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非常好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375411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非常好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非常好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非常好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非常好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非常好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非常好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非常好用(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华文化有哪些基本特征?(重要原理) 2、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作用?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原因是什么?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6、什么是包容性?有什么意义?(重要原理) 7、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什么?,背诵基础知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原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

2、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意义(略),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文化绚烂多彩,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意义(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探究一:中华文化的特征,1、“素胚勾勒出青花

3、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2、温州市乐清的“细文刻纸”是中国传统剪纸中的典型代表,艺人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四十根细文线条,技艺高超的甚至能刻出六七十根,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探究一:中华文化的特征,3、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 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4、C 建筑艺术是中华艺术的重要内容 D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4、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探究一:中华文化的特征,5、(2010安徽)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

5、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请你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各种文化和谐共处即求同存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探究一:中华文化的特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形式之间都可以是包容的,例: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

6、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6、 “好客文化”是齐文化、鲁文化共有的文化基因,是山东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融汇各种思想,去芜存菁而形成的具有山东特色的地方文化,已经沉淀为鲜明的“山东性格”。 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齐鲁文化是山东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齐鲁文化具有鲜明的“山东性格”,表明了中华文化鲜明的区域性,反映了它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齐鲁文化是通过融汇各种思想、去芜存菁而形成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

7、探究一:中华文化的特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形式之间都可以是包容的,辨析: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的包容性,因此,我们在文化建设上应尊重差异,包容一切。,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还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历史见证。辨题肯定了包容性的作用,但是忽略了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作用是片面的观点。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尊重文化多样性,必

8、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4、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在文化建设上既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又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5、不加区分地包容和吸收一切文化形态的观点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十分有害的。,探究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09天津)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史诗期濒临失传。为使这优秀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

9、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 A B C D. 2、(10江苏)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 B. C. D. ,1、(09天津)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史诗期濒临失传。为使这优秀文化遗产得以继承

10、,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 A B C D. 2、(10江苏)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 B. C. D. ,3、(2013北京)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

11、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7分), (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意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探究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结合包容性的含义,探究与之相联系的文化知识,1、求同存异:2、兼收并蓄:,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探究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2、,Why?,博采众长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4、(2011江苏)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会议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6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做到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交融发展。,How?,包容性,知识拓展,5、材料一: 以包容的心态

13、对待人类文明,是促成世界和平、和谐的重要保证。在近代,最为典型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输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之一。材料二: 文化正是由于差异而精彩纷呈,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是让彼此相互理解、共同繁荣的重要过程。不同文化不应刻意排斥,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为什么要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人类文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以

14、包容的心态对待人类文明,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关系中交流,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探究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人类文明,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关系中交流,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6、(2011高考福建卷)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

15、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