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庄医院心电图基础知识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761382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9.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庄医院心电图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张庄医院心电图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张庄医院心电图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张庄医院心电图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张庄医院心电图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庄医院心电图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庄医院心电图基础知识(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电图基础知识,邹城市张庄镇卫生院内科刘 波,心脏构造及传导,心律失常概述-定义与分类 心肌电生理 心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窦性心律失常过早搏动 心动过速 扑动 颤动,心电图定义,定义:心电图: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V1 胸骨右缘四肋间 V4 左锁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 V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5 左腋前线 V4 水平处 V3 V2 至 V4 连线中点 V6 左腋中线 V4 水平处,(一)激动起源异常1、窦性心律失常 :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静止2、异位心律失常 主动性:过早搏动 心动过速 扑动 颤动 被动性:逸搏 逸搏心律(二

2、)激动传导异常1、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2、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三)激动起源、传导均有异常,心律失常分类,心肌电生理特性,(一)自律性:指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兴奋和发放冲动的特性。 1、自律性产生机制:自律心肌细胞在动作电位4位相时能自动缓慢除极。 2、心脏各部位自律性高低,窦房结: 60100次/min 房室交界区:4060次/min 希氏束以下:2540次/min,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被动性异位心律异位起搏点-主动性异位心律,0,+20,+40,-20,-40,-60,-80,-100,mV,0,1,2,3,4

3、,绝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二)兴奋性: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1 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 2 相对不应期,-55mV,-60mV,-80mV,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3 易颤期 4 超常期,-90mV,超常期,绝对不应期:从除极相开始到复极达-55mV,这一期间内,无论给予多大的刺激,心肌细胞均不产生反应,也就是说,此期内兴奋性等于零,称为绝对不应期。 从-55mV复极到-60mV这段时间内,给予刺激有足够强度可使膜发生部分除极或局部兴奋,但不能爆发动作电位。 有效不应期: 从除极开始至复极达-60mV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后从复极-60

4、mV到-80mV的时期,用大于正常阈值的强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但反应速度慢、幅度低,传导缓慢。故称为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相对不应期后从复极的-80mV到-90mV的时期。用低于正常阈值的刺激,就可引起动作电位爆发,表明心肌的兴奋性超过正常,称为超常期。,心室易颤期:R on T 现象。,心房易颤期:,(三)传导性 一处心肌激动时能自动地向四周扩布.,不同部位心肌的传导速度: 心房肌:8001000mm/s 房室结:20-200mm/s 蒲氏纤维:4000mm/s 心室肌:400mm/s,正常传导途径,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左、右束支,房室束,蒲氏纤维,传导功能异常的几种表现,传导延迟: 激

5、动通过心肌某区域的时间延长。完全性传导阻滞: 激动不能通过心肌某区域隐匿性传导:激动可穿入心肌某区域,但止于该区域内,不能穿出。(只能间接分析诊断)单向阻滞: 激动在折返环内只能单方向传导。折返激动: 激动由某处循一条路传出,又循另一条路折回原处,使该处再一次激动。,心律失常 - 激动起源异常,(一)正常窦性心律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每个QRS波前都有相关P波P波在、aVF、V4V6直立,aVR倒置P-R0.12s2、同一导联PP间距相差100次/min,2、窦性心动过缓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2)心率0.12s,4、窦性静止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在规则的P-P间期中突然出现较长

6、的P-P间期 (3)长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窦房结病变,起搏和传导功能受到损伤:ECG表现: 持续而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HR50次/分);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慢-快综合征;双结病变。临床症状: 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主动性:期前收缩 心动过速 扑动 颤动 被动性:逸搏 逸搏心律,异位心律失常,(一)期前收缩,起源部位: 房性 房室交界性 室性早搏 数目多少: 偶发早搏:5次/min(常规心电图 或听诊)或0.12s;(3)P波后QRS波群呈室上型;(4)代偿间歇不完全,PAC 不完全代偿间歇

7、产生机制,PAC 逆传,侵入了窦房结,窦房结提前激动,节律重整, 然后按原周期发放激动,3、房室交界性早搏(premature junctional complex, PJC)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呈室上型; 逆行P波(I、II、aVF倒置,aVR直立)可出现在QRS波 之前(P-R0.12s), 也可出现在QRS波之后 (R-P0.20s),或埋藏于QRS波之中; 代偿间歇多数完全。,0.92s,0.60s,1.24s,早搏的鉴别诊断,(二)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的异位心律失常. 根据异位冲动起源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 房室交界性 室性心动过速, 前两者有时难于区别,故统称为阵发性室

8、上性心动过速。,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临床特点:突发、突止,节律规整,QRS一般正常,也可增宽变形,常无器质性心脏病。,(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 (2)QRS呈室上型,心律绝对整齐(同导联RR间距相差0.01秒); (3)频率160220次/min 。,男性,19岁,发作性心悸9年,诊断为“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型心动过速(PSVT)”。 常规体检、生化、胸片、超声心动图均无异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类型,常见两种类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源于预激旁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源于房室结双径路。房性心动过速: 包括房性自律性和房

9、内折返性。常见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快径路,慢径路,发生机制:房室结在功能上分离成快、慢两条径路,形成折返环,使冲动在环内不停折返。,折返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发生机制: 由于存在解剖上的房室旁路,形成一个折返环,使冲动在折返环中不停循环,产生AVRT。,心房 传导系统 房室旁路 心室,顺向型AVRT 逆向型AVRT,2、室性心动过速(VT),(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2)频率150200次/min;(3)心律可略有不齐;(4)房室分离, P波频率慢于QRS频率,可有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

10、de de pointes, TDP),心电图特点: 一系列增宽畸形的QRS波群,以每3-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方向 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秒,可自行终止 极易复发,或转为室颤 2. 常见病因: 先天性长Q-T综合症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低钾、低镁 药物所致,如奎尼丁等,(三)扑动与颤动是较心动过速更快的一种异位心律失常。多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根据发生部位及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电生理基础:心肌兴奋性增高,不应期 缩短,传导障碍,行成环形激动及多发微折返,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基础,心房扑动的房内大折返激动,心房颤动的多个微折返环激动,1、心房扑动(

11、AFL),1).P波消失,代之大小相等、形态相同、间距一致的锯齿状波(F波); 2).心房率250350次/min; 3).QRS波群呈室上性。心室率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节律可整齐或不整齐; 4).T波在多数导联不能明视。,心房颤动,一 、形成机理 二、房颤时,心房失去协调收缩,易形成附壁血栓,2、心房颤动(AF),P波消失,代之为大小不等、形态不同和间距不一致的小颤动波(f 波) 心房率为350600次/min QRS波群多呈室上性,心室律绝对不整齐 T波在多数导联不能明视,心室扑动,一、形成机理: 心室肌产生环形激动 二、条件: 心肌明显受损,缺氧或代谢失常 异位激动落在易颤期,3、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 是心室肌内形成环行激动所致,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和间距相对一致的 大振幅波; 室性频率为200250次/min。,4、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是心室肌纤维发生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乱颤,P-QRS-T波群消失,代之为大小不等、形态不同、间距均不一致的极不规则的颤动波; 频率为200500次/min。,本课重点,掌握下列三种类型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期前收缩 阵发性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 心室颤动,下次内容预告,心律失常-激动传导异常 电解质紊乱与药物对ECG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