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去和撰写教案ppt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3746750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师去和撰写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幼儿园教师去和撰写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幼儿园教师去和撰写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幼儿园教师去和撰写教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幼儿园教师去和撰写教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师去和撰写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师去和撰写教案ppt(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教师如何撰写教案,-肖琼,2016-10,教案写得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实施过程即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中心明确。反之,则条理不清、轻重不分,教者思绪不明,学者一头雾水,就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为什么教师要写教案?,备课不等同于写教案,写教案是一种形式,目的是为了备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写教案是教师提升自己的方式,也是管理教师的一种手段,01 日常教案,02 公开课教案,教案的类别,目标 准备 过程 反思,对象 领域 目标 准备(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 过程 反思,05,04,03,02,01,教 案 的 五 要 素,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

2、,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目标是写通过这个活动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一般分为情感,技能,认知三方面的目标。确定目标时虽然基本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考虑,但也不是说每个活动设计都是这样三条目标,有时候也可以结合起来,而且可以根据每个活动的侧重点来安排目标的前后。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后,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

3、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什么是活动目标,过桥的目标是: 1、学习口齿清楚、声音自然地朗读诗歌。 2、尝试简单地仿编。 3、体验活动的乐趣。 儿歌:过桥 小兔过桥跳跳跳, 小鸭过桥摇摇摇, 小乌龟过桥爬呀爬, 小袋鼠过桥妈妈抱。 目标1学习朗读、学习儿歌是知识层面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巩固;目标2尝试简单地仿编是能力层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锻炼;目标3体验活动的乐趣是情感层面的,是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在确定目标时虽然基本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考虑。,太阳和月亮 太阳出来了,小狗醒来了,小猫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目标:1、能积极地参与活

4、动,体验诗歌带来的乐趣。2、尝试创编诗歌,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目标1中参与和体验就包含了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的内容,参与活动就是在活动中学习儿歌,完成知识上的学习和积累;体验乐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目标2中的创编和激发就是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创造精神也有了开拓。而且在两个目标中显然体验是更为重要的,因些放在第一目标中。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活动中,有时候是知识目标最为重要的,有时候是情感目标最为重要的,而有时候是能力目标最为重要的,可以在目标的排序中体现出来),什么是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教学活动实施前教师和幼儿应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指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主要包括:幼儿经验准

5、备、环境创设,心里准备、物质准备材料、教具、老师、孩子的准备,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所需要的教学挂图、媒体、操作材料等。活动准备是否完备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活动材料准备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准备,也可以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准备。,教师要树立过程意识,即幼儿的学习、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组织任何一个教学活动是都要反复“思前”“顾后”,使每一次教学成为幼儿一个个发展的平台,实现教育的联系性和发展性的结合,做到前面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后面活动应该是前面活动的发展、提高、升华。只有重视幼儿的经验准备才能不断引导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建构新的经验。,教师自身也要做充分的准备,物

6、质准备要考虑周到、适宜,让准备的过程成为幼儿主动发展的过程,重视幼儿的经验准备,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是对应每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具、学具、操作材料、场地等的思考和准备,物质准备充分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目标顺利达成。在做准备是要改变常用的“人手一份”的方式,学习用具、操作材料等,都应该适当多准备一些,让幼儿有所选择,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同时也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更加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经验和创造,使教学不拘泥于原有文本而更加生动。,新的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过程。所以教师在思考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尽量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动者,让孩子在参与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的过程中学习、思考

7、、提问、积累、尝试解决问题、与别人交流等。,教师要增加相关知识储备,以应对教学过程中临时出现的需要,以更好的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和相互交流。俗话说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不可小看活动准备,它是活动成败和教育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活动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细研、细思每个需要准备的内容,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什么是活动流程,流程的安排即顺序,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一堂课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场的第一环节很重要。引题能不能先声夺人,对一堂课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第一炮一定要打响打好而且要打得准确,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过来。一般在引题后就是重点内

8、容的学习了,这里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就如上菜的顺序,先来点开胃的,然后才是主菜,最后还来点水果。在吃主菜时,既要考虑到味道,又要考虑到营养,也就是说要教之有法,要让幼儿学得开心,学有所得。而怎么教、怎么学就看你活动过程怎么去设计。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有老师的许多隐性因素渗透在设计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这个环节要安排在哪里,要如何安排,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只有做到设计时的心中有数,才能做到上课时的运用自如。,导入,讲解,巩固,延伸,导入的一般策略, 1、直观导入策略演示导入、材料导 入、故事导入策略等 2、问题导入策略悬念导入、直接问题导入策略等 3、知识联系导入策略递进导

9、入、直接导入、衔接导入等策略,一、直观导入策略(1)演示导入 案例:老师问小朋友:大家都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这有一把塑料尺子,一块绸布,桌子上还有一盘彩色纸屑。然后老师将绸布在尺子上用力摩擦起来,并说:“我先用力摩擦一会,然后我用塑料尺子去接近彩色纸屑,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说着老师便用尺子接近纸屑,“呀,彩色纸屑怎么一下子跳到塑料尺上去啦?小朋友,你们知道彩色纸屑为什么跳到塑料尺子上吗?你们想玩这个魔术吗?”小朋友们都兴奋地拿起了放在说上的尺子和绸布 优点 要点 (1 )做好充分准备,事先演练,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 (2 )演示内容与方式紧扣活动内容和目标。 (3 )演示同时结合简洁清晰

10、语言 (4 )让幼儿掌握正确操作方法,以免危险。,(2)材料导入 案例:中班“认识磁铁水族馆”的活动开始了,李老师扮演成滑稽的磁铁老人(脸上戴着滑稽脸谱)将幼儿带入磁铁玩具城游玩。磁铁玩具城里有许多磁铁玩具:会跳舞的小人、小动物赛跑、钓鱼、沙漠探宝、小猴爬树等。小朋友迫不及待玩起来。然后,另一位王老师问道:“小朋友,磁铁能不能吸引水中的铁物体呀?”启发幼儿思考进入本次主题。 利用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导入,低龄段用的多,(3)故事导入 案例:中二班科学活动“认识蚯蚓”,胡老师在活动开始时先给小朋友讲了一个自编的故事:“小松鼠一觉醒来,伸了个懒腰,哇,睡得真舒服! 是哪位好心人帮我把周围的泥土松的这么

11、软,难怪睡在上面像床垫一样,那么舒服!小松鼠决定找到这个好朋友,然后谢谢他。最后小松鼠找到了这位好心的朋友,你们猜他是谁呀?原来是一条正在松土的蚯蚓。”胡老师把故事一讲完,就问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位好心的朋友蚯蚓啊?”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下,幼儿兴趣被调动。 缘由: 幼儿对蚯蚓有害怕、厌恶心理 效果 :班上最胆小的女孩也敢用手去触摸蚯蚓了,找它的头,yoga 放大镜看它的皮肤。 要点: 所讲故事或所编儿歌,与活动主题紧密联系,成为活动过程有机组成部分,并注意所选所编故事要有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2、问题导入策略 (1)悬念导入 案例:在大二班的一次科技活动中,丁老师在开始时表演

12、了一个节目“踩鸡蛋”。将6只鸡蛋分两排挨着放好,上面放一张合适的木板。丁老师慢慢跨上6只鸡蛋支撑的木板,小朋友不禁大声惊呼:“丁老师,不能踩,鸡蛋会碎的!”然而,丁老师稳稳站在木板上,鸡蛋也没有破碎。于是幼儿由衷的鼓起掌来:“哇,丁老师会气功!”这时,丁老师说:“我不会气功,只是知道其中的秘密! 分析:教师在幼儿活动前,结合活动内容设置悬念,使幼儿置身于惊异之中,将幼儿求知欲激发到极点,从而产生强烈学习与活动的欲望,为幼儿创造积极探索的最佳教育情境。 注意:把悬念中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安全隐患,尽可能全面地对幼儿解释,以免不恰当地模仿出现不必要的危险。,(2)直接问题导入 案例:中一班科学活动“

13、风娃娃”中,王老师在开始时先点亮一根蜡烛,并问幼儿:“小朋友,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蜡烛熄灭呀?”(吹气)“为什么吹气可以使蜡烛熄灭?”(一吹就有风了)“那么,现在教室里有风吗?请小朋友想想,怎么样才会有风?”(幼儿有的在吹气,有的用手、图画纸或其他材料在扇动)“你刚才都用了什么办法制造风呀?”(幼儿抢答)“为什么那样就会制造出风来呢?” 分析:王老师通过设问、追问、反问,沿着“空气-风-空气流动”这一脉络层层导入新的活动内容,使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加深,也锻炼的思维,增加了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敏感性。 运用问题导入策略的要点: 第一,难易适度,具有启发性。从已有经验出发,并略高于现有水平。 第二,问题要

14、具体,形象生动,紧扣主题内容 第三,把握好提问时机:在幼儿想要探索又不知从何探索时,将幼儿注意、思维活动引入某一探索方向时。,3、知识联系导入策略 (1)递进导入策略 案例:中二班许老师,在幼儿熟悉了童话故事金色的房子后,又准备引导幼儿进行“金色的房子”的表演游戏活动。活动开始时,许老师向幼儿出示小狗、小羊、小猴、小鸟的头饰,以及一件漂亮的裙子和一个美丽的花环,这马上引起了全班幼儿的注意。同时,许老师问道:“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这是哪个故事中的人物吗?”然后,许老师与幼儿一起边复述故事情节,边加入动作。接着,许老师进一步启发:“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呀?” 分析:道具(引起注

15、意和好奇心)复述和动作(为完整表演搭脚手架,导入正题) 含义:这种通过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层层引入中心活动内容,将幼儿情 绪和兴趣一步步调整到最佳活动状态的导入策略,就是递进导入策略。 优点:充分体现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活动状态,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值得提倡。 注意:每一步骤要环环相扣,同时通过提问、新材料新情境的适时出现来收到良好效果。,(2)直接导入策略 案例:大二班科学活动“制作小冰棍”开始时,张老师问道:“小朋友,你们吃过冰棍吗?”(吃过)“爱吃吗?”(爱吃)“爱吃冰棍,要是自己能做冰棍该多好啊!那么,你们知道冰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你自己会做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冰棍!” 分析:张老师开宗明

16、义,直接点题,提出具体要求和任务,把幼儿注意力和思维迅速导向并集中到活动内容中来,这便是直接导入策略。 特点: 最常见、最简单的策略,对于学习能力、自我意识、意志力水平较低幼儿很难收到良好效果,所以适用于高龄段大班幼儿。 注意: 在语言上需要精炼,条理性强,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3)衔接导入策略 案例:大一班蒋老师在幼儿会制作汽水之后,又准备引导全班幼儿开展“跳跳豆”的科技活动。老师准备了录音机、磁带,还给每个小组贴有标记的柠檬酸、小苏打、黄豆,每个幼儿一把汤匙、一个空杯子。首先请小朋友回忆“怎样制作汽水的?”并操作(小朋友将柠檬酸、苏打加入杯中制成汽水),然后,蒋老师出示黄豆,“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怎样才能使黄豆不停地跳舞?”(幼儿将黄豆放入杯中,豆子随气泡上升至水面,然后又随着气泡的破灭下沉,然后再上升黄豆不停地跳起舞来) 分析:蒋老师找准新知识(豆子在水中会随着起泡升起和下沉,像跳舞一样)和旧知识(制作汽水)的联结点(柠檬酸与苏打水制作的汽水能产生大量气泡),利用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引申,承上启下导入新活动,这便是衔接导入策略。 优点:运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导入新知识,能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使新旧知识前后呼应,使旧知识产生意义,又使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