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课件(共46张)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3758737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课件(共46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课件(共46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课件(共46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课件(共46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课件(共46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课件(共46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课件(共46张)(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网络体系构建,专题线索梳理,线索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有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 天。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日、美等 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打击,陷入

2、绝境。,1主要构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由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等组成。 (1)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资金和技术雄厚,利用中外之间不平等的经济秩序榨取超额利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基本属于封建性质的近代工业。但它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近代中国经济成分的主要构成及相互关系,(4)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

3、存在一定的依赖性。(5)官僚资本主义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同英美帝国主义侵华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相互关系(1)自然经济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其他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洋货涌入中国市场,洋纱取代土纱,洋布取代土布,物美 价廉,家庭手工业(织)与农业(耕)的分离,农产品(丝、茶)日趋商品化,并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自然经济成分减少,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局部地区),商品经济成分增加,“纺”与”织”的分离,一、自

4、然经济逐渐解体,(一)原因:,1.主要、直接原因: 2.前提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二)表现:,1.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丝、茶)日益商品化。,(三)解体标志:,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 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D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 2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和船坞。以你的理解,这些最初的工厂大多从事( ) A冶

5、金采矿业 B纺织服装业 C农产品加工 D机械制造业,C,C,31840年后,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材料反映了中国(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D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A,4下表是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表。该表反映了( )A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B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西方的丝茶制造业开始超过中国 D西方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B,5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

6、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矿产,B,(1)图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什么经济形式?图二所示 现象的大量出现对这种经济形式有何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棉 织品及棉花进出口的变化情况。,经济形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影响:受外国商品的冲击,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变化。,情况:棉纱进口大幅度增加;棉布进口增幅不大,趋于平衡;棉花出口大幅度增加。,材料三1

7、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期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1887年牛庄,每包 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同量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原因:西方国家先进纺纱技术,使其棉纱价格低廉,得以利用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在中国倾销,使棉纱的进口量急剧增加;世界棉纺织业的发展和对棉花的需求的增加,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3.主张、目的:,1.背景:,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外患); b.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内忧); c.清政府统治集团中一些开明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形成洋

8、务派; d.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魏源),2.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二、洋务运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 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4.指导思想(宗旨):,“中体西用”,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7.主要实践活动(内容):,6.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筹划海防 d.创办新式教育,

9、8.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9.意义 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思维升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由于洋务派不可能变革封建生产关系,在“中体西用”的指导下,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洋务运动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进步潮流,不要误以为它违背了这一潮流。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和生产技术,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能因其未能使中国

10、走上富强道路,就无视这一客观事实。,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发展较快,沉重打击,陷入绝境,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背景(原因),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其提供了客观条件,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明清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下产生,手工工场、手工劳动,工厂制度、机器生产,随着西方入侵夭折,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建国后随着三大改造而消失,采用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或企业

11、,来源于地主、商人或官僚的投资,都分布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都体现了弱小、缓慢的特点,都受到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而举步维艰,贻来牟机器磨坊,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什么时间?主要来源是哪些人?代表企业有哪些? 影响 ? 时间: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来源:官僚、地主和商人。,想一想,产生新的经济成分(民族资义)和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 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推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形成; 促进中国近代化的步伐。,(1)原因,甲午战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12、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5-1911),(2)表现,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资本总额增加; 由沿海向内地拓展,(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阶级基础和内在动力。,人民群众的收回利权运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2)表现,(1)原因,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大大增加;纺织业和面粉业最突出,(3)特点,分布上: 体系上:力量上: 地位上

13、; 时间上:处境上:,主要在沿海地区,主要发展轻工业,重工业薄弱,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短暂,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陷入萧条,仍然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中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4)影响,4.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年1936年),(1) 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 表现:,棉纺织业、面粉业

14、和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 某些产品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3)影响:,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一定物质基础,5. 日益萎缩(抗战时期1937年1945年),原因,沦陷区日军的摧毁和掠夺;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官僚资本压榨民族工业;,6.陷入绝境(抗战胜利后1946-1949年),原因,美国的经济侵略 官僚资本的挤压 国民政府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7、民族工业的新生 (过渡时期 19491956),工商业被改造(1953-1956底),原因: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方式:,国家

15、资本主义,过程:,低级,和平赎买,高级,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政策:,实质:,路线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资本主义私有经济转化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经济,民族工业的归宿:通过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1.先天不足,2.后天畸形,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落后,因此,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特征,-发展不均衡: 地域: 部门:,集中于沿海地区,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3.发展艰难,4.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解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 、妥协性双重性,民族资本

16、主义企业,规模小资金少,软弱妥协,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阻碍因素:,推动因素:,1.列强的侵略:2.政府政策:3.爱国精神: 4.群众运动:,社会性质:自身局限性: 经济状况: 政局: 经济思想:,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和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实业家们倡导“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情绪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