数月至数年 短;2-3周 临

12、床应用 预 防 紧急预防;治疗 常用制剂 菌苗、疫苗 免疫球蛋白 类毒素等 抗毒素免疫血清等 ,第二节 社区常见传染病及管理,一、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以全身疲乏不适、胃肠道症状、肝大和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出现尿色加深和黄疸。各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急性肝炎;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可转变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概 述,病 原 学 分 型,HAV单股正链RNA病毒,无包膜,1个血清型1个抗原抗体系统,抗-HAVIgM;抗-HAVIgG室温1周 干粪25可存活30日对甲醛、含氯、紫外线;1005分钟;,HB

13、V环状部分双链DNA病毒,有包膜电镜下:高压蒸汽、过氧乙酸、100 10分钟,HCV单股正链RNA病毒抗-HCVIgM有机溶剂(如氯仿)、紫外线、1005分钟;,流行病学资料,型 传染源 传染期 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 甲 急性病人 病后3周 粪-口 秋、冬季 隐性感染者 乙 病 人 整个病程 血液/体液 不明显 病原携带者 性/密切接触 家庭聚集 隐性感染者 母 婴 丙 ,临 床 表 现,潜伏期:甲肝平均30日(1545日);乙肝平均70日(30180日);丙肝平均50日(15180日);戊肝平均40日(1575日) (一)急性肝炎(24个月) 急性黄疸型肝炎 黄疸前期 1周黄疸期 26周恢

14、复期 216周 平均1个月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占90%,(二)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半年,轻度-反复出现肝炎症状,轻;生化指标12项 中度- 重度-症状明显、持续;肝面容、肝掌、蜘蛛痣、肝脾大; 肝功能持续异常;转氨酶(ALT)反复或持续升高; 凡以下四项之一者:血清白蛋白(ALB) 32 g/L 血清总胆色素(TBil) 85.5 mol/L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60%40%胆碱酯酶(CHE) 2500 U/L,(三)重型肝炎,1.表现: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mol/L)肝进行性缩小;早期神经精神症状,肝性脑病;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明显出血倾向; 腹水和浮肿;肝肾综合征;继

15、发感染;肝功能衰竭 2.诱因:劳累、营养不良、酗酒、损害肝脏的药物、妊娠或合并感染等,3.分型 急性重型肝炎 10日内亚急性重型肝炎 10日后慢性重型肝炎 原有慢性肝病史(四)淤胆型肝炎急性-梗阻性黄疸持续超过3周,并排除肝外梗阻慢性-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 (五)肝炎后肝硬化 慢性肝炎加肝硬化体征,各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急性肝炎;重症肝炎;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可转变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急性乙型肝炎80%90%可临床治愈,病毒被清除,病毒指标转阴并产生保护性抗体,一般需要半年至2年时间;10%20%可转为慢性; 急性丙型肝炎一般症状轻或隐匿,50%可转为慢性,多于体检时被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