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点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757999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点(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基础知识点,2012.8,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第6课 辽、宋、夏、金的并立,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一、隋朝的建立与“开皇之治” 1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时间 年,建立者 ,都城 ,年号 。 (2)统一时间: 年灭陈。 (3)意义: 。 2开皇之治 (1)措施: ( ), 。 (2)影响:形成了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局面,史称“ ”。,581,杨坚,长安,开皇,589,结束分裂局

2、面,南北重归统一,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分科举人,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开皇之治,二、贞观之治 1隋的灭亡与唐的建立:618年, 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年, 在长安称帝(唐高祖),建立 。 2贞观之治:开创者唐太宗 (年号贞观) (1)措施: ,提高行政效能;他任用 、房玄龄、 和 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 ,减轻农民负担; ,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 ,大力培养人才; 实行 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 ”。,隋炀帝,618,李渊,唐朝,李世民,选用良吏,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轻徭薄役,简法轻刑,重视教育,恩威并施,天可

3、汗,(2)结果:由于唐太宗推行 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 、政治清明、 、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3)影响:“ ”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使 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开明务实,贞观之治,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贞观之治,唐太宗,如何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发展生产。善于 和重视 ;完善三省六部制,合并州县;重视 。实行较为 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尊称他为“天可汗”。设立 作为管辖西域的最高 机构。加强了唐蕃友好关系,促进了 经济文化发展。派人到天竺学习 的技术。 在他执政期间实行一些比较开明的政策,既维护了统治,又使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4、,为唐朝进入 奠定了基础,因此唐太宗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轻徭薄赋,用人,纳谏,文化教育,开明的民族,都护府,行政和军事,吐蕃,熬制砂糖,全盛时期,采取联姻、册封和经济文化交流等等方式,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一、女皇武则天 1称帝:690年,改国号为周。 2措施:(1)打击 皇室和其他贵族集团,多方招揽人才,提拔 。 (2)亲自组织编写农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生产。 (3)鼓励 、栽桑养蚕。 (4)允许 等地的无业人口迁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去。 (5)减免 。 (6)把 、粮食生产情况作为考查地方官员的重要依据。 3影响:社会 继续朝前发展。,姚崇、宋璟,兴修水利,关中,赋税和徭役,经济

5、文化,土地开垦,唐朝,二、开元盛世: 开创者:唐玄宗(李隆基) 1措施:(1)任用贤能, 考核县令。 (2)发展生产,鼓励 ,兴修水利, ,清理土地和户口。 (3)废除武则天时期的酷刑苛法。 (4)倡导节俭。 2结果:唐朝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进入 时期,史称“ ”。,鼎盛,开元盛世,开荒,整理财政,亲自,统治者经济政治及其他结果 1.唐太宗: 重视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有力推行以实物代替徭役的制度。 重视纳谏;选贤用能;减法轻刑;重视教育;改善民族关系 。形成“贞观之治 ”。 2.唐玄宗 : 重视农业生产。采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户口等办法。 积极纳谏

6、;选贤用能;减法轻刑;倡导节俭 。形成“开元盛世 ”。,三.比较唐太宗与唐玄宗的统治 相同点是: 政治上: ,善于用人, 。 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 文化上: 与教育,尊崇儒学。 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1.政治比较清明; 2. ; 3.经济恢复发展较快 4. 逐步增强; 5.百姓生活有所改善,重视人才,重视科学,社会稳定,国力,吏治清明,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创立:隋炀帝开设 , 制度正式创立。 (2)发展:唐朝时科举成为 的最重要方式。 二、科举制的内容: 1基本特征:分科考试, 。 2类别:分 和 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 ,其次是明经科。制举是皇帝

7、为选拔“ ”而设的特科。 3程序:州府初试尚书省省试吏部考查,量才任用。,进士科,科举,选拔官员,择优录取,常科,制举,进士科,非常之人,三、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 。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 为主转变为以 为主。通过较为 的考试,一批有 的人进入各级政权。这一制度,前后沿用了 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到清末( 年)废除。,选官制度,推荐考察,考试,公正公平,真才实学,1300,1905,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一、唐与吐蕃的关系 1吐蕃概况:生活在青藏高原,是 的祖先。 2建立政权:7世纪初, 统一吐蕃,定都逻些(今西藏 )。 3唐与吐蕃的关系:(1)通婚:文成公主与

8、 、 与尺带珠丹。 (2)会盟:823年, 正式结盟,在拉萨 建立会盟碑。,藏族,松赞干布,拉萨,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唐蕃,大昭寺,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概况:南诏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是 的祖先。 2建立政权:8世纪初,在唐朝扶持下, 统一六诏,建立以 (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 政权。 3唐与南诏的关系: 册封南诏首领 为云南王。,彝族和白族,蒙舍诏,太和城,南诏,唐玄宗,皮罗阁,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1 概括:亦称回鹘,是 的祖先。 2唐与回纥的关系:(1)出兵相助: 时帮助其灭亡厥, 时帮助唐军收复 ;(2)册封: 册封 为怀仁可汗。 3.唐朝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的方式: 、 和经济文化交流,

9、回纥,维吾尔族,唐太宗,安史之乱,长安、洛阳,唐玄宗,骨力裴罗,册封,联姻,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一、中日关系 1遣唐使:(1)目的: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2)代表: 、 (晁衡)、 。 2 东渡:贡献:讲授佛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 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二、中印关系 1 古称天竺,是 的发源地。 2 西行:贡献:掌握佛教理论,翻译佛经,编写 。,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鉴真,印度半岛,玄奘,佛教,大唐西域记,佛学、医学、建筑,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7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8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第9课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第6课

10、辽、宋、夏、金的并立 一、民族政权的并立 国家 民族 建立政权 灭亡 辽 契丹 年, 建立 1125年 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 金灭辽 改为辽。 北宋 汉 年, 建立北宋, 1127年 定都 (开封) 金灭北宋西夏 党项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蒙古灭西夏 定都兴庆(银川) 金 女真 年, 建立金, 1234年 定都会宁府(黑龙江阿城) 蒙古灭金南宋 汉 年,赵构建立 , 1276年 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元灭南宋,916,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960,赵匡胤,东京,1115,完颜阿骨打,1127,南宋,二、政权间的关系 1辽与北宋的战与和: (1)战:澶州之战,1004年 (2)和

11、: 1005年 之后,双方边境稳定,经济文化交往频繁。 2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1044年,双方在交界地带设置 ,互通有无,维持了长时期的 关系。 3南宋与金的对峙: (1)岳飞抗金 (2)宋金和议: 年,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北方经济逐渐恢复, 经济得到发展。,澶渊之盟,贸易市场,1141,南方,和平,第7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A.南方的 和耕作技术有很大提高,圩田、 扩大了耕地面积;B.南方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苏州、湖州是主要产区;C.原产北方的 、粟、豆在南方扩大种植;D. 种植面积扩大,成为 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A.南宋时, 在南方兴起;B.南方制

12、瓷业发展很快, 成为著名的瓷业中心;C.南方的丝织业、造纸业、造船业都很发达。 3.商业: 时商业发达,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都城 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最大的 都市。,棉花,南方,灌溉技术,梯田,小麦,棉纺织业,景德镇,北宋,交子,临安,商业,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 A.北方战乱,南方 相对安定: B.北方人口大量 ,带来先进的, ; C.南方 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 2.表现: A.农业:主产于南方的 已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苏、湖成为 ;B.手工业: 的棉纺织业、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造船业在全国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C.商业:南方 发展水平,总体上超过了北

13、方;D.财政:南方 收入增加,所占比重超过北方,成为 财政的主要支柱,政治环境,南迁,生产技术,自然条件,水稻,天下粮仓,南方,商业,国家,赋税,第8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一、衣食住行的变化 衣:两宋时代, 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时以 作衣料的人逐渐多了。不同行业、不同 、不同性别的人 有很大区别。妇女 变化最大。 食:宋代,北方人以 为主,南方人以 为主食。北方的肉食中以 为多;南方吃 多。宋代时,普遍食用 油,北方有用 煎食物的记载。 之风十分盛行。城乡居民 食物仍以 为主,东京等地已普遍开始烧 。人们已食用 食。,麻布,棉布,社会阶层,穿衣,服装样式,面食,米饭,羊肉,鱼,植物,麻油,饮酒,蒸煮,柴草,煤,素,住:宋代农民多住 的茅屋,城市平民住 平房;贵族官僚住 建筑。 广泛流行,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 的习惯。 行:宋代 外出办事,多乘各式各样的 或 。一般百姓以 、 为交通工具, 是南方最好的代步工具。南宋 贸易发达,用 导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