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共44张)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3756760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共44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共44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共44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共44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共44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共44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共44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故而知新,1、古希腊哲学中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的表现 2、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主张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神权下的自我”,【学习目标】 1、能准确记忆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能概述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影响,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能理清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近3年全国卷一二从来未考查,属于高考的冷点。 从形式上来看,主要考查选择题。 从内容上来看,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主张。 从能力上来看,注重考查知识分析能力。 从立意上来看,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阐释能力 预测:冷点不冷,注意从人文主义发展的角

2、度和中西对比角度考查该时期的思想发展。,【考情分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起源(公元前5世纪)智者运动 ? 中世纪基督教的神权统治 复兴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发展启蒙运动,中世纪 (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公元476年) ,西欧进入中世纪(即封建社会)。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宗教神学统治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绝大多数人是文盲,教会垄断了教育和思想文化。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四分五裂,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 。 公

3、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东罗马帝国灭亡,标志欧洲中世纪结束。,神学阴影笼罩下的“中世纪”,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造成了人类原始的罪过,这桩罪遗传给了他们的后代,所以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的一生就是受苦的,必须禁欲修行,不可以有任何欲望和情绪。人在死后会获得幸福和平等。上帝主宰一切,人是毫无价值的,是上帝的奴仆,是上帝的羔羊,只能忠顺地听从神的摆布。,神权 至上,愚昧 迷信,麻木 顺从,禁欲 苦行,压抑 人性,人文主义VS宗教神学,以人为中心,追求现世的幸福与享受,自由平等,冒险、理性、科学和知识,基督教(诞生于AD1C的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11C第一 次分裂,4

4、C初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公元1世纪,公元4世纪初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公元5世纪后,天主教 OrthodoxChurch东正教 CatholicChurch,公元11世纪,东正教,天主教,天主教 OrthodoxChurch东正教 CatholicChurch,公元14世纪,人文主义,天主教 OrthodoxChurch东正教 CatholicChurch,公元14世纪,基督教(诞生于AD1C的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11C第一 次分裂,16C第二 次分裂,4C初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文艺复兴,1、含义

5、: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它发源于意大利,传播和发展于英法等西欧国家。是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发起的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主张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高举人文主义旗帜。 性质: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实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核心:人文主义 2、背景: 3、过程及发展概况: 4、评价:,1、含义与实质 (1)含义: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2)实质:文艺复兴

6、是新生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来反对封建神学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一 文艺复兴(14-17世纪),2. 背景,(1)经济基础:,(2)阶级基础:,(3)文化环境:,(4)社会原因:,(5)技术条件:,意大利地区较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维护自身利益;,保留了大量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黑死病流行,引发反省;,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地便利了文化的传播,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基本含义: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弘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崇尚科学,追求知识。 主张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精神追求,反对

7、禁欲主义。,莎士比亚,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十日谈,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摩西,大卫,西斯廷圣母,哈姆雷特,抨击天主教会,宣扬人文主义精神,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情感,专注人体创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体现优雅、和谐、高度的完美,是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塑造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反映人文主义思想,艺坛三杰,4、文艺复兴主要成就(1)文学艺术,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的革命为开端的。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开普勒: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察 布鲁诺:宇宙无中心,重视科学实验,追求知识。,(2)科学领域,2、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

8、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1、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里对文艺复兴时代“巨人”的论述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他说:“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3、经济: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实质) 2、政治:推动了反封建斗争,推动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4、思想文

9、化:沉重打击封建宗教势力,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5、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5、文艺复兴的影响,积极性:,过分推崇人文主义,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局限性:,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1.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主要历史任务是( ) A.把人从宗教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 B.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C.把人从罗马教皇控制下解放出来D.把人从封建主控制下解放出来,课堂检测,A,2、(2015天津文综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

10、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A,1)经济:,2)政治:,3)思想:,4)德国:,5)导火线:,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促进思想解放 罗马教皇宣扬因行称义,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四分五裂,“教皇的奶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二、宗教改革 1、背景,根本原因,封建教会的压迫严重阻碍

11、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还俗 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提高自身地位,追求平等。,激发民族意识,得到封建诸侯支持。,实质:否定教会和教皇权威,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带有浓厚人文主义意味,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3、宗教改革的实质,洞察改革的真谛,新兴资产阶级,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1、这场改革由哪个阶级发动?,2、矛头指向何方?,实质: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和社会政治运动。,3、在哪些领域进行?,思想、政治、社会,问题探究,按照传统理解

12、,宗教改革是一场改革,但现在新史观更认为它是一场革命, 一场心灵深处的革命。那么,这场心灵深处的革命,究竟给近代欧洲带来了什么?,史观前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伏尔泰,哥白尼 日心说,殖民扩张,材料一:宗教改革后,有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政治:神权受到打击,王权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材料二:宗教改革时,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农场主,他们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

13、发展。,三 改革影响,材料三,加尔文创办的日内瓦大学,路德用德语翻译的圣经,思想:西欧社会思想解放 ,文化教育发展。,材料三,加尔文创办的日内瓦大学,路德用德语翻译的圣经,思想:西欧社会思想解放 ,文化教育发展。,(1)积极:欧洲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摧毁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政治)加强了君主专制,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经济)打击欧洲封建势力,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到来,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宗教改革的影响,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进程。,改革的影响,(2)

14、局限性 局限性:借助宗教形式,未彻底与封建势力决裂,他(路德)破除了对权威的崇拜,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恩格斯,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以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教皇的宗教权威 否定天主教会的特权,反对等级观念 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人宗教信仰自由,1、(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D,当堂检测,当堂训练,2、(2014海南单科10)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

15、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C,人是神灵的玩物,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活着的意义,人是宇宙的精华;人怎样过世俗生活,智者学派,人是自由的信仰;人怎样过宗教生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神为中心,【课堂小结】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中世纪,人文精神的缺失,课后巩固,(2012安徽文综3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16、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14分)(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