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761468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6.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合肥市疾控中心 管恒燕2014年1月16日 亳州,一、合肥市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做法二、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与管理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内容,一、合肥市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做法,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一、二、三、四”“一”即形成一种共识“二”即运行两种机制“三”即强化三方面措施“四”即实施四方面管理,“一”即形成一种共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能不重视学校、学校工作不能不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二”即运行两种机制,1.内部协调机制2.教育、卫生联动机制,“三”即强化三方面措施,1.落实专兼职人员2.建立健全防治组织、制度、部门和人员职责3.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预案、晨检缺

2、课原因追踪、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洗手设施、食品安全管理等,表1 合肥市 县(市、区) 年度学校基本情况一览表填表人: 填表日期:注:此表应包含辖区所有学校(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等 分类填写并盖单位公章),表2 合肥市 县(市、区) 年度学校基本情况汇总表,填表人: 填表日期:,“四”即实施四方面管理,1.培训、讲座2.参观学习3.督导、通报4.不断探索管理新方法:创建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单位活动、建立校医(保健老师)QQ群、编制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南、建立学校症状监测平台,建立监测点学校等,培训班通知,培训班教材,督导通知(1),督导通知(2),创建复核通知(3),因病缺课监

3、测,校医(保健老师)QQ群页面,二、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与管理,(一)疾病、传染病基础知识(二)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三)学校传染病报告与管理,(一)疾病、传染病基础知识,1.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致病因子宿主环境,致病因子,(1)生物致病因子:包括微生物、寄生虫、有害的动植物三大类;(2)物理致病因子:声、光、热、电辐射、振动、尘埃等物理因子超过正常的数量或强度时,均可引起疾病;(3)化学致病因子:某些化学产品和工业“三废”污染环境或经农药、医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产品危害人体健康,可引起急慢性疾病或致畸致突变。(4)另外,环境中的微量元素(氟、碘)、食物中的正常成分(如维生素、脂肪、NaCI等)

4、过量或不足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致病。,宿主,(1)遗传因素;(2)免疫状况;(3)年龄与性别;(4)种族;(5)人的性格、气质和精神心理状态;(6)人的行为因素,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包括气象因素(如日照、气候、海拔高度等)与地理因素(地形、地貌、土壤、水文等);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经济水平、文化、社会制度、职业、居住条件、生活习惯、社会安定与动荡、战争与和平、宗教信仰等。,2.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2)传染病流行过程,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

5、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有空气、水、食物、接触、媒介节肢动物以及医源性传播等。易感人群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传染病的传播途径,(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身体患者的变化,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治愈或死亡,(4)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

6、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5)传染病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如接触史、旅行史等)、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

7、资料等综合判断。(6)传染病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在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24小时内报告。(7)传染病治疗一般及支持治疗:隔离、护理、心理治疗、适当营养;病原或特效疗法;对症治疗;康复治疗;中医中药治疗。(8)传染病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健康教育。,不同传播条件下传染病的不同控制方法,(二)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1.普通感冒、流感、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2.手足口病3.麻疹4.风疹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流行性腮腺炎7.水痘,1.普通感冒、流感、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普通感冒:在日

8、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或听到某某老师或同学感冒了,这种感冒在医学上通常称为“普通感冒”或者叫“上呼吸道感染” (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风寒感冒(主要是受凉,症状有畏寒、流清鼻涕等,感冒清热冲剂)、风热感冒(主要在身体有很多内热的情况下受凉,症状有嗓子痛、流黄鼻涕发热等,板蓝根)、暑湿感冒(主要是受了暑气,又遇寒,把暑气憋在了身体里面,藿香正气水)8090都是由病毒(常见病毒中,由鼻病毒引起的感冒约占感冒总数的50%,冠状病毒约占15%20%,腺病毒约占 10%,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以及其它肠道病毒约占10%,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约占5%10%,其他为类流感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

9、细菌(常见细菌感染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等)、其它微生物等感染或者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有的时候用药正确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丙类传染病。流感病毒根据病毒抗原及基因特性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抗原变异性最强,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引起中、重度疾病,侵袭所有年龄组人群,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变异性较弱,仅感染人类,一般引起轻微的疾病,主要侵袭儿童,可引起局部爆发。丙型抗原性比较稳定,仅引起婴幼儿感染和成人散发病例。甲型流感病毒外面有囊膜,根据囊膜上H(红细胞凝聚素)和N(神经氨酸苷酶)抗原不同,又分为许多亚型,H可分

10、为15个亚型,N有9个亚型。其中仅H1N1、H2N2、H3N2主要感染人类,其它许多亚型的自然宿主是多种禽类和动物。H1N1就是其中的一个亚型。,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I、H7N7 、H7N9等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泻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以及实验室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甲型H1N1流感: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流感疫情,造成人员死亡,其后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广泛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将此次流

11、感疫情称为“人感染猪流感”,但随着对疫情性质的深入了解,5月份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而甲型H1N1流感同“普通感冒”是不同的,它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发热伴咳嗽或咽痛),少数病例病情较重。,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主要为病人。虽然猪体内也发现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由于人对病毒还没有形成免疫力,所以人

12、群普遍易感。人如果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般1-7天,多数为1-4天就会出现症状,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最常见的发热(腋温37.5)、咳嗽、咽痛,另外还有像流涕、鼻塞、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等。甲型H1N1流感从症状上很难同其他类型的流感和普通感冒区分,要想确定一个人患的是不是甲型H1N1流感,必须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来确定。流行病学史包括旅行史、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接触史、其他流感样病例的接触史等;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咽痛等;病原学检查包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或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

13、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就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给大家提一些建议,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习惯: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勤开窗通风(每天大于三次、每次大于30分钟)、搞好个人卫生(不抠鼻、不挖耳眼、不揉眼睛)、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2.如果自己或同伴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咽痛等)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要去上班或者去其他人员密集的地方。3.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4.家中如果有人出现流感症状,应立即就医,与病人保持米距离,照料病人时应戴口罩,每次与病人接触后,都应该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所居住的空间应

14、保持空气流通,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5.少在人多的地方“扎堆儿”也是降低感染概率的一个有效方法。6.接种疫苗: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oxasckievir

15、us A, CVA)的 2、4、5、7、9、10、16 型等,B组(Coxasckievirus B, CVB)的1、2、3、4、5 型等;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埃可病毒(Echovirus, ECHO)等。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1)流行病学,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

16、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流行特征。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2)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 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3)预防:勤洗手、喝开水 、吃熟食 、常通风 、晒衣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