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发展战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46746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发展战略(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发展战略石嘴山市科技局宁夏农林科学院二 00 九年七月i 目录序言 1一、石嘴山市盐碱地概况 1二、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取得的成就 2三、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中存在的问题 3四、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5(一)指导思想 . 5 (二)基本原则 . 6 五、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内容. 6(一)发展目标 . 6 (二)重点内容 . 7 六、加强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工作的保障措施. . 11(一)组织保障 11 (二)政策支持 13 (三)资金保障 14 (四)科技支撑 14 1 序言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引黄灌区下游,地势平坦低洼, 是宁夏引黄灌区汇水聚盐的地区,

2、是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发生的重灾区,土壤盐渍化一直是制约石嘴山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主要因子。当前,石嘴山市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水土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正逐步替代能源、矿产品资源的开发而成为重点。在新的发展阶段, 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投入力度的机遇, 准确把握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顺应历史潮流的盐碱地改良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 对于加快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石嘴山市盐碱地概况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引黄灌区下游,地势平坦低洼, 是宁夏引

3、黄灌区汇水聚盐的地区,是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发生的重灾区。据有关部门统计: 宁夏引黄灌区现有耕地总面积661.6 万亩,其中,石嘴山市152.8 万亩,占引黄灌区耕地总面积的23.1 ;引黄灌区盐渍化耕地面积为221.9 万亩,占引黄灌区耕地总面积的 33.54 ,其中,石嘴山市68.1 万亩,占石嘴山市耕地面积的 44.6 ,占引黄灌区盐渍化耕地面积的30.7 。另外,引黄灌区现有盐碱荒地83.5 万亩, 其中石嘴山市盐碱荒地62.3 万亩,占引黄灌区盐碱荒地面积的74.6 ,大面积土地资源有待开发利用。盐碱危害是造成石嘴山市中低产田的根本原因,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农民增收, 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

4、发展、生态系统的建2 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二、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取得的成就石嘴山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盐碱地改良利用工作,多年来,紧密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春秋农田基本建设、灌区续建配套、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效示范、国土资源整治等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卓有成效的开展了以改土治水,培肥地力,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盐碱地改良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通过新开扩整沟渠,整修农路,建设桥、涵、闸等配套建筑物,完善了灌排体系,初步形成了“沟渠纵横、树木成行、灌排畅通、基础设施完善、建筑物配套齐全”的格局,有效地降低了地下

5、水位。支、斗、农三级渠系的砌护,使灌溉水的利用率由45提高到 75以上,灌水周期比过去缩短 35 天,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盐碱地的改良开发,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石嘴山市农业、 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总产值由1989 年的 2.7 亿元提高到2005 年的 15.8 亿元, 粮食总产量由19454.7 万公斤,增加到34420 万公斤,增长77。盐碱地改良后,亩均提高粮食产量50kg100kg,开发盐碱荒地平均亩产粮食300 公斤左右,有的甚至更高,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盐碱地的改良开发,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

6、、农业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水利工程中装配式建筑物、U型渠道砌护、喷灌、滴灌等节水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3 工程中购置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配套农机具等农业机械,大大增强了农业综合服务能力,为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条件。引进推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由 15提高到 37,大面积推广农业重点技术20 项以上,其中水稻旱育稀植10 万亩,亩增产粮食132 公斤、增收 244 元;测土配方施肥13.3 万亩,辐射带动 62 万亩,使石嘴山市化肥利用率提高 35,亩均节本增效25 元以上;地膜马铃薯30 万亩,亩均增收200 元以上。4、生态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通过采取种植中

7、药材、油葵等作物、建设育苗基地、营造农田防护林、黄河护岸林等措施,加快了盐碱地改良步伐, 提高了植被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由2.8 提高到 8.4 ,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5、农民经济收入有了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9年的 696 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3650 元,增长了 5 倍,人均占有粮食由 1989 年 320.3 公斤提高到 473.5 公斤。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三、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地处引黄灌区下游,灌溉矛盾一直比较突出,特别是近几年来,黄河流域持续干旱,各大干渠、支干渠稍段渠线弯道较多,输水流速滞缓,淤积严重,造成下游灌区

8、来水不足,如唐徕渠、 惠农渠稍段及其所属的昌渠、滂渠由于渠道和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 在灌溉高峰期, 唐徕渠稍段的1.6 万多亩农田仅能灌 23 次水,有 0.4 万亩农田因无法灌溉而弃耕撂荒。二是灌区现有灌排工程,多数是在70 年代大搞农田基本建4 设时修建的,其标准低,渠、沟道和建筑物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病险工程较多,有些支斗渠进水口已破烂不堪,无完整的进出口砌护,启闭机、闸门不配套,造成进水口跑、漏,常使下游不能适时适量灌溉。三是渠道衬砌率低,渠道渗漏十分严重。全市干支渠6 条275.4km,支渠 713 条 1419.1km,支渠砌护率32;斗渠 1206条 1043.9 公里,砌护率

9、6,加之灌区缺乏省水、节水新型灌溉设施, 在习惯的地面引水灌溉制度中,小畦灌溉尚未大面积推广,灌溉田块大,形成大水漫灌、串灌的习惯,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5 。四是石嘴山市地势平缓低洼,自流排水条件差,有34的地下水靠电力电排站强排。石嘴山市电排站建设早,标准低,运行时间长, 原有的 102座电排站有 52 座已经报废, 现有的 50 座电排站机泵和配电设备老化,带病运行,能耗高而效率低,且因灌区排水工程管理缺乏管护维修资金和运行费用,不能发挥排水效益。特别是流经我市的第三排水沟承担着贺兰及石嘴山市的排水、防洪任务。现三排流沙段较多,沟拜单薄,沿线的22 座强排站年久失修,

10、机组严重老化,带病运行,加之,贺兰山有几十条山洪沟道的洪水排入三排,每遇大的洪水, 直接进入三排排水体系,严重威胁着平罗和惠农的安全。五是沟道滑塌严重,排水不畅,土壤盐渍化严重。因土层多为上粘下沙型属低塑性土,渗透稳定性差,抗冲蚀能力低,造成石嘴山市70以上的沟道边坡不同程度地存在不稳定现象,严重流沙沟段 177.7km,造成干、支沟道淤积塌方严重,已起不到5 排除地下水的作用,另外,在每年汛期,第三排水沟水位在三排沿线的燕子墩乡、 下营子乡高于地面0.5m左右,沟水大量侧渗,使这一地区地下水位明显上升,形成了大面积沼泽盐碱地。六是管理工作薄弱。 由于认识滞后, 重建轻管和重灌轻排思想较重,

11、管理工作始终是薄弱环节,灌溉工程虽有专门的机构和管理人员, 但还是只管扬水站和干支渠,排水工程多年来一直无管理机构,每年虽对沟道清淤,但很不彻底。管理不科学,规章制度不严格,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灌区的需要。七是广种薄收, 只种不养,掠夺式经营, 造成土壤耕作不良,有机质含量低,不足1,通透性差,土壤的保水、供肥能力不高,形成土壤肥力下降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农业的增产增收。八是资金投入不足。 盐碱地改良是一项建设标准高、开发范围广、开发难度大、基础设施投资多的工程,由于石嘴山市各级财力都比较紧张, 农民增收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所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要。 同时少数地方农民筹资筹劳的积极性不高,

12、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四、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治水改土为核心,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以排水降碱等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 以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为手段, 实施沟、渠、田、林、路和村庄综合治理,努力使石嘴山市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 盐碱地得到有效地改良, 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6 (二)基本原则1、 “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长远规划,确定项目建设内容,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实施配套开发。2、 “改良为主、 适度开发” 原则。根据石嘴山市盐碱地现状,以改良现有盐渍

13、化耕地为主,同时兼顾项目区内宜农盐碱荒地开发。3、 “集中连片、分类实施”原则。改良盐碱地年度项目要相对集中连片,区别盐碱地的类型,分类组织改造。项目区内成片宜农盐碱荒地的开发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市场化运作, 谁投资开发、谁经营受益。4、 “综合配套、全面治理”的原则。进行沟、渠、田、林、路、村庄综合治理,水利、农艺、生物等措施协调配套,土地改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密切配合,林网建设与培育经济林产业相结合,实施全面整治。大力推行高效节水措施,积极实施“沃土工程” ,提高生态农业水平。五、石嘴山市盐碱地改良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内容(一)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盐碱地改良和盐碱地开发利用并重”和

14、“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方针,按照“适度超前、高标准、高档次 ”的总要求, 以发展现代盐碱地农业产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为目标, 以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和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工程措施、 耐盐碱生物品种和农艺措施调控为基础,大力推进农7 业结构调整, 进一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高效转换,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竞争力为主攻方向,逐步形成结构优化、特色突出、生态良好、优势主导产业突出、效益明显、分工合理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实现石嘴山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二)重点内容1、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重点

15、解决灌排水系的改造为重点,发展节水灌溉, 开展加强以骨干支渠改造砌护为主的灌溉工程建设,结合干渠稍段裁弯和补水工程措施, 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推进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步伐;加强以骨干支沟治理改造为主的排水工程建设,实施以沟道机械清淤、塌坡治理、配套建筑物改造、界定水工程保护边界和堤顶硬化、绿化为主的综合整治改造工程,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 提高农田排水标准, 有效的排除农田积水和降低地下水位; 加强以行洪沟道治理为主的防洪工程建设,通过对沟道的合并、 整治、加固及滞蓄洪区的治理, 有效利用洪水资源,为农田灌溉补充水源, 缓解干渠来水不足造成的压力;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为目标,实施渠道衬砌、畦

16、田建设等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对盐碱地开展综合、集中、连片整治,建设节水高效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针对普遍存在的重建轻管现状,要深化灌溉渠系、 各类配套建筑物和机井电排等设施管理制度的改革,积极探索水利设施使用权和所有权的有偿转让。对暂时不能转让的大型水利设施要认真落实管护责任制, 积极探索灌排水利设施“谁使用谁管护”的8 长效责任机制。市、县(区)分级筹措重点电排站和暗管排水区的运行费用,保证运行资金、人员、制度三落实,形成长效维护机制,切实提高水利设施利用效率。2、强化“沃土工程”实施。实施“沃土工程”是从根本上治理盐碱地的关键,有利于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善,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各个因素发挥协调作用,加速盐碱地向高产、稳产田转变,是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为农服务的具体体现。要把“沃土工程” 作为盐碱地改良的主要措施认真组织落实,与水利配套工程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应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建立农田机深松轮耕制度。各县(区)要积极争取国家大型农业机械补助政策,组织购置机深松耕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