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陈鹤琴现代儿童教育学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46740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X 页数:92 大小:19.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教育】陈鹤琴现代儿童教育学说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活教育】陈鹤琴现代儿童教育学说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活教育】陈鹤琴现代儿童教育学说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活教育】陈鹤琴现代儿童教育学说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活教育】陈鹤琴现代儿童教育学说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教育】陈鹤琴现代儿童教育学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教育】陈鹤琴现代儿童教育学说(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鹤琴现代儿童教育学说,主要内容, 现代学前教育发展历程 陈鹤琴现代幼儿园教育理论与实践 “活教育”学说,第一部分,现代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现代教育溯源18世纪前,教育家重视儿童时期教育。可以这样说:我们日常所见到的人中,他们是行为端庄或品质邪恶,是有用或无能,十分之九都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人与人之所以千差万别,均仰仗教育之功。我们童稚时所得到的印象,哪怕极其微小,乃至无法察觉,都有极重大、极久远的影响,犹如江河的源头,水性异常柔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影响河流的流向,乃至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总之,从源头上加以引导,河流就接受了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向十分遥远的地方。约翰洛克(引自教育漫话),幼儿园现

2、代教育产物,现代儿童教育发展源流,夸美纽斯(1592-1670)“泛智教育” 约翰洛克(16321704)“绅士教育” 裴斯泰洛齐(1746-1827)“教育心理学化” 卢梭(1712-1778)“自然教育” 罗伯特欧文 (1771-1858)英国乌托邦社会主义者,在自己工厂开办蒙养园。 福禄培尔(17821852) 将自己在勃兰登堡设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正式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意为“儿童的花园” 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1952)感官与生活技能训练;重视儿童心理,“唤醒儿童”,“搬开石头”。 约翰杜威(18591952)实用主义(亦称“试验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经验的

3、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1)以儿童为中心;(2)教育即生活;(3)学校即社会;(4)从做中学,教育即生长,儿童的成熟与否,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应当用儿童的成熟阶段来衡量儿童。就儿童的立场来说,未成熟便是一种生长之力,积极的力,以往人们每以为教育在引发儿童的能力。现在杜威提出,儿童自身的力亦即教育之力,儿童生活之所在,也就是儿童能动的生长之所在。(教育即生长。)陈鹤琴,多元智能理论,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创造了智力测验,用来测量人的智力的高低。许多心理学家先后提出“智能”概念。(1921年陈鹤琴廖世承合著智力测验法、教育测验

4、)1983年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1.语言; 2.数理逻辑; 3.空间;4.身体-运动 5.音乐; 6.人际; 7.内省; 8.自然探索 (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9.存在(加德纳后来又补充),教育是一种唤醒,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先后受到外国列强蹂躏,以“中体西用”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宣告失败,“民主”、“科学”思想迅速传播,新旧文化观念发生剧烈碰撞,随着越来越多“洋学堂”出现,新教育思想与观念日益普及,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蔡元培:军国民教育;“五育并举”;黄炎培:职业教育陶行知:培养自立、自动、自省

5、的共和国公民国外教育理论与方法涌入,科学教育;中国教育家的研究、实验与改造(南北高师;“南高师”教育家群体),中国新教育运动兴起,学生自治问题之结果种种学生婚姻问题研究,中华教育改进社旧址,“南陈北张”, 今日之中国,内乱频繁,外扰日迫。吾以为改造中国,其革命不在枪炮而在教育,而幼稚园应居其始。若能将此种教育自幼稚园起,始终贯彻,推而至小学而中学而大学,其中经过22年之陶冶,彼等将来必可成为新中国之新国民。至新国民实现,新中国革命于是乎成功。 培养儿童五种能力:自治力自动力合作能力责任心适应新生活之能力,中国第一所幼稚园武昌幼稚园,创办于1903年 起初只有三名日本教师(称保姆)任教,全套办园

6、方针和方法均采用日本模式,采取班级的形式开展保教活动。首次招收80名56岁的女童,限一年卒业。以后续招4岁上下幼童,定2年毕业。幼稚园创办者的初衷是为弥补家庭教育之不完全,“专辅小儿自然智能、开导事理、涵养德性,以备小学堂之基础为宗旨”;教育目标包括发展身体、开发智能、培养行为习惯。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首次确定幼儿教学机构性质 为“蒙养园”,随后在北京、湖南、江苏、上海等 地纷纷出现“蒙养院”。从字面上理解,“蒙养园” 与“幼稚园”区别之一,前者更注重“养”,后者 则注重“教”与“学”。,教育的改造,以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张宗麟为代表的中国教育家力图扭转日益严重“外国化

7、”倾向,对西方教育学说进行“中国化”改造,包括以下方面: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现代公民;“以儿童为中心”教育观念;以心理学研究为标志的科学教育法,关注儿童个体;提倡解放儿童天性、自由活动,同时强调道德、文化传承;提倡“做中学”,同时重视“教”注重感官训练,同时重视自然、社会生活经验倡导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儿童本性回归;强调课程统合(整个教学)与艺术教育;强调环境与家庭对儿童的影响与教育作用;其他方面。,幼稚教育之新趋势(1927年),(一)注重自由活动的新趋势; (二)注重户外生活的新趋势; (三)厘定课程的新趋势; (四)规定标准的新趋势; (五)研究幼稚生心理的新趋势; (六)幼稚园与一年级

8、之联络。,现代儿童教育学说发展路径,小结,现代教育发展是延续、承前启后、融合,不是孤立、停止的;新教育以人为本和以儿童为本,适应儿童生长规律与天性。 教学目标:培养素质全面,具有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精神,适于现代生活环境生活“现代人” 教育方法:心理学与教育学联手,一方面注重儿童个体及其身心发展阶段;一方面强调教育应成为一门“艺术”,激发儿童潜能与热情;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幼儿教学方式。 教学范围:倡导学校与社会、自然融合,开阔儿童视野,丰富儿童实际经验;“从做中学”。教育的社会性。 中国教育家更重视培养现代公民,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理想。,第二部分,陈鹤琴现代幼儿园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南陈北张

9、”A,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 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家, 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 主要教育贡献: 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研究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 中国第一本现代家庭教育著作家庭教育 中国第一个幼稚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幼稚教育刊物 中华儿童教育社 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幼师及国立幼专 “活教育”现代教育学说 特殊儿童教育 创建南京师范学院,“南陈北张”B,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人,著名幼儿教育专家。1918年,他投身幼稚 教育事业,开办星荫幼稚园,并任园长。20年代任职并就学于北京大学,研究福禄培尔、蒙特梭利。1930年应熊希龄之邀主持北平幼稚

10、师范学校,任校长;在香山慈幼院进行幼稚园课程实验。40年代后前往台湾主持儿童保育院(后更名台北育幼院)。1960年他突患脑病,半身不遂,眼睛几乎失明、手脚失灵、耳朵失聪,他陆续写下了幼稚教育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幼稚园行为课程等十几本专著。,“儿童观”与“教育观”,(1)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的预备,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敬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浪漫天真。(2)儿童秉性好动,我们不要仍旧用消极的老法,来剥夺他的活泼天性,必须予以适当的环境,能使他充分地发展。(3)我们教育儿童,亦当利用他的好奇心。好奇心为知识的门径,我们当利导之。我们有些父母常常

11、摧残这点好奇心,禁止儿童“多嘴”、“饶舌”,这实在令人痛恨之极。 (4)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具种种教育上的价值,我们更加宜利用的。陈鹤琴,儿童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幼稚时期对于儿童一生非常重要!所以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亦即人群的基本教育。儿童在这个时期,关于习惯、知识、言语、思想各个方面都打下了很深的根基。倘使在这个时期,根基稍一不稳,将来要想建造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可能了。所以,我们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健全的社会,第一需要注重幼稚时期的教育,竭力宣传初期儿童教育的需要,而引起一般社会的注意。陈鹤琴,儿童要从小教起,幼稚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所以幼稚时期也是奠定人生健全发展的时期,

12、故需有适当的环境与优良的养育,以促使民族的新生。陈鹤琴 如果说,国民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那么,幼稚教育更可以说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我们可以依据生理、心理的发展过程,可以证明幼稚时期是人生的最重要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也是最重要的教育。陈鹤琴 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民族健康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资本。陈鹤琴,传统教育与新教育,旧式教育是以社会为中心的,新式教育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以社会为中心的教育偏重社会而忽略儿童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注重儿童而兼顾社会的。陈鹤琴传统教育以获得知识、预备升学为目的,所以处处地方都注重文字上的知识;而活教育的目的,则注重在培养儿童适应环境、控制环境、利用环境,

13、怎样做人,怎样接待事物、接待人。陈鹤琴,陈鹤琴的儿童心理学研究,1920年12月26日陈鹤琴长子一鸣出生,他进行了长达808天连续跟踪观察、记录、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第一次写出比较完整、全面而系统的结合中国实际的儿童心理学专著。对儿童动作的发展、模仿、游戏、好奇心、惧怕、哭、言语等方面分别作了系统的分门别类研究。在1949年前一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个儿童的发展程序: 第1月 第1星期 第1天 (1)这个小孩是在1920年12月26日凌晨2点零9分生的。 (2)生后2秒就大哭,一直哭到2点19分,共连续哭了10分钟,以后就是间断的哭了。 (3)生后45分钟,就打呵欠。 (

14、4)生后的2点44分,又打呵欠,以后再打呵欠6次。 (5)生后的12点钟,生殖器已经能举起,这大概是因为膀胱盛满尿的缘故,随即就小便了。,儿童的特性,模 仿 儿童的模仿力实在是大,不仅对于言语是如此,对于一国风尚文化亦莫不如此。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不可不格外留意。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最能影响儿童。 暗示感受性 暗示是从环境一方着想的。比方说,儿童看见别人要骑马,也要骑马。被外界刺激的心理。儿童是易受暗示的。(1)关于良好举动、习惯风俗等,我们都可以利用按时来养成;(2)暗示可以增加儿童的痛苦;(3)要注意戏剧的暗示给儿童的影响。 游 戏 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性,以发展

15、儿童之个性,以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其价值(一)发展身体;(二)培养高尚道德;(三)能使脑筋锐敏;(四)为休息之灵丹。,儿童心理与教育,儿童心理特点:“四心”: 好动心:儿童天生好动。我们应该给他充分的机会、适当的刺激,使他多与万物相接触才好。 模仿心:儿童学习言语、风俗、技能等等,大大依赖这个模仿心。” 好奇心:好奇心是是知识之母(柏拉图);是儿童获得知识的门径。能激起儿童好奇心的就是新异。“当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引导他至学问的境界”,并不仅以新的经历、新的东西引起他的好奇心罢了。 游戏心:儿童爱游戏乃是天然的,近世教育利用这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儿童的好奇心,好奇

16、心对于儿童之发展,具有莫大的作用。儿童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的东西想接近,一接近那就略晓得这个东西的性质了。 好问心(1)从问句中可以知道儿童的知识和经验;(2)从问句中可以见出儿童的兴趣;(3)好问心乃输入知识之门。总说起来,好问心这件事,在儿童方面是为启迪知识的关键;从儿童的父母和教师方面,是为施教的钥匙。,儿童玩具教育的原理,(一)玩具从性质上说有两种,一种是活的,一种是死的。 (二)玩具的目的不仅娱乐儿童之身心,也要使他因此得着自动。 (三)凡玩具儿童能自做的当鼓励自做。 (四)玩具不宜太多,只要少数精巧的是了。 (五)玩具必须叫儿童善为保存。,哭与动作的抑制,哭是小孩子维持生命的利器。小孩子不哭一定不能生长。哭也是恐吓父母的工具,有许多父母不问儿童哭的缘由,就给他吃奶,吃了奶还是哭,就摇摇他,抱他走走,做种种无谓的动作,养成各种坏习惯。 儿童为什么好动呢,因为他的感觉与动作是很连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